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500
【摘 要】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效果
大面积脑梗死一般是患者的大脑中动脉主干、颈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导致患者相应的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和软化,是脑卒中较为严重的一种[1]。根据临床上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研究,患者一般发病突然,并且发病后病情十分严重,急性期的死亡率较高,并且很容易在发病后10d内发生二次脑梗死,导致患者的死亡率上升。本研究对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处于53~78岁,平均年龄(64.25±2.74)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处于54~76岁,平均年龄(64.13±2.5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其中主要是让患者按照2片/次,3次/d的标准口服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同时按照300~800㎎/次,1次/d的标准口服阿司匹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其中在完成对患者的气管插管麻醉处理后,指导并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然后实施大骨瓣减压手术。在患者颧弓上耳屏之前1㎝处,沿着耳屏方向延伸至患者顶骨中线位置去切口,然后从正中线边2㎝处向前延伸直到额部发迹处,将患者的骨窗大小控制在10×12㎝以上,并对颞底进行充分的减压处理,将患者硬脑膜按照星状剪开,将网膜撕破后挑开多出并直接将颞肌贴附于患者大脑组织皮层。对于张力较强的患者,需要将其按照放射状剪开,并在其颞肌和筋膜边缘急行减张缝合处理,对于脑鼓出较为严重的患者,需对其硬脑膜和颞筋膜进行减张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 )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3例死亡,死亡率为6.00%。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11例死亡,死亡率为22.00%。试验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多会表现出明显的头痛、呕吐、失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抢救及时的情况下,其死亡率会有所降低,但患者抢救成功后的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根据临床上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研究,患者一般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在这些疾病的作用下导致患者的血管壁受到损害,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会因房颤导致心脏内附壁栓子形成,在大栓子脱落并进入脑动脉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引发大面积脑梗死[2]。
目前,临床上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溶栓治疗和一般治疗。其中溶栓治疗主要是在患者发病后3~6h内对患者进行溶栓药物静脉注射,其中常用药物主要有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等[3]。但再使用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颅内出血,甚至会出现心源性栓塞脑出血。一般治疗主要是对患者的高血压进行控制,并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在必要时给予其吸氧治疗,降低患者颅内压并清除脑水肿,预防呼吸道各泌尿系感染等,从而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4]。大骨瓣减压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脑梗死的常见手术,其主要是通过对患者颅骨的部分切除,让患者的大脑左侧扩张力得到有效提升,这样能够让颅腔的空间增大,从而避免脑组织因水肿压迫而受损,并且降低颅内压,从而改善大脑的损害。
本研究对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说明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相城.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35:142-143.
[2]王文学,王建伟,康新,伏光辉,李凤利,刘宇梁.早期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15,03:29-32.
[3]过宓,吕庆伟,章国海,杨松斌,沈良军.大骨瓣减压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37例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03:445-446.
[4]刘凯歌,王冠军.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评估[J].当代医药论丛,2015,24:212-213.
论文作者:陈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4
标签:患者论文; 大面积论文; 两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