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温晓霞

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温晓霞

【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护士针刺伤现状及危险因素,用以探讨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护士针刺伤的职业暴露情况,统计并分析护士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学历、工作时段、科室、受伤部位、操作环节等情况。结果:大专、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小于5年的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外科、白班、手指是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出现针刺伤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其中个人因素、废弃物处理不当以及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医院应该采取合理措施,以有效的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对策

针刺伤,指的是在工作当中被注射器、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各种医疗过程中使用的锐器刺破,从而引起的皮肤损伤[1]。医院的护理人员,因工作性质,日常接触锐器较为频繁,经常性出现针刺伤血源性职业暴露,由此会直接或潜在的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2]。为了解护士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针刺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用以降低护士针刺伤风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护士80例为调查对象,女性76例,男性4例,年龄18岁~46岁,平均27.3±6.2岁,平均护龄14.12±2.35年,学历最低中专,最高为本科。

1.2 方法

设计调查表,回顾性调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80名护士针刺伤的情况。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科室、职业防护教育情况、针刺伤时间、进行有传染性操作时戴手套的习惯、上报与伤口应急处置情况、针刺伤发生的环节、拔针后回套针头帽情况等。发出问卷80份,回收80份,有效率为100%。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80例护理人员中,护士53例,护师27例。2018年43例,2019年37例;在学校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的有17名(21.25%),在医院接受过防护教育的有25名(31.25%),38名(47.5%)护理人员未曾接受过防护教育;其中,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有48人(60%),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有32(40%)人;学历分别为: 8名本科(10%),33名大专(41.25),39名中专(48.75%)。

2.2 科室、工作时段

外科45例(56.25%)>内科18例 (22.5%)>急诊科 15例(18.75%)>消毒供应中心2例 (2.5%)。白班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62例(77.5%)>夜班的18例(22.5)。

2.3针刺伤部位、操作环节分布

针刺伤部位:主要是手指,共69例(86.25%),其中左手指55例(68.75%)>右手指14例(17.50%)>其他部位11例(13.75%);操作环节:静脉输液拔针时针头处置不规范的57例(71.25%)>注射拔针回套针帽13例(16.25%)>依次放置利器盒5例(6.25%)>采血标本3例(3.75%)>其他2例(2.5%)。

2.4日常进行有传染性操作时戴手套的习惯情况

日常进行有传染性操作时不戴手套的有38名(47.5%)>偶尔戴手套的27名(33.75%)>经常戴手套的15名(18.75),日常进行传染性操作时不戴手套的护理人员比例最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上报与伤口处置情况

80名接受问卷调查的护士中有均受过不同程度、不同次数的针刺伤,共发生针刺伤315次,平均每人3.93次。上报与伤口应急处置情况:不上报44名(55%)>上报36名(45%),局部伤口处理39名,规范处理伤口23名,伤口不作处理16名。

3.讨论

 针刺伤在医院护理人员日常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几率较高,是当前护理人员出现医源性传染的最主要途径。在临床工作之中,必须要认识引起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全面而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此来降低临床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概率。

3.1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显示,本科相对于大专、中专护士,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护士相对于工作5年以下的,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概率较低,该研究结果和与 Fazlollah 等[3]研究的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临床心理素质相对不稳定,操作熟练程度欠佳,缺乏规范的防护教育,从而导致。外科病房发生护生针刺伤职业暴露占56.25%,高于内科病房的22.5%,并高于急诊科及消毒供应中心,这和周秋明等[4]报道一致;白班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62例(77.5%)明显多于夜班的18例(22.5),这和刘春兰等[5]报道一致。因为,病房是病患治疗的重要场所,主要治疗多集中在白天,尤其是外科,术后患者需要大量的输液行治疗,导致护士在外科和白班工作时接触以及处置锐器的次数相对他科室和夜班时较多,是发生针刺伤暴露的高危科室和工作时段。日常进行传染性操作时不戴手套的护理人员(47.5%)发生针刺伤的概率大于偶尔带手套及经常戴手套的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高危部位主要为手指,共69例(86.25%),其中左手指相对右手指及其他部位发生率较高;静脉输液拔针时针头处置不规范的发生率大于注射拔针回套针帽、依次放置利器盒、采血标本,易清萍等[6]报道一致;

3.2 对策分析

医院要定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内容包括预防针刺伤的重要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安全型针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正确、标准的安全工作流程等[7]。对已发生针刺伤的人员,及时有效的指导其处理现场,进行有效的挤血、冲洗、消毒、包扎,同时详细的进行登记,并进行血液检验,尽快明确血源性传染源,以及风险程度,按相关规定逐级报告,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防护要求,定期采取血清学检测,根据结果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

综上,针刺伤在日常护理工作当中不可完全避免,但通过加强相关防范措施的教育,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邸红军,施月仙,臧红新,等.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93-98.

[2] Green B,Griffiths E C.Psychiatric consequences of needlestick injury[J].Occup Med,2013,63(3):183-188.

[3] Fazlollah G,Mohammad A,Hassan E A,et al.Needle Sticks/Sharps Injuries and determinants in nursing care workers[J].E J S S,2009,11(2):191-197.

[4] 周秋明,尹丹萍,白凤佺,等.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90-4293.

[5] 刘春兰,刘晓燕,朱应红,等.实习护士针刺伤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33(7):528-531.

[6] 易清萍,汤娟.4名实习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J].全科护理,2017,15(22):2796-2797.

[7]邸红军,施月仙,臧红新,等.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93-98.

论文作者:温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  ;  ;  ;  ;  ;  ;  ;  

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温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