[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缺血性脑中风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3-WYP
中医讲缺血性脑中风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衰,内伤积损,元气亏虚,或情志过极,饮食不节,或久病久卧伤气,致气虚不能鼓动血脉运行[1],血行阻滞,瘀阻脑脉,血行阻滞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等症。缺血性脑中风是由于脑血栓形成,导致脑局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导致缺血、缺氧坏死,从而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西药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抗凝、溶栓、改善脑血管病变[2]。中医作用较缓,在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治疗效果优于西医,因此在我临床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为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8年1月份至2018年12月份我科室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进行本次实验,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份至2018年12月份我科室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男21例,女17例;最大年龄76.3岁,最小年龄48.5岁,平均年龄(56.7±5.8)岁。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最大年龄76.8岁,最小年龄48.9岁,平均年龄(57.4±6.2)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晓且同意本次治疗。本次研究通过了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治疗第一时间进行降压、吸氧、通气,然后遵循溶栓、抗凝、保护脑细胞治疗原则:给予100万IU尿激酶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快速溶栓,此外阿司匹林100mg,qd;神经节苷脂注射液[3]40mg/d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依达拉奉3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4],方中重用黄芪(60g),桃仁(3g)、红花(3g)、川芎(10g)、归尾(63g)、赤芍(3g)、地龙(3g)等活血化瘀,气虚明显者可加人参,口角流涎者加石菖蒲等,心悸、失眠者加炙甘草、桂枝、酸枣仁等。每日早晚各煎服一次,1月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分级:显效:患者意识清醒,临床症状消失,生活能自理;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可进行简短的语言交流,生活需要旁人协助;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不能急进行正常沟通,且生活不能自理。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②血小板聚集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生活质量评分,选择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状态、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等八个方面进行评价,最高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7.36%;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84.21%,χ2=3.9337,P=0.04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前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52.3±6.1)%,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52.9±6.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30.1±4.5)%,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39.7±5.7)%,t=8.148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治疗前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49.7±4.1),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49.2±4.7),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5.6±7.4);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63.2±6.5),
t=7.76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需要尽早对症治疗,以挽救缺血区组织,减少脑损害。缺血性脑中风超早期进行降压、吸氧、通气,改善脑缺血、缺氧,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尿激酶溶栓、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节苷脂等营养脑细胞降低脑神经损害,而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也可保护脑组织。急性期进行上述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病情,而在过了急性期后,病情趋于稳定,中医治疗可以标本兼顾,对气虚血阻症状通过中药进行滋阴降火熄风,益气活血通络,滋补肝肾[5]。中西医治疗可以集合两种治疗优势,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在本次实验中,治疗组患者在中医西结合治疗下,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97.36%,而生活质量评分高达(75.6±7.4),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并改善了后期后遗症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可以通过中西医优势在缺血性脑中风的早期和恢复期发挥治疗价值,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后期生活质量,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小萍,方祝元主编,中医内科学 第3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5.
[2]关战立.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7,9(8):15-16.
[3]杜艳丽.沈琼葡萄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3(8):151-152.
[4]鲁青哲.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中风效果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10(30):1876-1878.
[5]陆凤兰.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208-209.
论文作者:杨秀云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中风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血小板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