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服务是新时期审计的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机关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确立审计为发展服务的正确方向。为发展服务,是新时期我国审计工作的主题。
一、依法加强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的审计,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实现财政经济秩序的进一步好转,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这是新世纪新时期审计所面临的重要的历史使命。
要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预算执行审计的力度,扩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今后除对掌管分配、使用财政资金量较大的重点部门要做到每年审计一次外,对其他一级预算单位争取每年也要审计20%以上,四、五年内轮审一遍。同时,结合专项资金审计,对重点资金流向进行跟踪审计,延伸到具体项目、具体使用单位。坚持同级审和上审下的结合。同级审是对同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基本手段。既要对本级政府负责,又要对人大负责,是本级政府管理经济和本级人大监督政府工作的有效途径,不可缺少。上审下既是对同级审的一种检验,又是一种完善和补充。当前要进一步加大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的审计监督力度。各级审计机关在组织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的审计,对下级政府执行预算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分配使用上级补助资金等关系国家财政工作全局的问题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以维护国家的政令统一。同时,要将“上审下”的方式,作为推动和促进下级审计机关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手段,帮助上级审计机关克服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为了进一步加大上审下的力度,我们在方法上作了重要调整,实行了“两年审一次,一次审两年”的方法,缩短了审计周期,有效地消除了审计盲区,扩大了审计的覆盖面,使审计职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要依法加大处理处罚力度。要从服务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审计处理处罚的作用和意义。对违法违纪行为依法严肃作出处理,有利于使当事人和被审计单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受到教育,规范行为,遵纪守法,改进和完善管理,达到维护经济秩序的目的。处理处罚必须规范,要杜绝随意性。对发现的问题要真实反映,充分揭露,依法作出相应的适度的处理处罚,不能单纯为了收缴资金,要让对方心服口服。对于问题重大、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犯罪问题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违犯党纪政纪的,要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二、审计要关注改革的目标,以促进改革的深化、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己任
深化财政改革,既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有效地防范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促进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增强财政资金收入、支出、管理、预算、决算等各个环节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最大限度地强化监督,提高效益,使财政性资金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强化预算管理,深化预算改革。按照预算法规定,将政府财政收支行为严格置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是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确保国家财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当前特别是应通过加强预算执行审计,大力推动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和完善,进而加强对各部门收支行为的法律约束,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实行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取消预算外资金,将现行预算和预算外的资金统筹安排,统一编制预算,建立统一、规范、完整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从而杜绝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种种漏洞。
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对违反“收支两条线”的行为依法予以严肃查处,是有效地加强财政管理,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现象的根本性措施。应加强对“收支两条线”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严格对违反“收支两条线”行为的责任追究,做到令行禁止。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依法实行政府采购,对大额投资项目实行严格的公开招标,“阳光作业”,将各级国家机关的重大支出行为置于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对于提高投资效益,防范和消除与政府投资行为相关的腐败现象无疑是不可缺少的措施。当前应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覆盖面,加强对政府采购过程的审计监督,促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促进国库制度改革,加快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步伐,核心是实行单一账户制度,取消各部门和单位在银行设立的收支账户。各部门、单位在预算确定的范围内,各项支出的付款过程均由国库单一账户支付。国库管理部门可以直接对各部门和单位的收支活动实行全程监督。
促进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审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和增强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实现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制化。
促进改革的深化,是审计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通过审计,发现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够完善的方面,研究和发现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同现行体制的关系,找到体制方面的弊端,向各级领导机关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审计,促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行政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促进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促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等各项改革的深化。
三、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和教育、科技、社会、社保、农业环保等各项财政专项资金,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是公共财政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加强对这些领域的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径。重点建设项目对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国家财政投资的主要方向和领域。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领域安排了大量的重点项目,这些资金使用的效益怎么样?管理的情况怎么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现象?通过有效的、严格的审计监督,才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按照《审计法》规定,各级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应当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任何中介组织的审计都不具有国家审计的职能和权威。有一些投资量比较大的重点项目,在一个地方往往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广大群众都希望能够把这些项目建设好,尽快地为当地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服务,同时又希望工程能够有最好的效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审计机关寄予厚望。各级审计机关应该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以对建设单位、人民群众以及党和政府高度负责的精神,根据经济建设的进程和要求,按照量力而行和突出重点的原则,作出近期、中期、远期的规划,有序地组织实施在建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要盯住当地最有影响的重大项目和重点资金,干好当前的,想好下一步的,前面的工作要为后面的工作积累经验,提供有益的引导,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审计,促进建设项目和资金使用部门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产生最大的效益,向人民交好账,交实账。选项目要选投资多。影响大的大项目,抓问题也要抓有影响、有效果的重大问题。抓什么项目,搞什么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重点抓什么问题,怎样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都要注意体现为发展服务这个指导思想。为了适应小康社会建设对于审计工作的要求,要认真探索效益审计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加大效益审计的份量,不断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总体效果。
四、加强审计监督,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作用
党的十六大要求,要发挥审计机关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方面的作用。这是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强化对公共财政资金、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保证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经济管理方面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和制约。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过程和结果的监督制约。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进一步统筹使用审计力量,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价指标,责任分析要更为科学,加强成果运用,完善法律依据,逐步扩大审计范围。
着力查处大案要案,完善案件移送制度,促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作,对审计发现的大案要案线索,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深查透,一查到底。
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加大公布审计结果的力度,增强审计的透明度。在更多地把审计结果公布于社会,引起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审计事项更多关注的同时,也使审计更好地置于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充分运用《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手段,增强审计的透明度和威慑力。
五、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实现审计的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
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完善审计决定落实制度。加强对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落实情况的检查。要探索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有效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要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对有关处理、处罚制度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有的依据过时等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研究,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对待。既要起到警示的作用,又要适度。
审计的范围、对象、目标都要根据发展的要求加以必要的调整。要把公共财政资金的审计作为基本职责,广泛开展与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有关的专项审计调查,加强“3E”审计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更加紧密地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局,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关注的重点,履行监督与服务的职能。
改善管理,整合审计资源,增强审计效果。要进一步解决好审计经费问题,为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和提高审计效率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强审前准备工作;加强宏观分析,更好地为领导机关决策服务;加大指导内部审计和监督社会审计的力度。
加强审计宣传,争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应当看到,审计就是服务,就是保护,就是帮助。必要的处理处罚可以体现法律的一种约束、惩戒和教育作用,被审计单位能够自觉接受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正确的处理处罚是遵纪守法的体现。
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审计机关要从有利于发展的目的出发,以创新的精神解决好怎么样正确定性、恰当地处理处罚的问题。衡量一件事是不是问题,既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又要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只要有利于发展,就要支持。衡量某一种行为是否正确,如何处理,首先要看其出发点和效果。如果出发点和效果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损公肥私,那就是比较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就必须依法严肃处理。还有的出发点好,但效果不好,属于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可以适当从宽处理,侧重于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接受教训,改进工作。还有的从眼前看、局部看效果好,但是损害了全局和长远利益,对这种问题,就要从维护全局利益、从“三个代表”、“三个有利于”的高度,给予必要的追究和纠正。还有的问题,属于肆无忌惮地违法犯罪的性质,必须坚决地绳之以法。
审计的生命力来自“三个代表”,来自“三个有利于”。发展是我们的根本目标,人民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维护发展的目标,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审计的根本价值取向。必须以发展先进的生产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当遇到一些复杂、疑难、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没有先例的事情时,我们就更加需要灵活地掌握和运用“三个代表”、“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和原则。要把“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作为一种最高的原则,同时也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用以分析和认识问题。
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各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各级审计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牢固树立“两个务必”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廉政建设,规范审计机关自身行为,对审计干部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进一步提高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和思想素质,使审计真正成为人民的眼睛、党和政府的眼睛。
完善审计质量监督体系,为提高质量、防范风险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认真落实各项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加强复核制度,完善内部制约。积极实行听证制度、行政复议,做好应诉工作,通过有效的法律监督促进审计质量提高。
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效率。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改进计划管理,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适应新时期特别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挑战,努力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