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语文三、四类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_批注式阅读论文

“玩”语文三、四类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_批注式阅读论文

在“玩”语文中建构“三四式”选修课教学范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课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非常有利于实现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语文教学价值追求。鉴于选修课的课程定位,笔者提出高中语文选修课“三四式”教学范式。所谓“三四式”选修课教学范式,就是三个结合型课堂组织形式和四种自主性学习方式。“三个结合型”课堂组织形式即“前课、正课、后课”相结合,“大课”“小课”相结合,以及文本阅读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开放的选修课教学组织形式。“四种自主性”学习方式即“探究性阅读”“批注式阅读”“比较式阅读”“读书报告会”。

      一、“三个结合型”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实践

      选修课的组织形式当前主要有三种。一是“跑班”制,即打破行政班级界限,组建教学班级,实行教学导师制。其低效性表现为教师不熟悉学生,难以对学生予以具体的情感关怀,亦不便于管理。二是“不动”制,按既往的行政班级不动,照旧行课。其低效性表现为,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学生参与度低。三是“大课”制,照搬大学讲座形式。其低效性在于师生缺少对话,学生主体性难以表达。当然上述组织形式亦各有长处,比如,“跑班”可以激发学生交往的好奇心和思想的表现欲;“不动”便于学生静心文本研读,且便于管理和沟通;“大课”易于点燃学生自由的思想火花,减少学生被管理的思维约束。

      选修课“三个结合型”课堂组织形式扬长避短,而且将三种课堂组织形式与四种学习形式有机组合,其创新点具体表现为操作性、综合性和实效性。把一堂课分为“前课、正课、后课”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时空观念,在“前课”以学案引导学生批注自学,在“正课”通过老师的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比较探究,在“后课”通过读书报告会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写读书笔记。打破行政班级界限,将“大课”和“小课”相结合。在“大课”中比较探究,学生思想自由,思维活跃;在“小课”中批注阅读,适合学生深入文本语言内核,易于学生内化人物的精神魅力。除了文本阅读外,还开展主题式大型读写活动,将文本阅读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读写并举,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从而回归语文学习的本真。

      所谓大型读写活动,即结合模块教学的文本阅读,利用相当长的时间,创设班级竞争机制,重点推介一种阅读文体,大主题套小专题,通过多种读写形式,创造契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读写交流平台。其创新点体现为:结合文本确定一个读写结合的模块教学主题,开设一次大型读写启动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读写能力的平台,大主题套小专题。

      大型读写活动的作文效应尤为显著。而选修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读写结合多元评价的作文机制的创设提供了可能,在选修课中结合文本阅读组织大型读写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原动力。

      写作的原动力主要来自情感、感动和欣赏。

      第一,情景创设滋养学生潜伏的情愫

      浮华的写作凭借材料的拼凑与辞藻的堆砌,而真情的抒发凭借情感的蓄积与情绪的宣泄。大型读写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在全年级营造一种情感滋生和传递的氛围。特别是启动课老师的激情参与很容易激扬学生青春的热情。情感的倾诉与聆听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所以写作其实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人的情感通常被压抑,需要创设情境去激荡。

      第二,美文阅读唤醒学生心灵的感动

      写作是感动的记忆碎片的重组。感动的记忆碎片很大程度上依赖阅读的呼唤。传统作文课缺失美文阅读环节,就算在课堂阅读了范文,也带有鲜明的模仿与借鉴的功利性痕迹。而在大型读写活动中,对选修课文的个性化解读,解除了必修课阅读教学的羁绊,实现了读者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从而唤醒了学生丰富的感动。学生在随笔中写道:“我们穿梭于熙攘的欲望,我们奔突在旋转的街道,我们匍匐在堆砌的作业,我们在一次次考试的间隙匆忙小便或打着哈欠。我们不是放牧的马群,但我们似乎在感情的荒原上行走;我们什么也不需要,只需要,只需要一扇门,用文字拼凑的门,把所有的声音都关在外面,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在完全属于个人的楼阁里,亲近文字,涂抹心情,享受安静的丰富。”

      第三,新颖的展示平台给予学生多元的欣赏

      激励性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求。老师的激励性评语以及课堂佳作范读虽然可以表达对学生的欣赏,但是欣赏的范围有限,而且欣赏的层次较低,欣赏的方式单调,难以汇聚成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去冲决学生写作的瓶颈。而大型读写活动所创设的展示平台,范围涉及全班、全年级甚至全校。不断汇聚的欣赏眼光必然会激发学生不断写作的欲望。比如电视散文的展播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评价方式集约了个人写作、小组互评、老师鉴赏、社会实践、课堂展示、全校公映等多个层级多种方式。学生创作的热情高涨,写作俨然成了一种自觉表达自我陶醉的盛大的节日。

      总之,在选修课中将文本阅读与写作体验相结合,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主题式大型读写活动,读写并举,回归语文学习本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原动力。

      二、“四种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内涵及运用

      (一)探究性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实施探究性阅读,贵在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为此寻找解读文本的个性化突破口是关键,层层追问是有效途径。

      例:《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之《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杜甫草堂门口的石碑上刻有杜甫的漂泊路线图,如果以此为解读文本的突破口,可能既符合文本的主旨探寻脉络,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做到举重若轻,繁文简读。以主问题“杜甫的漂泊路线在述说什么?”把杜甫的经历串起来。首先,让学生探究杜甫在壮游时期的思想特点,得出观点:眼睛向上——圣君明主。然后,让学生探究杜甫在困守长安、安史之乱前后及漂泊西南时期的思想特点,得出观点:眼睛向下——平民苍生。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杜甫为什么走水路到湖南,传说客死在一条船上,他最终想走向何方?从杜甫晚年诗作《小寒食舟中作》可以得知答案:“春水船入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虽然,此时的杜甫已经年老体衰,老眼昏花,甚至几乎走到生命的尽头,他看不见近在眼前的山花,却看到了远在天边的长安。“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长安一直在他的心中,所以他昏花的眼睛依然注视长安,长安就是京城,长安就是圣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就是杜甫矢志不渝的理想。原来,长安就是杜甫漂泊的最终归宿。其漂泊路线诉说着一个诗人伟大的圣化道路,对国家和民生的情感交织铸就了杜甫诗圣情怀。

      最后再提出两个问题:“杜甫是凡人还是圣人?”“你愿意做凡人还是圣人?”杜甫一介书生、官从八品、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百病缠身,把他丢在安史之乱的难民堆里他就是一个凡人;杜甫出身仕宦、奉儒守官、才华横溢、友善高朋、忠君爱国、体恤百姓。对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只能仰视,他就是一位圣人。今天,我们也许不会经历杜甫那样的时代困苦,我们有更多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机会。你可以追求至圣的人生境界,也可以甘守简单普通的生活方式,其实,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圣人,所谓“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也”。

      该探究性阅读案例突出的特点是:文本解读的突破点新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探讨,利于内化传主的人格精神。

      (二)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它是在阅读过程中调动自身知识积累,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入文本内核,与文本对话的一种阅读方式。字音字形、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等方面均可批注。有眉批、旁批、夹批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注意两点。其一,教师应为学生的批注式阅读提供范例,其二,教师应为学生的批注式阅读提供导向,从而避免被学生牵着走,导致对课文理解的零乱无序;避免学生间的平行交流,没有交叉深化;避免无意义的众说纷纭,将阅读教学课上成说话讨论课。

      (三)比较式阅读

      比较式阅读,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通过比照和鉴别,达到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和深刻,在差异中把握文章特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读书报告会

      “读书报告会”是指在教师定期指导下,学生预先在课外阅读书目,并提交读书笔记,继而由教师择优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心得交流的一种读书形式。

      操作流程:开列书目——定时阅读——记录心得——相互交流——小组推荐——教师审阅——创设情境——学生主持——课堂交流——老师点评。

      读书报告会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定时阅读、心得及时反馈、读写有效结合。选修课也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在老师授课的基础上,交流学生的读书心得,形成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

      读书报告会的主要效用是:延伸了有限的课堂阅读时空,硬化了课外阅读作业的软性要求,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积累了丰富的语感经验。

      三、“三四式”选修课模块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依次为:根据学校学情选择教学模块——根据文本特点确定模块读写主题——根据模块主题开设启动课(“大课”)——根据班级学情开设“小课”——学生在后课完成读书笔记和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读书报告会——评选读写优秀作品,以年级为单位展示。

      四、“三四式”选修课教学范例

      根据学情,我校选修了三个教学模块,即《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外散文名篇鉴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搭建了三个主题式读写平台,依次为:“触摸身边人物光辉”大型人物传记采写活动,“野草之旅”成都七中原创电视散文大赛,“斑斓的漫溯”成都七中大型古文读写活动。

      “野草之旅”成都七中原创电视散文大赛示例:

      第一,研读文本:选修Ⅰ《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第二,启动课(合班大课):首先,师生分角色朗读散文名篇选段,如郁达夫《故都的秋》,齐读将诵读推向高潮;其次,老师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为题对散文名篇进行个性化解读;再次,老师以《用文字构筑我的闺阁》为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谈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接着,放映老师们原创的电视散文《邻居》;最后由备课组长宣布本年级“野草之旅”原创电视散文大赛开幕。

      第三,班级读写交流:一部分,由多名老师和同学分班交叉交流读写心得;一部分,各班组织读书报告会,将本班的读写心得在互评的基础上择优展示。

      第四,电视散文原创和拍摄:组织拍摄小组,学生每人写一篇散文,通过小组交流,各小组确定一篇佳作作为电视散文的脚本,班级通过公映评选出一部作品上交年级评选。

      第五,电视散文的评选和展播:各班推举一名导演作为评委会成员,老师制订评选标准但不参与评选,评出等级奖,最后利用年级统一时间(班会课)展播一等奖作品。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为我们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本质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挣脱必修课功利性的束缚,亲近文字,寄情文字,提升语文素养,进而获得一种全人的素质提高。原来,语文如此充满生命的灵动,语文也可以玩出来。这个“玩”不是娱乐,而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态度、方法和价值观,是开放的语文教学观的实践,是对功利教育的扬弃。功利语文因封闭而沉重,而玩语文因开放而轻松。学好语文的路径很多,而最高境界应该是“玩”语文。

标签:;  ;  ;  ;  ;  ;  

“玩”语文三、四类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_批注式阅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