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及研究基础
1.1研究背景
(1)微观背景
高校大学生学习消极拖延亟待缓解,因为大学的时间分配的自由度远远大于义务教育时段,初进入大学的同学并不都能迅速适应宽松的环境,导致了很多不良现象,其中学习消极拖延就是很突出的一点。甚至有社会调查显示,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临时赶作业,离小论文提交日前三四天赶文章,考前两星期疯狂背书。同学们都在这一时段受到焦虑情绪的困扰,但又感觉这一时段的完成速度最快,心理认为这是自己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然而时间稀缺感虽然加快了速度,但也大大限制了任务完成的质量。其次,由于个人时间偏好的不同以及一些其他事项的干扰,当下也未必是最好的任务完成的经济选择。那么如果能找到积极拖延的时间段,并避免在消极拖延的时间段之前完成任务,会给有拖延习惯的同学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并缓解他们的拖延行为,减少其对生活的消极干扰。
大学是优秀习惯的培养和优良品质形成的重要一站,人们习惯了在最后的“死线”开始认真工作,容易导致思维的强化,进一步加剧消极拖延的现象。消极拖延行为如果对于大学生困扰很大而且得不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就延伸到就业、择偶等重要的人生选择中去,成为生活巨大的绊脚石。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宏观背景
从宏观角度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研究时间管理,结合新生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时间利用和管理。各企、事业单位也开始为员工进行时间管理的培训,减少拖延现象,争取工作效率的提升。这些都说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减少拖延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意义。
1.2研究基础
本小组曾以“当代大学生碎片化时间优化配置的问题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学生为例”为题,参加了经济学院主办的第十三届调研报告大赛,着重研究了当代大学生碎片化时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为碎片化时间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对策。我们通过产出水平衡量碎片化时间利用效率水平,并交叉分析与利用方式、性别、年级、专业性质等的关系,并结合经济学原理如帕累托最优原理、埃奇沃思盒状图以及替代效应展开,探究碎片化时间在学习和消遣中如何分配以达到时间配置最优。在此次调研中,我们证明了时间管理意识对碎片化时间利用效用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基于此,我们希望进一步深化对于时间管理的研究,以长春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行为经济学中的双曲线贴现模型和指数贴现模型,分析大学生课后任务完成时段的优化选择,探究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影响因素,分类讨论不同贴现者的相关拖延情况,提出抑制学业拖延的具体对策。
2.组员基本情况
2.1组内成员综合经济学院、心理学院、纽瓦克学院的大三、大四年级,能够综合运用基础学科的学科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且有利于达到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学科交叉研究目的。
2.2组内成员对科研有着极大的热情,并有相关科研经历:
(1)小组成员都曾参加过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调研报告大赛并获得奖项;
(2)张媛媛同学参加过以“情绪对长时记忆提取效果的影响”为题的科研项目,以“影响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的家庭因素”为题的寒假社会实践项目,并获得优秀奖,还参加过心理学院的暑假假社会实践调研;
(3)蒋兆庭同学参加过以“新型城镇背景下农村人口移居城镇的适应性调查——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为题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获得第二名。并且曾经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
(4)张心月同学曾对供应链管理实践、供应链管理敏捷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所研究,并公开发表论文;
(5)杨梓鑫和史雪瑶同学对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较为熟悉,调研和沟通能力较强。
2.3组内成员均能够吃苦耐劳,有毅力和恒心完成调研任务。小组成员均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求知欲,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3.研究价值
3.1学术价值
心理资本、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习拖延的两两相关关系已被证明,当前不同类型的拖延者的时间贴现状况的差异已被证明(孔波,2010),本小组在此基础以上,补充证明心理资本与时间贴现的相关关系,以及时间管理能力与时间贴现的相关关系。
图1
3.2应用价值
(1)通过心理资本与时间贴现,以及时间管理能力与时间贴现的相关关系,针对不同的时间贴现者,提出心理资本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的不同组合方案。
(2)研究不同学习产出的同学的时间贴现类型、心理资本、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拖延的特征。可以帮助学习中下游的同学找到差距点、有的放矢。
(3)针对不同时间贴现类型者,找到课后任务完成时段的优化选择。
4.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拖延问题,国内外主要从心理资本、时间管理能力、时间贴现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概述如下:
4.1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
世界上,不同国家政府及专家学者在心理资本,时间管理和拖延行为上都曾进行过研究与探索,主要的理论观点有:
贝克尔的时间经济学理论(1965)在传统的消费选择理论中引入时间的因素,强调一个日用品是由市场物品和时间的价值两部分组成的;视时间为一种有用的稀缺资源。
Seligmaan首次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并提出“也许在我们专注于某事时,我们就正在为我们的将来投资,建设心理资本。”
Luthans(2005)等人将心里成本定义为“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在它是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远远超过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而且能够通过有针对性地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
Kaya,Kaya,and Pallo(2012)和Waterworth(2003)均提出时间管理是有效工作表现的先决条件。Litchfield and Chater(2007)认为有效的时间管理包括一天的计划、分配时间、使用清单来展示事情完成情况、监控图表、检查设备和评估资源。
爱德华在1942年出版的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拖延一词,Steel(2007)认为拖延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实际行动和意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心境的变化;三是不良行为的表现。
哥伦比亚大学的安吉拉教授把拖延分成两种,一种是积极拖延,另一种是消极拖延。
综上所述,西方学者将时间看做一种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心理资本。他们从效率和影响等方面分析拖延行为,并认为良好的时间管理不仅有助于高效工作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论文作者:蒋兆庭,张心月,史雪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时间论文; 心理论文; 资本论文; 消极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论文; 同学论文; 时段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