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东盟建立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印度论文,发展前景论文,其对论文,伙伴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后,已基本形成了“一超四强”的格局,即美国、日本、俄罗斯、东盟及中国五大力量相互作用。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和区域性强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积极、主动地采取了“向东看”的政策,同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东盟国家也非常重视发展与印度的关系。本文拟就印度与东盟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战略考虑、主要举措和发展前景以及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作一简要阐述。
一、印度与东盟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战略考虑
首先,印度是世界上第四大军事强国,与东盟国家形成军事上的互补性。目前,印度陆、海、空三军总兵力已由独立初期的近30万人增至136万人,居世界第4位,为南亚其他国家兵力总和的2倍以上, 处于绝对优势。其中,陆军120万人,编有5个军区,12个军部,35个师另2 个旅,327个炮团,8个陆军航空兵中队和10个地空导弹大队。装备各型坦克3400辆、步兵战车900辆、装甲输送车157辆、牵引火炮3325门、自行火炮130门、多管火箭炮80门、迫击炮1200门、高射炮2468门、 地空导弹1263部、直升机200余架。海军5.5万人,编成3 个地区司令部及东西两个舰队,装备各型舰艇180余艘,其中航母2艘、潜艇15艘、导弹驱逐舰5艘、护卫舰18艘。空军11.5万人,编有5个地区司令部和空军训练、保养2个专业司令部,辖90个中队。装备各型飞机1400余架,直升机300架。此外,印度还拥有70万人的准军事部队和280万人的后备力量, 形成了以正规军为主体、以准军事部队为从属、以后备力量为潜力的庞大的武装力量。并且,印度还在今年进行了地下核试验,跨进了核门槛,正逐步努力跻入世界大国之列。
其次,印度和东盟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和自身利益的需要。 东盟1980年曾邀请印度作为对话伙伴国,但当时双方在越南和柬埔寨问题上分歧较大,印度拒绝了邀请。近年来,随着东盟在东南亚地区和国际上影响日益增大,印度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调整了与东盟的外交政策,并谋求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地位;随着印外交政策的调整,东盟也抓紧时机积极谋求与印度发展关系。1992年,东盟在第四次首脑会议上接纳印度为贸易、投资和旅游方面的部分对话伙伴国,此后,双方关系得到改善。1993年3月15日,印度与东盟在贸易、 投资和旅游业三个领域开始对话,双方关系改善进程加快,1994年,双方对话范围扩展到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合作进入了新时期。1995年,东盟决定接纳印度为正式对话伙伴国。因此,印度可以利用东盟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其国际地位,增强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和干预能力。
再次,东盟国家与印度在经济上有较大的互补性。东盟目前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并已成为世界市场上的重要角色。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开放的世界贸易制度,使其扩大了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出口规模。而自1973年以来,美国及西欧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所以东盟国家需要开辟新的市场以保持其增长势头。扩大亚洲地区经济往来,特别是放宽对日本出口制度的限制,保持了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预计将来在美国及西欧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的情况下,印度逐步开放的经济和其贸易制度的放宽将大大刺激东盟的经济增长。印度有9亿人口,随着印度人民生产力和收入的提高, 对进口的需求也会大大提高。印度现在把开放政策的成功与否看成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在东南亚市场上的竞争力”。清楚地表明,印度要实现其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就要瞄准东盟国家。同时,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又反过来刺激世界经济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增长。
第四,印度将为东南亚地区提供贸易和投资机会。东盟认为,印度是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其“着眼于东方的外交政策”目的之一是加强同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关系。1991年拉奥政府执政以来,推行以经济改革和吸引外资为特色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私有化、降低关税和减少出口限制、货币兑换和放宽外国所有权的限制等,这些政策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了不少外国投资者,印度成为世界10大主要新兴市场。作为南亚经济大国和“南亚最大市场”的印度自然成为东盟国家瞄准的目标,大多数东盟国家希望能与印度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外交政策分析家称,东盟谋求与印度建立伙伴关系的原因是认识到印度经济自由化不可逆转,并将为双方贸易和投资提供机会。此外,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各国均受到了沉重打击,而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度在这场风波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东盟各国对此则深信,加大对印度的交往力度,对东盟自身的发展有利。
第五,东盟的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1967年8月8日,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外长会议上签署《曼谷宣言》,宣言号召各成员国共同努力,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改善人民的福利状况。从而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正式成立。其成立之初的目的之一是阻止共产主义传播,但目前其性质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1976年,首次东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印尼的巴厘岛举行,并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一致同意在雅加达设立东盟秘书处。1984年,文莱成为东盟第六个成员国。1994年5月,东盟提出用20~25 年的时间建立“东南亚十国共同体”。1995年7月,越南正式加入东盟, 拉开了东南亚政治一体化的序幕。1995年12月,东盟决定加快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在2000年前建立“十国东盟”体制。1997年7月,东盟正式接纳老挝和缅甸为其成员国, 柬埔寨因国内发生政治危机而未能同批加入,预计1999年7月将加盟。 届时,“东盟”将拥有近5亿人口、4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700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整体实力空前加强,在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心理份量进一步加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亚太地区战略格局的走向。随着越南加入东盟,东盟与中国拥有了共同边界,随着与中国这种自然与精神缓冲消失,东盟面临着新的周边环境。
第六,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安全联系逐渐松弛和打破。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斗争走入历史,东盟对西方的军事依赖顿时减弱,导致1991年菲律宾关闭了美国最大的海外基地苏比克与克拉克,东盟自主性大幅提高,逐渐达成联合东南亚十国,以集体力量与几个强权达成较平等的共识。这种战略形势一旦成形,必将大幅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尽管如此,东盟与中国仍有南沙群岛的纠纷,中国大陆经济和军事壮大,使得东盟仍需要美国的平衡力量。1996年3 月中国在台湾海峡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为美国和日本提供了鼓吹“中国威胁论”的机会,美国和日本的目的很明显:在于加深东盟的恐惧,从而巩固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和地位,但是这无疑又压抑了东盟自主的政治目标。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曾多次出面驳斥“中国威胁论”,并主张以和平方式与北京就南沙纠纷进行对话。马哈蒂尔甚至进一步要求美军撤出亚洲,说“亚洲不需要美国的保护”,东盟认为,美国最终将不会在该地区履行其承诺,因为一些冷战安全联系,如菲律宾的冷战安全联系已被打破,美国与东盟其他国家安全联系也正在松驰。为此,东盟不得不寻求新的安全联系。东盟认为印度对其外交政策的另一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多边安全和国防联系的考虑,印度有可能成为改变东南亚战略平衡的一个稳定因素。
第七,战略意义和多边关系的需要。从8世纪到16世纪, 东南亚国家被包括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秩序”中,这时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但是,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因沦为西欧的殖民地而中止。西欧的侵略和统治,摧毁了“中华秩序”。东南亚和中国的关系在美苏冷战体制下重新恢复,但主要是政治和军事关系。越南在反法战争和抗击美国介入的国家统一战争中,与中国建立了良好关系。然而,在中苏对立日趋紧张的过程中,越南因害怕中国的霸权而倒向了苏联一边。越南得到了苏联的支持,曾企图控制中南半岛,中国在1979年对越南实施了惩罚性打击。其它东南亚国家(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大多是非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把支援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国看成是威胁。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经济改革,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在反对越南侵略柬埔寨,反对越南在中南半岛称霸这一点上,东盟与中国的利益趋于一致。冷战结束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改变了亚洲的战略意义。作为东盟的直接邻国,印度同东盟有相似的安全观念。印度尼科巴群岛与印度尼西亚萨邦岛距离仅100公里,二者之间的宽阔海峡同马六甲海峡直接相通, 印度也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拥有共同的海上航线,从战略上讲,东盟地区近45%的世界贸易将通过这些海上航线。因此,东南亚国家与印度不得不构筑新的基础。
二、印度与东盟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主要举措
冷战结束后,印度的自由经济制度和“向东看”的外交政策为东盟与印度的联系和关系的改善创造了适合的气候,对此,印度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从而实现与东盟国家所倡导的地区运动一致。
第一、突出发展“向东看”的外交政策,并从中捞取经济实惠。印度的“向东看”政策即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除了在70年代和80年代建立制度联系和加深政治谅解的努力失败以外,在90年代初,人们又恢复了对这个建立政治联系进程的兴趣,结果是印度在1992 年1月成为东盟地区对话伙伴的一部分。最初,在贸易、投资和旅游三方面进行对话,后来又加上了科学和技术。虽然在这五个领域取得的实际进展远远落后于人们的期望,但是东盟在1995年12月把印度提高到正式对话伙伴国的地位。正式对话地位使印度密切同东盟国家联系的努力达到高潮。在印度成为东盟地区论坛的成员和1996年7 月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部长会议后,印度同东盟的制度联系已进一步得到加强。不管这种对话伙伴关系本身可能多么重要,这种关系对印度和东盟国家来说具有的更持久的重要价值在于经济上的加强和这种长远伙伴关系所产生的政治见解的一致。1991~1995年,印度批准东盟国家在印度的投资额是:印度尼西亚的投资额为12.228亿美元,马来西亚为125.237 亿美元,新加坡为134.944亿美元,泰国为234.901亿美元。1995~1996年度,东盟国家对印度的投资进一步增加:印度尼西亚在印度的投资额高达9.17亿美元、马来西亚为4.2697亿美元,新加坡为3.274亿美元。与此同时,印度合资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额也呈增长趋势,在印度尼西亚投资0.1937亿美元,在马来西亚投资0.192亿美元,在新加坡投资0.0547亿美元。
第二、逐步与东盟国家的外贸体制接轨。实现外贸体制与地区或国际接触,是每个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也是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印度各届政府对此作了一些努力。一方面,印度已实现了卢比可自由兑换,包括在资金帐户中的兑换。1993年,卢比可在贸易帐户中兑换,1994年,卢比可在流通帐户中兑换,并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的第八款,随后的2、3年中,实现了卢比的自由兑换。另一方面,降低关税,逐步实现与东盟国家的关税一致。关税改革是贸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印度的最高关税已从300%逐步减少到50%左右, 并且还要继续降低关税,以确保印度的关税与东盟国家的关税相一致。
第三、加强相互交往和双边联系。印度认为,同东盟建立联系是印度经济全球化的尝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这个地区的互访表明印度愿意走一条以经济优先为基础的互利道路,因而印度与东盟国家的高层人物在近年互访不断。1994年10月14日,印度财政部长曼·莫汗·辛格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经济研讨会。1996年1月3~5日,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应印度总理拉奥的邀请率领由工商部长和18位商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印度,加深了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同新德里之间的联系。 1月9日~2月1日,柬埔寨首相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访问了加尔各答、 巴特拉、博德加雅和德里。同时,印度在1月份也先后派出了5支代表团前往泰国、柬埔寨、老挝、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访问,进一步密切了同这些国家的关系。1月16~19日, 印度外交部长普拉纳布·穆克吉率团访问了泰国、柬埔寨和老挝。在访问泰国期间,印外长同泰国总理和外交部长讨论了在东盟决定给予印度全面对话伙伴国之后两国合作的各个领域,并确定了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及使其多样化的步骤;印外长同泰国副总理和国防部长会谈时希望两国定期举行联合海军演习,并探讨了两国在军事领域进一步合作的前景。与此同时,印、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的高级官员在为期两天的会谈期间讨论了包括双边贸易、经济合作、投资、农业合作和科技合作在内的各个问题。这次访问使印、泰两国之间的关系有了大的飞跃。随后,东盟国家与印度的联系更加频繁。1996年8月17~21日,印度外交部长I·K ·古杰拉尔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进行了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 以进一步巩固印度与东盟两个主要国家的双边关系,1997年3月,越南总理武文杰访印, 并签署了旨在促进双边贸易发展和环境合作的多项协议。根据协议规定, 印度向越南贷款1000万美元,以促进越南对印度的出口; 印度帮助越南发展军工生产和建立证券交易所;印度在核能方面向越南提供帮助;印度和越南加强政治和文化联系。对此,越南也表示支持印度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和亚太经合组织。进入1998年,印度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升温,2月9日,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在新德里召开的第一届东盟-印度高级官员会议并通过决定,同意进一步加强防务合作,同时还将就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问题加强区域安全对话,以建立起多极化的安全秩序,从而揭开了东盟国家与印度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篇章。此次会议就东盟与印度在政治、战略、经济、文化和科技关系上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情况作了回顾与审视。双方回顾了包括贸易、投资、科学技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和民间交流情况,讨论了彼此感兴趣的国际问题,如联合国的改革、裁军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东盟-印度高级官员会议由印度外交秘书K·拉古纳特和东盟代表团团长、 新加坡外交部常任秘书基索尔·马布巴尼共同主持。
第四、建立共同的经济秩序,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印度政策的改变是为了实用和出于地理原因,而东盟在这两个方面都占有突出地位:这个地区在高增长率、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非凡成就吸引印度靠近东盟,因而东盟从次要地位上升为主要地位。印度采取了更为主动的态度,开始通过研讨会和会议宣传印度所采取的措施。就这样,印度也就成了东盟国家关注的焦点,并急于探索印度市场。印度的经济开放和实行外向型经济改革扩大了印度与东盟国家的双向贸易。1995~1996年度,仅印度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贸易额就分别达到6.32亿美元、3.746亿美元和8.71亿美元,印度从上述三国进口的贸易额分别为4.471亿美元、8.462亿美元和10.549亿美元。
三、印度与东盟建立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
东盟国家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过去几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5月印度进行了一系列地下核试验,所以,印度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东盟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经济复苏有待时日。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由于印度尼西亚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其经济在2001年之前不会复苏,预计印尼将需要大约三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1998年,印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3%, 而印尼政府则预计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5%,通货膨胀率为45 ~50%;泰国在1998年将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3%,上年为负0.4%。预计1999年将略有复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增长1%。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为3~4%, 是十多年来增长最慢的一年,而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8%。 马来西亚政府则预计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3%。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从1997年的5.8%降至2.9%,通货膨胀率将从去年的5.1%跃升至10 %。经常项目赤字也将从199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2%减至3.8%,预计1999年开始复苏。缅甸自去年加入东盟后,其经济发展基本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1998年和1999年经济增长率仍将为5%。1997年7月,柬埔寨发生的政治动荡严重扰乱了经济运转,并延缓了加入地区组织的步伐,该国1998年的经济状况也很不乐观。
其次,印度也面临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1998年5月, 印度进行的地下核试验给近年来已见疲软的经济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据1997 ~1998年度《经济调查》,该年度印度经济增长率比计划指标的7.5%下降了2.5个百分点,仅为5%,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1%, 出口增长率只有2.5%。 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宣布取消或减少贷款和援助等措施,对印度进行制裁,特别是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采取相应的行动,世界银行冻结对印度的8亿美元的贷款。 由于印度是上述金融组织的最老成员,也是最大的受援国,因此,所受的损失也最大。据印经济专家和证券业人士分析,核试验后,由于1998~1999年度国防开支和核能开支分别增加14%和68%,加上国际制裁,印度经济将面临资金短缺、物价上涨、进一步影响投资者信心的困境。与此同时,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金融和证券市场还将呈下滑趋势。不难看出,核试验正在给印度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印度要想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得到资金,就必须向投资者支付风险津贴,而卢比疲软和经济制裁使得国际投资者害怕在印度进行新的投资。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印度核试验后,外国投资者正从印度撤走其投资。仅5月份, 外国投资者在印度撤走的资金要比投入的资金多2.157亿美元,这是自1992 年以来,外国投资者从印度撤走投资最多的一次。
再次,印度的长远战略目标与东盟的利益相抵触。印度战略目标是称霸南亚,遏制中国,控制印度洋,进入世界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印自独立以来一直奉行具有霸权主义性质的战略,70年代以前,印度认为对其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陆地,其中北部的中国是“长期的潜在对手”,西部的巴基斯坦是“现实的主要敌人”。因而,印度军事战略的重点是攻巴防华,遏阻来自陆地的威胁。印度通过对邻国实行侵略和扩张政策,在南亚弱小国家与印度之间形成了“唯印独尊”的格局。对巴基斯坦,印通过三次印巴战争肢解了巴基斯坦,削弱了“两面受敌”威胁,对中国,印度抢占了中印边境东段地区我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并在边境地区对我保持军事优势。印度始终奉行扩充军备的政策,90年代以来,印度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的14~16%,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 ~3.69%,且一直居高不下。1997~1998年度为99.22亿美元。 并且在核试验后出台的1998~1999年度财政预算,国防开支又较上年度增加14%,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10亿美元。 为了使印度洋真正成为“印度人的海洋”,实现跻身于世界一流强国之列的最终战略目标,印度计划从现在开始到下个世纪初,建成一支基地设施完善,以航母为核心的现代化大型远洋舰队,实现其由沿海防御向远洋作战的转变。
1990年以来,伴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国家军费开支也大幅度增加,成为仅次于中东地区的世界第二大军火市场。1997年金融风波导致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比价急剧下跌,政府只能紧缩预算,而最先削减的项目之一就是军事装备,这与印度增加国防开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印尼拥有东南亚最庞大的常备军,它宣布缩减军队开支,取消购买9架美国F-16战斗机,退出派人到美国接受军事培训的计划, 与俄罗斯签订的购买12架苏-30战斗机和8架米-17 直升机协议也可能推迟执行。军方估计,这些措施可为国家节省200亿美元。马来西亚1998 年国防预算减少了3亿林吉特,原计划购买的军用直升机、 坦克和潜艇只能等到以后再说。泰国将1997年国防开支削减了30%,军方不得不搁置和美国达成的购买8架F/A-18战斗机和10万支M16A2自动步枪的交易,以及购买一个军事侦察和通讯卫星、2 艘潜艇和坦克等数项军备采购计划。面对东南亚国家紧缩军费开支的局面,泰军方提出,为节省资金,东盟成员国应联合考虑购买同一种武器。此外,印度在核试验后明显地加强了同俄罗斯军事联系。6月14日,印度国防秘书率团访俄, 双方决定2000年前继续加强双边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并草拟了一项21 世纪前10年军事合作计划。6月16日,俄罗斯向印度保证按时履行价值633 亿卢比的苏式飞机合同,按计划,全部40架苏-30飞机将在2001年前交付。拟从俄购买“戈尔什科夫元帅号”航母(装备有米-29SMT战斗机)、 米-17运输直升机、6套S-300PMU反导弹系统。并在2004年前向印提供3艘“基里瓦克”级驱逐舰。
最后,印度与东盟的关系面临新的考验。印度在进行地下核试验后,首先便同东盟国家取得联系,并就核问题和核立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今年6月16日,印外交国务部长V·拉杰对东盟主要国家菲律宾、越南和新加坡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 拉杰在访问期间充分阐述了印度进行核试验的理由和意义。这次出访东盟对印度来说意义深远,因为菲律宾是现任主席国,越南将是下届主席,新加坡则是印度与东盟开展对话的协调人。
在现阶段,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东盟国家和印度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不足,必将严重阻碍经济增长,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未来10年内,随着人口的增长,东盟国家的劳动力将平均增加25%,而印度的劳动力将平均增长30%。因此,在今后几十年,可以把大量的劳动力资源用作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补充力量。无论是印度还是东盟国家,政府都应增加在医疗保健、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开支,实行文化普及计划和扩大接受初等教育的机会。通过努力,相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印度和东盟国家的关系会逐步转变为“相对平等”的“伙伴型”同盟关系。
四、印度与东盟结盟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随着东盟国家与印度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将使我国对外斗争更加棘手,周边安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一)印度与东盟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增强,将增加我外交和军事斗争的复杂性。1996年,东盟将印度、中国、俄罗斯吸收为全面对话伙伴,至此,亚太地区的美、中、俄、日、印度等5 个大国均被纳入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网络,形成了多角重迭,相互牵制的机制。因此,今后东盟一旦“吸纳”印度,将成为世界上较强的组织,有可能成为对我在外交上的一个强劲对手,其推行“大国平衡”政策,企图借助美、日制衡我国,确立以“东盟地区论坛”为核心的多边安全对话机制,隐含着制约我国之意,同时,美、日等也希望利用东盟来牵制我国,并在将我纳入共同规范上和东盟取得共识,以限制我国防建设和军事行动;美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军事关系、东盟国家持续扩充军备和加强内部防务合作,将会对我国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
(二)印度和东盟的军事合作,将对我西、南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冷战期间,印度同越南是“最亲密的盟友”。80年代,印度在柬埔寨问题上偏袒越南,越南在中印边境争端上支持印度,1986年1月2日,印度和越南签署了共同开发南中国海石油的协议。印《政治家报》曾毫不掩饰地声称:印越“两国有共同的利益,要互相协调,以防御共同敌人(中国)的侵略”。1992年9月,印度提议同新加坡、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东亚国家举行联合海军演习,并希望向东南亚国家出售有特许生产的D0-228中程海上巡逻机、军用直升机(“云雀”Ⅲ型)、LCA轻型格斗战斗机、海岸和近海舰艇、重型野战炮、 先进米格战斗机和战术导弹, 还谋求同新加坡合作开发电子战技术和改进米格-21战斗机。1994年,印总理首次访问越南和新加坡, 印海军参谋长也访问过新加坡,新加坡海军参谋长和泰国陆军总司令也先后访印。印前东部海军司令部司令普雷姆维尔·S ·达斯中将指出:“印度不仅要对付来自传统的敌人巴基斯坦的威胁,而且还要对付印度洋地区其他迅速发展的海军大国的威胁”。为此,印先后同俄罗斯、法国、印尼、新加坡、英国等在印度洋举行了联合海军演习。在中国南沙问题上,印度明确地支持越南的立场。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后,东南亚结成了更强的政治联盟,同越南、菲律宾等围绕南沙(斯普拉特利)群岛的所有权问题同中国对立的马来西亚,同印度的关系也十分亲密。印度、澳大利亚、肯尼亚、毛里求斯、阿曼、新加坡和南非等国参加了源于1995年成立的环印度洋计划,并于1997年3月6日在毛里求斯的路易斯港成立了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还有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斯里兰卡、坦桑尼亚和也门等7个国家加入该组织。1997年5月31日,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7 个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国家一致同意在今年7月同时接纳缅甸、 老挝和柬埔寨为新成员,以实现“十国大东盟”的夙愿。缅甸和老挝按期入盟,柬埔寨因国内动荡而被推迟。东盟各国对“悬而未决的地区问题,尤其是对中国南部海域拥有主权问题”表示“极大关注”。这样,我国在南线将面临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挑战和威胁。
(三)印度和东盟国家海军的不断壮大,将对我海上构成极大的挑战。随着人类对海洋的不断认识,各国政府特别是沿海国家对海洋国土越来越重视。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确定了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新制度,使沿海国获得了大片的海洋国土,但也使一些邻国所要求管辖的海区发生重迭,出现不安定隐患。印度海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了在印度洋一带海上作战的实力。目前, 印度海军已发展到近6万人,装备2艘航母、24艘驱逐舰和护卫舰,18艘常规潜艇(8艘“基洛”级、4艘HDW级和8艘“F”级)以及“德里”号导弹驱逐舰。印海军正自行研制第一艘1.7万吨航母和8艘新型护卫舰。预计到21世纪初,印海军将拥有3艘航母,4~6艘核攻击潜艇,18~20艘常规潜艇,37 ~51艘驱逐舰和护卫舰,从而实现其“远洋海军”的目的。东盟国家也十分重视其海洋利益,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1998年12月,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公开表示,菲需要有一支有足够能力保卫海上运输线的海军。据菲律宾海军官员透露,菲海军正在制订一项长达15年预计耗资50.8亿美元的现代化计划。该计划包括改进现有装备和完善基地设施,购买94艘巡逻艇、大型舰船、扫雷艇和辅助舰船等。泰国和马来西亚海军制订了5年发展规划,印尼、新加坡海军制订了3年发展规划,文莱也相应制订了短期发展规划。
90年代以来,印度为提高海军协同作战能力,先后同东盟国家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在印度洋举行了联合海军演习。但是,印度并未就此满足。据印度前海军司令谢卡瓦特上将称,随着印度经济的对外开放,印正再次成为一个海上贸易大国,印度“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以捍卫印度的海上利益。”为了“充当印度洋警察”和使印度洋真正成力“印度人的海洋”,实现跻身于世界一流强国之列的最终战略目标,印度计划从现在开始到下个世纪初,建成一支基地设施完善,以航母为核心的现代化大型远洋舰队,实现其由沿海防御向远洋作战的转变。
(四)印度同东盟结盟将加大我解决边境问题以及南海问题的难度。印度与我国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有待解决,但自印度人民党政府执政,尤其是核试验前,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公开宣称“中国是印度的最大潜在威胁”、“印度被中国陆海军的活动所包围”、“中国正在把缅甸的科科岛用于战略防务”等,恶意造谣中伤,为其发展核武器寻找借口和制造舆论,在核试验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也致信美、日、俄等国领导人为其核试验进行辩解,称中国的核威胁是印度政府决定进行核试验的原因。这明显说明印度已把中国作为头号对手,在核方面与中国抗衡。印度现政府的强硬主张和不负责任的做法,已预示着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很难做到互谅互让、公正合理,而且会提出许多无理要求,给谈判解决领土问题投下阴影。特别是在受西方宣传影响较深的政界、军界、学术界和新闻界,仍有不少人对我缺乏了解和信任,印度的核试验将进一步增加解决边界问题的难度。并且,印度人民党自上台以来还采取了一些针对中国的行动:在安达曼群岛组建新的海军司令部,以“遏制中国通过缅甸港口对印度洋的扩张”,实施以中国和巴基斯坦为对象的“防原子、生物和化学武器计划”,在各军种增设相应的局,设立三军协调委员会组织和监督执行;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和总理顾问公开宣布“不会削减中印边境驻军”,而且采取增加“东北地区”募兵限额和驻军官兵补贴、加速战场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措施巩固边防,卫星通信网已连通边境区县,德里至东北各邦及各县的多媒体通讯网也于今年8月正式开通。
东盟国家中,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均与我存在南海主权之争,近年来已出现集体向我施压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声称南沙群岛是他们的领土。尤为突出的是,越南还与外国公司签署了在南海2个小岛上开采石油的合同。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去年9月8 日发表声明,要求越南撤除在南沙群岛上的设施,并指出,中国对南沙群岛和毗邻海域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今后,随着组织的融合和实力的增长,东盟将进一步加强内部协调与合作,联合抗我趋势还会有新的发展,多边谈判和国际仲裁的呼声也会日渐高涨,这将给我解决南海问题带来较大困难。
(五)东盟对印度核政策的态度和立场,将使我受到严峻的核威胁。去年5月中旬,印度在48小时内进行了5轮地下该试验,从而引发了南亚地区的核军备竞赛,南亚地区乃至全世界都为该地区发生的一系列核试验感到震惊,但东盟各国却对印度进行核试验的态度让人“吃惊”:6月16日,印度外交国务部长拉杰出访东盟, 就印度进行核试验的原因和意义进行游说,其结果在7月中旬东盟发表声明, 宣布东盟各成员国在6月30日的部长会议上通过的一项针对印度核试验的声明无效, 对印度进行核试验不但不进行谴责,反而还给予“支持”。与此同时,印度在其核政策上满天要价,并且要价也越来越高。9月21日, 印度国防部长的科学顾问卡拉姆说,印度5月份进行核试验时所得到的数据表明, 印度今后有能力进行次临界核试验。同日,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会晤总理瓦杰帕伊后公开表示:“我们的立场很明确,只有删掉所有的歧视性条款,我们才会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9月23日,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则强调说,只有在满足印度的条件后,印度才会以一个核国家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由此可见,印度政府推行的核政策得到了东盟成员国大多的“默许”,使我安全受到极其严峻的核威胁。
综上所述,印度同东盟国家的关系将不断扩大和加深,印度和东盟国家的关系会逐步转变为“相对平等”的“伙伴型”同盟关系,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周边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标签: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盟外长会议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越南旅游论文; 新加坡经济论文; 泰国历史论文; 马来西亚货币论文; 核试验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