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新趋势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_银行论文

国际金融新趋势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_银行论文

国际金融新趋势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金融论文,体制改革论文,中国金融论文,新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最重要的谈判内容就是服务业准入问题,核心内容则是金融业的准入问题。中国的金融逐步对外开放,为了与国际接轨,改革提速了。如何看待国际形势,把握国际潮流,同时把握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很有意义。企业管理者对金融的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

一 如何理解现代金融业

最早人们理解金融就是一种服务,从宏观的角度看,就是为投资提供转化的中介服务。考核金融机构的好坏,就是看它促进这种转化的速度和效益如何。随着国际金融业新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仅仅是表面的说法,更深刻的是把金融视为一个决策考核的体制,使投资者在市场上表达投资意愿。这构成现代金融业的基本理念。

过去更多强调生产者如何,现在更多强调投资者如何。对于企业,好的治理结构最重要,治理结构好的企业股票可以多卖6-8%的价格。金融是对金融体制、金融风险、金融企业在配置、转移、控制分散乃至处理风险的一种机构,核心在于经营风险。具体说,银行和大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大工业出现以后,它的自有资本不足了,就必须向社会融资,银行的功能就是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收集起来,贷给大企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存在风险,银行在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架起桥梁,这个桥梁就是控制风险。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运作,同样也是在处理风险、控制风险,架起这样的一个桥梁,于是人们就看到,任何一个金融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合约,合约将使投资者和被投资者有契约关系与中间业务也有契约关系。契约关系的核心是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处理风险的问题。风险的管理和经营更为重要,这是金融业第二个理念的转变。

金融业的第三个转变是市场化。资本市场金融业的发展和成长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发展。银行开始转型,出现了商业银行业务和非商业银行并驾齐驱,甚至是合流的趋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越来越快,金融企业发展也越来越快了,很多企业开始依赖金融,大型企业的收费业务、内部结算业务、清算业务都依靠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不重要了,中间业务、提供服务的业务变得非常重要,随着投资方的发展,股本业务变得非常重要。随着投资的进化,债务业务也可以通过市场发债。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利润变得越来越薄,更多地依赖其它业务,于是全球就出现合流的趋势,就是国内也在讨论的商业银行非银行机构是否混业经营的问题。这构成国际金融业新的经营理念:那就是以投资者保护与市场导向为核心的、以控制风险管理为中心的、以混业经营为趋势的国际金融趋势。

金融集团提供服务的品种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全面,规模越来越大,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以全球化为倾向,银行业比任何行业在全球规模中更快更早地实现无缝连接。1998年香港联系汇率被国际炒家袭击,其中所用的办法就是采用对冲的方法,一方面是股市,一方面是汇市,这种做法我们叫金融工程做法。金融工程是在80、90年代在美国率先发展起来的。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的军事工业不景气,一大批计算导弹、卫星轨道的数学家,加入到金融行业中,对全球资本精确到按导弹、卫星精度计算出来,准确到每个点,设计了这套方案。在香港进行操作时,认为香港汇市定价过高,但是要做必须在股市上做,因为香港的股市很简单,资本市场完全是开放的。汇率和利率是连动的,要控制汇率,先控制利率,利率用数量控制拥有的港币。介入港币买股票,股票价格一高上去,汇市价格就降下来,汇市价格高上去,股价就要降下去。翘翘板要控制在哪一点上,他们就采用对冲操作,由于介入港币,香港一定要提高港币的利率,要提高港币的利率,要么就在汇率上发生变化,要么就在股价上发生变化。这时,就看谁的资金量大了。1998年8月28日,香港交易量在700亿港币。我们有10席位30个终端,在香港是最大的,一分钟交易量是3亿港币,二分钟不进钱,股价就往下去,汇率就保不住了,那天交易700亿港币,大约占有1/3。一天下来,大交易量700多亿,终于挡住了这次金融洪水,成功地把股价从6000多点提高到7000多点,同时保住了汇价,把国际炒家赶出了香港,金融企业首先是全球的,而且是无缝连接的,对异国的冲击变得史无前例。

二 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金融业的局限

首先回顾一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我们知道,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应该说有十几年的历史。因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是财政主导型经济,没有金融服务。1978年前,中国只有一个中国人民银行,还是管国库的,没有银行和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体系建立是1984年,把中国人民银行分拆成中、工、农、建四大专业银行,形成双层银行体系:一层是人民银行,侧重中央银行的责任,监管其它银行;第二层工、农、中、建专业银行。90年代,随着金融的发展,新的银行开始出现,如招商、华夏、光大、实业等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国的银行历史成长是比较短的,金融技术和发展滞后,还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适应。90年代初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中央银行是监督者不是经营者,1993年改革时首先取消了中央银行的利润目标;专业银行商业化,所有的国有独资银行向商业化转变;对地方金融、资本市场加以培育、发展。十几年来中国金融业尽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幼稚的产业。加入WTO以后,中国有两个领域面临的挑战最大;一是农业,一是金融业。特别是WTO承诺只有五年的过渡期,在这五年中,能否把金融体系建好并发展起来,拥有自己强大的民族金融业,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严峻的课题。

相对于国际金融发展趋势,我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上:

1.经营理念上我们更多地具有官商的特点,市场化不强。

2.中国的金融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跟国际上比还有一段距离。具体说,银行最重要的是一个协议——巴塞尔协议,就是强调资本充足率,因为银行企业和一般的企业不太一样,银行基本上是一个负债企业,要满足8%的资本重组率,当您有100元资产,只要有8元自有资本,就可以经营了,相对其它企业要求比较低。尽管如此,中国的银行都没有达到。中国的银行业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呆坏帐比率相当高,目前平均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正因为这样,所以前几年成立了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大商业银行的呆坏帐进行剥离,通过剥离坏帐,降低不良资产率,提高资产质量。呆坏帐率如此之高,说明金融企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3.中国金融还面对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即是否可以混业经营的问题。学术界和政界一直在广泛地讨论,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道理很简单,因为如果要混业,风险就更大,要求政府的监管水平大大地提高。1993年进行分业经营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监管不行,把它们分开,让风险不能传递。混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 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问题

中国的金融业结构,大的大,小的小。尽管90年代以后中国允许其它的资本可以办金融,但金融企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经营的理念核心是风险,正因为有风险,它的管理、操作跟一般的企业相比,有很大不同。尽管20世纪90年代金融开放,门槛松动,但是加入这个行业的企业还是比较少的,只有16家。而且大大小小。中国金融业中,工、农、中、建四家银行贷款占80%以上,资产规模非常大,剩下的非常小,出现大银行垄断,小银行竞争力不足,为企业服务水平降低。相对国外金融机构,中国的所有金融机构都显得很小,最大的工商银行全球排名也在第几十位之后。

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高,如何补充资本,是银行面临的很大问题。过去,银行是国有的,补充资金由财政增资,1997年时由财政增了270亿资给国有银行。中国金融业发展非常快,负债增长比资本增长快得多,中国居民存款8万亿元,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很快资本充足率开始下降,先不论财政有没有能力,再靠财政增资,这种治理结构本身就有问题,资本从哪来,就变成另外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国家这个老股东不增资,只靠新股东,金融企业上市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的上市,预示着这个门槛开放了,金融企业开始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增加资本,通过增加资本扩大业务。有这样一个案例的出现,对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有很重要的示范意义。在未来的几年里,金融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是很正常的事,招商银行今年已在A股上市,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已成为上市公司。在香港上市意味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开始利用海外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

银行坏帐处理的问题。考核银行很重要的一项指标是不良资产率。全球不良资产率通常在2-3%以下,比较好的在1%以内,国外银行每年提取1%的坏帐准备金,来抵销它的坏帐,而我们的银行是10-20%,迅速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是我国金融改革中另外一个重大问题。1998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大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剥离以后,银行还有相当大的不良资产。去年,国务院要求银行每年下降2-3%,保证3年以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降到15%左右,才可以与国外银行竞争。

混业经营问题。全球银行业完全靠存、贷业务,已经难以维持,都是靠中间业务、零售业务以及其它金融服务来提高利润。中国的银行业也进入到微利时期,过去几年七次降息,贷款利息的降低快于存款利息的降低,银行的利差越来越薄。这种情况下,银行必须向其它业务领域扩大,一个渠道就是提供中间服务,包括结算收费等等。这几年,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已经开始扩张,但速度不快,包括代收电费、水费、电话费等等。扩展比较高的层次,就是咨询服务,包括财务管理咨询、投资咨询。当然这样一定会遇到混业和分业怎么办的问题,如果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定要混业,混业经营对银行是有好处的。例如,中国的银行网点非常多,但网点提供的服务非常单一,其实网点类似于零售商店,各种金融产品都可以卖:香港银行的网点多于米铺,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如保险、股票、基金等。混业是发展趋势,但风险非常高,必须处理好监管和经营的关系。

中小金融企业的发展问题。中小银行门槛过高,要求30亿元资本金才能申办,程序又非常复杂。银行是风险非常高的企业,如果降低门槛,一旦倒闭怎么办?中小银行发展重要的是环境,西方银行尽管是民营的私人的,但以存款保险出现,这样,高储户才能有保证。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就没有储户敢去,因此,也没人敢办。另外,中国的利率还没有市场化,中国改革这么多年,所有的商业价格都放开了,唯有利率没有放开,利率不放开,在宏观上长期资本市场就不会显现,而不出现长期基准利率,发债就很困难。微观上也给很多的金融经营企业带来困难,因为它不能自定利率,不能根据经营好坏来自定价格。对中小银行影响更大。从理论上说,中小业务成本和大业务成本基本相同,但收入相差很大,在利率不放开的情况下,它基本无利可图。

农村金融发展非常滞后。农村金融是中国一种很特殊的情况,中国广大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金融的成本非常高,利息又非常低,对银行来说很不划算,于是银行不愿经营网点,由于银行不在农村建立网点,但农村又有金融需求,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台会、老鼠会放“高利贷”。政府反复强调取缔农村地下金融,但是地上金融进不去,地下金融一定会泛滥。因此如何解决好农村金融服务,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上述这些问题是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连在一起的,在四年左右的时间内要解决,否则中国金融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幸的是,上述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多问题都在研究解决过程中。中国金融包括银行的商业化、通过上市获取资本金、中小银行门槛的降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金融与资本市场接轨等,在未来五年都能看到。

标签:;  ;  ;  ;  ;  ;  ;  

国际金融新趋势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