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创新能力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黑龙江省农垦江川农场学校 孟宪良
新课程改革正如一场春风吹遍中华大地,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全新的视角在向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目标。语文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能力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时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语文教学已经由长期以来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增强其主体意识、激发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如何提升语文学科的软环境建设,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是教师教育思想推陈出新的催化剂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按照哲学中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原理,创新意识或者说是创新精神是对过去的陈旧的教育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大跨步。它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产生的新思想、新理念。长久以来,语文教学一直被应试思想所束缚,失去了其本应该具有的人文性与鉴赏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回顾以往的语文教学,教师讲授一篇课文,似乎在向一个已经定形的模具中填充内容一样,按部就班地从作者简介到写作背景,从艺术特色到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当中也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成为了典型的模式化教学,缺乏一种新意与特色。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倡导让学生回归人文科学,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要敢于放手,要以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出发点,课前提出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课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与探究的模式下领会文章情感。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有的人把这种关系形象地比喻成导演和演员的关系,我觉得很恰当。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教材烂熟于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例如,我在教授柳永的《雨霖铃》的时候,在学生课前反复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只选取了其中的几组意象,诸如,蝉、长亭、杨柳、风、月等,并由学生将这些意象的特点归纳总结,在学生小组探究讨论活动中就把词人当时的心情以及要抒发的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了。这种教学思想的转变实际上也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进化。
二、创新,还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课堂组织能力
创新是对旧有模式的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拓展现有的思维模式,以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思考方式研究教学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我在课堂活动中就设计了一个环节,即根据你对人物的不同理解来改编小说的结局,从而给人物赋予新的内涵。并把改编之后的情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表演出来。同学们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该项活动的准备当中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全新的人物形象,并赋予了他们不同的人格内涵。我感觉这节课,自己并没有过多的通过自己的讲授去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而是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自由想象的平台,最后较为出色得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项链》这节课上得更为生动精彩。
三、创新,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勇于突破陈规,大胆质疑。
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思维方式。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把这种思考的习惯带到学生中间,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有思考,就要有质疑,《孟子》中就曾经记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要一味地拘泥于书本或迷信书本,要善于思考,提出质疑。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也不再是书本知识的传声筒,他们的角色应该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只有开放性地设置问题,从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出发,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适应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软环境建设是人力因素的集中体现,构建良好的语文学科软环境是对新时期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创新能力是教师在一线教学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另外还要认真思考,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善于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合作思考,从而到达自主学习的目的。
论文作者:孟宪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软环境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