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比较研究_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资本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资本的内涵及其发展

近10多年来,西方银行界逐渐摸索形成了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即经济资本系统。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EC)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资本,是银行自身根据其内部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内部模型和方法计算出来的用于应对银行非预期损失的资本,也是银行自身根据其风险量化、风险管理能力认定的应该拥有的资本金,由商业银行内部评估而产生的配置给资产或某项业务用以减缓风险冲击[1]。由此定义可见,经济资本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风险的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在数额上与非预期损失相等,其计算公式如下:

银行的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

经济资本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978年美国信孚银行创造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模型。经济资本系统日益成为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管理技术的核心,并极有可能演变成现代银行的标准管理手段和系统。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新资本充足框架》指出: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保证,应在所有业务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该原则确立了经济资本配置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其中银行对风险资本的精确计量在2004年的《新资本协议》体现得尤为明显,鼓励商业银行采取更符合本银行实际的内部评级法,更准确反应银行的真实风险状况,充分体现了由监管资本向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的转变。

从西方银行业资本管理的实践看,银行业对资本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从重视到不重视再到重新重视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反映出人们对资本管理、风险控制的认识水平不断趋于深化。经济资本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按历史时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为第一阶段,当时由于中央银行制度和监管机制尚未成熟,西方银行业主要依靠资本来抵抗风险,各家银行均基于各自不同的风险状况持有和分配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银行持有的资本在性质上都属于“经济资本”的范畴,且普遍维持着较高的资本比率,尽管当时尚未有此正式称谓。

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为第二阶段,由于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出现及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角色的确立,银行不再需要保留大量的资本以御风险,经济资本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遂开始削弱,银行的资本比率也随之大幅下降。因此,当时的银行总是倾向于持有较实际需要更少的资本。

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了第三阶段。由于国际银行业发生了一系列危机事件和丑闻,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重新强调资本充足的必要性。比如1988年出现的“巴塞尔协议”为国际银行业营造了资本外部管理的框架结构。此后,西方银行业逐渐地、越来越多地从自身业务角度而非从被监管者角度来看待资本内部管理的问题。对银行而言,资本不仅是吸收风险的缓冲,也是银行配置资源从而获取利润的工具。因此,这种意义上的资本是有成本的,是一种经济资本,而不仅仅是监管者眼中的管制性资本。

至此,以如何合理、有效和低成本地使用和配置资本,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提高资本收益为主要内容的银行资本管理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探索的主流课题之一,并包含两大部分组成:即资本的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外部管理指监管者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监督和调节;内部管理则是银行自身基于安全和盈利的需要而对资本实行的管理,风险的计量、经营业绩的衡量和资本成本的核算则构成资本内部管理的三大基石。

经济资本管理的中外比较

经济资本体系在国外有较大的发展是在90年代初期开始的,因此时间也不长。作为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之一,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繁多,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原则上基本一致,但是在具体方法上各不相同。下面我们以荷兰银行和浙商银行为例,比较中外经济资本管理的业务发展和差异。

(一)荷兰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荷兰银行是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参与的一家纯粹银行,在2001年几乎剥离了全部投行业务,截至2005年3月31日,荷兰银行按照一级资本在欧洲排名第11名,全球排名第20名,在60多个国家中拥有超过3000家分行,雇员人数多达97000多人,总资产7429亿美元。荷兰银行通过许多战略事业单位(SBUs)实施其全球战略。每个单位负责管理一个独特的客户单元或产品单元,同时也跨集团分享专业技能和运作经验。

表2和图1列出了荷兰银行经济资本系统中所包括的风险类型以及每种风险类型占荷兰银行总经济资本的比例。荷兰银行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许多市场且从事多样化业务活动,不同风险类型也不太可能同时发生重大损失,除非存在较高相关性。因此,当计算经济资本时,已经考虑了这种业务分散化,以及不同风险类型的分散化。

图1 荷兰银行各风险占总经济资本中比例

数据来源:引自赵胜来,余仁巍,农卫东(2005)

由于按照定义、模型范围和基础假设,不同银行之间总有较大偏差,而且,随着度量技术改进和风险识别演进,经济资本度量方法正在不断地被提高精度和升级。尽管单个数值不能提供一家银行的全部风险评估,但是量化是管理风险和改善风险-收益决策制定的一种重要成分。荷兰银行正在不断开发合适的程序,以精确地量化风险和度量经济资本。荷兰银行正在使用经济资本支持组织中各个层次的风险-收益型的决策。经济资本是在支持交易决策的信贷定价工具中的一种重要因素,这些工具正在被用于组织的不同部门,且已经成功地帮助增加了配置资本的每个单位的平均收入。经济资本也在荷兰银行中的绩效度量和资本(再)配置决策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截至2004年,经济资本模型已经在荷兰银行的批发事业单位中全面铺开,且2005年正在扩大到组织的其他部门。

(二)浙商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尽管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实行新资本协议,但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理念已为很多商业银行所接受,银行业引入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极为必要。中国银监会明确鼓励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以经济资本为风险管理的核心,目前,部分国内银行已将经济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管理工具进行研究和应用。

浙商银行以发展“一体两翼”为基本思路,即以公司业务为主体,以小企业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两翼,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其资产总额从2004年末的103亿元到2007年6月末的533亿元,净增430亿元。浙商银行在对经济资本管理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和测算、模拟的基础上,克服历史经验数据缺乏等不足,充分发挥机构初创羁绊少和民营银行机制优势,于2006年开始在全行全面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彻底摒弃了存贷款任务考核等做法,在同行中率先迈出了的坚实一步,并为今后提高资产风险定价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1.浙商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经济资本计量标准是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要求,经济资本计量标准的计量是否详细与科学,直接决定了经济资本管理效用的发挥。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较普遍的做法:一是主要计量信用风险,二是在信用风险的计量中较多使用“孰低法”,三是较多采用单因素计量。浙商银行在设计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时,更多地实行了多因素综合计量的思路。

一是风险计量范围涵盖全行表内外所有业务。即对包括各项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承兑和贴现、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拆放与存放同业款项、担保、信用证以及贷款承诺等在内的所有风险资产都确定相应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标准,其中表外业务根据信用转换系数转换成表内资产后,视同表内风险资产计量经济资本。对存款等业务也确定了操作风险经济资本。

二是设立多维经济资本风险系数标准。根据各项业务风险水平及相关经营政策要求,区分业务种类、信用等级、担保方式等,统一确定信用等级风险系数、担保方式风险系数、产品系数、授信期限风险系数、信用转换系数、操作风险权重和内控评价系数等指标的风险系数值和权重比例。

三是按系数法逐笔计量各项业务占用的经济资本。即以单笔资产为单位,综合考虑其信用等级、担保方式、授信期限等因素,计算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同样综合考虑操作风险权重和内控风险系数,计算单笔表内外业务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以此确定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

2.浙商银行经济资本的应用

(1)内部定价机制。在加强银行间市场利率和汇率走势研究的基础上,总行根据市场利率走势和全行业务经营政策要求,适时调整并公布系统内资金往来利率,从而建立市场化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机制和业务收费标准,体现业务政策导向,引导和调节全行经营管理行为。

(2)绩效考核评估。浙商银行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内容的经营绩效考核体系,不再设存贷款任务指标,而是将各经营单位费用、工薪收入与其经济增加值等效益指标直接挂钩。一是不下达存贷款任务,而是将经营单位的考核全部与其经济增加值等效益指标直接挂钩,以此引导和调节各经营单位的经营理念、风险偏好、经营方式和营销行为,进而严格控制风险,做好资本占用相对较少、收益相对较高的客户和业务。二是经营单位与客户经理考核导向一致,使经营单位与客户经理间的经济增加值任务相互衔接。

(3)优化资源配置。浙商银行还制定了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办法。根据内部控制评价及其他专项检查结果确定各经营单位的内控评价系数,以此调整各经营单位的经济资本占用,从而将内控工作和经济资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为保证经济资本管理的有效实施,浙商银行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调节机制,一是经营管理费用与经济资本管理挂钩。在绩效考核办法中,将各经营单位包括员工工资收入在内的所有费用全部与其经济增加值等效益指标直接挂钩,通过考核这一载体,不断提高费用运用效率,直接引导和调节分支机构和员工的经营行为。二是建立经济资本调控机制,运用存贷比管理经济资本占用的做法。即总行按季确定经营单位的预期经济资本回报率,核定存贷比限额,并将经济资本回报率与存贷比直接挂钩。对于经济资本回报率高于预期经济资本回报率的经营单位,相应提高其存贷比限额,鼓励其发展优质业务。

(三)中外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差异。通过以上对荷兰银行和浙商银行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家银行应用经济资本管理在提供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以及对经济资本的应用上比较接近,主要的区别在于经济资本计量时涵盖的风险种类以及对风险的计量方法。

《新巴塞尔协议》着重研究了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性风险,经济资本所覆盖的主要是这三类风险。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和风险期限下,经济资本的计量就是在明确风险计量和分布的基础上计算非预期损失,本质上风险计量等同于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所覆盖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三大风险。

荷兰银行依据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将经济资本的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利率风险和商业风险,而浙商银行目前主要计量的仅仅是信用风险。从表2中我们发现,对荷兰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约占所有风险的五分之三,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两者合计约占五分之一,利率风险和商业风险合计又占五分之一。虽然荷兰银行与浙商银行只是一个个例,但是我们可以认为,为了提升经济资本管理的效果,目前国内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风险计量的范围还有待扩大。

同样,计量的方法也有待改进。现代银行的发展需要对其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比较精确的计量以支持风险业务,经济资本计量的本质就是银行风险的计量。借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监管资本的计量方法,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也可以分为标准法、初级内部模型法和高级内部模型法。标准法以1988年资本协议为基础,采用外部评级机构确定风险权重。内部评级法允许使用自己内部的计量数据确定资本要求。内部评级法有两种形式,初级法和高级法。初级法仅要求银行计算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其他风险要素值由监管部门确定。高级法则允许银行使用多项自己计算的风险要素值。《新巴塞尔协议》通过监管资本优惠的方式鼓励银行采用这种高级计量法,反映了监管资本向经济资本靠拢的原则和监管当局利用外部监管资本要求促进内部经济资本配置的意图。

所以总体而言,当前国内各家银行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经济资本管理的方法,但是应用的范围有待扩大,应用的程度有待加深,应用的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

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比较

从根本上说,经济资本管理反映了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从经济资本管理的内涵、手段和发展进程来看,国际上经济资本管理有其先进理念作为支撑。

(一)国际经济资本管理的先进理念

1.资本监管更加注重效率。国际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的硬性规定抹杀了银行之间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个性和差异。对于那些优质的商业银行而言,在其高效的风险监控系统下,无需8%的资本充足率就能完全覆盖其风险暴露;相反,对于有些劣质的商业银行而言,由于风险监控系统运行的低效率,甚至连10%的资本充足率也可能无法有效覆盖风险头寸。

经济资本是为承担风险暴露真正需要的资本,完全反映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特征。对那些优质银行而言,只需持有与其风险头寸相匹配的经济资本储备,其他剩余资本完全可以腾出来进行业务扩张,从而提高自有资本的运作效率。

2.绩效考评更加强调质量。经济资本理念所倡导的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同传统评价指标的最大区别就是充分考虑到了风险因素的影响和资本的成本,其核心原理是商业银行在评价其盈利状况时,必须考虑在盈利的同时承担了多大的风险。

引入RAROC的目的,无外乎风险管理和绩效度量两方面。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为单笔业务分配资本金可以确定银行最优的资本结构;从绩效度量的角度看,分配资本金的过程也就是确定风险调整收益率,最终确定每笔业务要附加多少经济价值的过程。

总的来说,以经济资本理念为核心的绩效评价系统通过引入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对收益进行调整,将各项因素分解到各部门和各产品,从机制上引导业务单位和业务人员统筹考虑收益与成本、市场与风险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评判业务单位和业务人员的经营绩效,并施加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3.风险控制更加注重平衡。经济资本理念所诉求的是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动机的相容性,通过科学的绩效标准使当事人的行为动机不再是单一的利润标准或风险标准,而是二者的融合。这样做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将事后被动的风险处理工作提到事前来做,不是被动地去适应风险,而是主动地去选择风险。经济资本理念下EVA指标和RAROC指标恰好提供了这种选择工具。

从绝对指标来看,如果EVA>0,则意味着开展此项业务为银行带来了正的附加价值,可以接受,同时,EVA的值应该是越大越好,银行可以通过扩展EVA较高的业务规模同时缩减EVA较低的业务规模来引导信贷资源从效益、质量和前景不乐观的领域中退出,以投向更有利可图的业务。从相对指标上看,RAROC把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将未来可预期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利润进行调整。总之,EVA和RAROC试图将利润指标同风险指标统一起来,设法追求二者之间的某种平衡,以实现风险调整后的利润最大化。

(二)我国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差距

我国商业银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确立了“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极大地推动了银行体系市场化改革。然而,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结果来看,这种理念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利润最大化追求的是以会计分期和责权发生制为前提的账面利润,反映的是交易记录而不是价值记录。其次,利润最大化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和资本成本,反映的银行经营业绩不真实、不完整。最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客观上不能有效抑制企业的短期行为,导致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而不顾风险。

在控制风险的手段上,国内多数银行缺失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机制,导致“追求利润”与“控制风险”这两条腿步调失调。风险控制对于负债经营的商业银行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它是保障安全性的基石。然而,从以往的业务实践来看,国内银行在强调业务发展的同时,对风险及其有效制约手段的关注不够,业务人员追求业务量和账面利润的增长,而并不把风险因素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导致风险累积并形成了不良资产包袱,效率低下。

经济资本理念所追求的是通过合理经营,充分考虑资本的成本价值和风险价值,在保证经营安全的基础上,力求银行自身价值达到最大。这里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账簿上的数字符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财富。

应该看到,利润最大化的理念只是对经济效益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经济资本理念所倡导的是通过资本的约束控制业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用剔出风险成本后的经济增加值作为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载体。目前来看,除少数银行外,大多数的国内商业银行仍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是业务规模总量或市场份额最大化为经营理念。显然,经济资本理念的引入应该成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从利润向价值转变、经营模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最好工具,对促使其按照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合理规划自身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帮助其构建起价值最大化理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几点启示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资本管理领域,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同行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经济资本管理:

1.调整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构建与国际先进银行接轨的经济资本约束机制。针对现有资产结构的实际情况,从资本的流动性角度来开发业务、开展业务,由以考核为重心向以经营为重心转变,由事后考核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以风险控制为条件的利润最大化转变,以避免惟利性的盲目经营和高风险资产的扩张与积累,实现银行基业常青和可持续发展。

2.完善经济资本计量技术。逐步扩大风险计量范围,尽快覆盖市场风险,同时细化现有的风险系数,及时修正计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有效途径,逐步覆盖操作风险。同时加强对经济资本的应用,逐步与资产风险定价管理接轨。

3.落实支持配套措施。(1)建立健全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人员培训,以全面提升高管人员对于经济资本管理的把握能力,有效发挥经济资本管理对资源配置的导向性,实现资本风险与资本价值创造的有机统一;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经营、相对统一和标准的决策支持系统,促进经济资本的优化和管理效率的提高。(2)加快建立信用风险基础数据库,强化数据管理。这个数据库应该包括违约率、损失率、挽回率、信用等级迁移频率等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数据。我国银行可在原有信贷登记和咨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和完善关于资产负债状况、现金流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信息的客户基础数据库,并进行行业比较研究,建立行业信息库,评估不同行业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3)促进我国专业评估机构的发展。信用风险量化分析和管理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始终要依赖成熟的、公正的专业评估机构的建立。它可以将量化管理中的一大部分专业统计和评估工作从银行分担出来,这一点对于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的中小银行更有意义。专业评估机构评级与银行自身评级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修正。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比较研究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