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价格扭曲下的产业结构演变研究_劳动密集型产业论文

要素价格扭曲下的产业结构演进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要素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导言

产业结构演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然而,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并不总是同步协调。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然而产业结构演进却在各个层面呈现滞后现象,比如三次产业比例失衡、工业结构升级缓慢、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等。虽然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在不同层面都出现滞后现象,但是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点:劳动密集型产业衰退比较缓慢。李善同和高传胜(2008)[174]指出,中国虽号称“世界工厂”,但是劳动资本密集型企业居多,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研发销售两头在外,造成制造企业的服务需求大多停留在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上,抑制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中国服务业比重偏低。刘志彪(2009)指出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中国制造业凭借低廉的要素成本融入到“全球价值链”的生产分工体系中,专注于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实现了贸易量的迅速扩大和制造业的高速成长;然而这种“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打破了中国装备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国内产业关联体系,抑制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缓慢。总而言之,劳动密集型产业衰退缓慢,造成了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滞后。因此,探索中国产业结构演进滞后的原因,关键在于解释劳动密集型产业衰退缓慢。

劳动密集型产业衰退缓慢的直觉解释,就是中国现存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王检贵和丁守海,2005)。另外一种直观解释认为,中国劳动价格被人为压低,从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比如,李文溥和陈贵富(2010)以工资占劳动边际产出的比重,衡量了劳动价格的扭曲程度,指出福建省制造业劳动边际产出的提高速度明显快于劳动工资增长率。虽然,中国劳动力丰裕、价格低廉,不过,企业的要素投入决策,并非取决于单一要素的存量或价格,而是取决于要素的相对价格。中国原本是属于资本稀缺的国家,由于特定的体制、机制,造成了要素相对价格扭曲的现状。赵自芳(2007)[58—5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资本相对劳动更加便宜。也就是说,直觉解释——中国劳动力丰裕或劳动价格被压低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衰退缓慢——与经验证据相悖。因此,已有文献对于要素价格扭曲与产业结构演进滞后之间,尚未建立起一个传递途径。这就构成本文的立意所在,即试图解释中国要素价格扭曲,如何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衰退缓慢,进而导致各个层面的产业结构演进滞后现象。

在导言之后,本文余下部分是这样安排的:第二部分,文献述评;第三部分,理论描述;第四部分,实证检验;第五部分,结论。

二、文献述评

钱纳里(119)[6]指出,工业化即是以各种不同要素供给组合去满足类似的各种需求增长格局的一种途径。那么,产业结构演进,既可以是需求拉动的,也可以是供给推动的。因此,现有文献探讨产业结构演进的文献,可以分为需求、供给两方面,以下分别进行述评。

(一)需求角度

从需求方面入手,探讨中国产业结构演进,比如:王俊(2007)考察了消费结构演进与产业结构转换之间的关系;曲晓燕(2010)指出需求结构不断变化是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不过仅仅从需求角度,无法全部解释中国产业结构演进滞后的现象。一方面,郑振雄(2012)[42]指出,在相同收入距离内,以就业比重衡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衰退速度,中国落后于日本。在控制人均收入水平的前提下,中国劳动密集型衰退比较缓慢;而需求是收入的函数,因此必须从需求以外的角度进一步探索产业结构演进滞后的原因。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同样可以影响产业结构演进;不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部分由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引致,而技术进步可以归入供给层面。黄先海(2009)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带来资本收入份额不断上升;由于资本收入分配相对更加不平等,资本收入份额上升加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基于这两方面原因,以下从供给角度进行文献述评。

(二)供给角度

1.要素禀赋

中国30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使得资本存量快速上升(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10),带来人均资本存量的上升。那么,依据罗伯津斯基定理,如果一种要素数量增加,就会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业规模扩张,而密集使用另外一种要素的产业规模缩小。但是与理论预期不同,中国人均资本存量快速上升,并没有带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衰退。因此,仅仅从要素禀赋结构的角度,仍然无法解释中国产业结构演进滞后现象。由于罗伯津斯基定理,依据一个关键假定,各类型产业的投入结构不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内均会发生技术进步,引致产业内要素投入结构变化。Hicks(1932)[121-122]提出了一组技术进步的分类,该分类方法基于经验现象,即发明并不是等比例地提高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出,而是有的要素边际产出提高多些,有的要素边际产出提高少些。如果给定资本劳动比例,一旦资本边际产出比劳动边际产出提高更多,则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的,反之则是“劳动偏向”的。一旦发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边际产出比劳动边际产出提高更多,那么产业内部的要素投入将更多使用资本,即资本替代劳动;反之,一旦发生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那么产业内部的要素投入将更多使用劳动,即劳动替代资本。因此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可以改变产业内要素投入结构,从而造成罗伯津斯基定理不成立。换句话说,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可以影响产业结构演进。因此本文以下从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角度,进行文献述评。

2.技术进步要素偏向

Hicks(1932)提出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之后,不少文献借助这个概念探讨相关经济问题。Acemoglu(2002)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探讨要素替代弹性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要素价格对技术进步的反应。不过该文并未涉及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如何影响产业内要素投入结构,从而无法建立起技术进步要素偏向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关系。Acemoglu(2006)采用C-D、CES以及嵌入有偏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模型,探讨了资本密集型与非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非均衡增长问题。不过在一般均衡体系内考察产业演进的做法,并不适用于仍处于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因为中国30多年来的市场化进程,虽然产品市场已经接近市场定价,但是要素市场改革仍然不完全。因此,只有进一步探讨要素价格扭曲与技术进步要素偏向之间的关系,才能打通要素价格扭曲至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传递途径。那么,本文以下从要素价格扭曲方面,进行文献述评。

3.要素价格扭曲

王希(2011)给出了测算要素价格扭曲方法的一个综述,测算方法包括:生产函数法,前沿技术分析法,影子价格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替代弹性法等。这些测算方法,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角度,即考察要素价格扭曲造成整体经济无效率,比如:随机前沿分析法(Skoorka,2000),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Zhuang,1996)。从宏观角度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整体的影响,无法测算单一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进而无法判断要素价格的相对扭曲程度。不过,生产函数法、影子价格法给要素市场扭曲提供了微观视角。生产函数法、影子价格法测算要素价格扭曲,基于相同的原理,即比较要素边际产出与要素成本。盛仕斌(1999)运用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工业数据,测算了1995年中国分所有制企业要素边际产出,并与要素成本进行了比较,发现资本价格过低,劳动配置更不充分。夏晓华和李进一(2012)测算了劳动力、资本、能源的价格扭曲,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要素价格的异质性扭曲导致了重化工业过度发展。不过现有文献,尚未清晰完整地解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如何影响产业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进而影响产业内要素投入结构”?Fei & Ranis(1965)提出一个分析框架,包含了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资本深化、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引入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从而构建要素价格扭曲、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深化(产业要素投入结构变化)、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传递途径。

三、理论描述

假设一个经济体,包含部门1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2资本密集型产业;总资源禀赋为劳动L、资本存量K;生产技术规模报酬不变。两部门生产函数:

综合以上情形对比,发现两部门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构成解释产业结构演进的关键。那么,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如何引致产业内要素投入结构变动?

(一)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

引入Fei & Ranis(1965)提出的分析框架,延续上述经济整体的假设,去掉生产函数部门下标:

定义工资增长率,并由(19)可得:

由式(25)可知:给定第0期资本深化、全要素生产率、工资增长速度,一旦发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0),依据希克斯给出的定义,可知边际资本生产率增长率超过边际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那么就引致企业第1期更多使用资本(即资本替代劳动),从而造成产业内进一步资本深化。那么,根据前述几种情形的比较,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是解释产业演进的关键。因此,本文提出命题1:

命题1:中国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均发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如果两部门均发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那么其要素供给条件是什么?即中国特有的体制、机制,造成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如何引致各产业发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二)要素价格扭曲与技术进步偏向

1.要素价格扭曲

由生产函数Y=F(K,L,t),可以计算出要素边际产出(),进而与要素价格进行对比(ω,r),就可以考察要素市场是否存在要素价格绝对扭曲。不同要素的扭曲程度不同,通过比较,就可以考察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程度。通过式(26)、式(27)计算出,如果不等于1,那么要素价格存在绝对扭曲。

劳动、资本边际产出与劳动、资本成本对比:

由式(32)可知:给定第0期资本深化、全要素生产率、工资增长速度,一旦D越来越小(即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程度越来越大,资本相对劳动越来越便宜),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程度将越来越大;那么就引致企业第1期更多使用资本(即资本替代劳动),从而造成产业内进一步资本深化。因此,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加剧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造成各产业资本深化加速。

综上所述,从要素供给角度,解释中国产业间结构演进的关键,在于考察中国各类型产业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进一步,考察各产业要素价格是否发生相对扭曲,即中国各产业资本与劳动相对价格。因此,本文提出命题2:

命题2:中国各类型产业存在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即资本相对劳动越来越便宜。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

1.产出

产出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在对缺省数据进行趋势外推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制造业1980—2008年28个行业产出面板①。进一步按照工业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从而形成可比数据。

2.劳动

劳动数据的来源与产出数据相同,统计范围、口径均一致。缺省年份按趋势进行推算,从而形成1980—2008年制造业28个行业劳动面板。

3.资本

对(34)两边取对数,并加上随机干扰项:

依据式(35)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980—1990年、1995—2008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及1980—1991年、1998—2008年资本密集型产业,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假定。进一步,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面板模型,分段回归集约型生产函数式(36),具体结果见下表1-1、1-2。由表1-1、1-2可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产出弹性的具体数值,依据规模报酬不变,则可得到劳动产出弹性。此外,在C-D生产函数设定下,资本产出弹性与边际劳动产出递减的倾向及资本份额相等,。因此,在已知产出、资本和劳动面板的前提下,可计算出各产业资本深化速度;根据式(21)可计算出技术进步J(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后,根据式(25),计算出各产业技术进步偏向(工资增长率来自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见下表1-3,劳动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资本深化速度与技术进步偏向分布②。

由表1-3可知,中国各类型产业在大多数年份中,都发生了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别是,1995—2008年,劳动密集型产业绝大多数年份都发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而且与资本深化速度几乎呈现一一对应关系。正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造成产业内以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带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资本深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存量增加被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吸收,从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自然衰退。此外,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样发生了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由前述情形2可知,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加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缓慢衰退的效应。至此,本文检验了命题1,即中国各类型产业均发生了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那么下文对各类型产业的要素价格相对扭曲进行考察。

2.要素价格相对扭曲

根据前文回归结果,可以分别计算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前后两个时期的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那么,为了考察资本和劳动价格的扭曲程度,需要计算相关时期制造业分行业的资本成本和劳动价格。

(1)劳动价格

劳动价格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本文以1995年及以后制造业各细分产业的劳动报酬、工资序列,与劳动边际产出进行对比(采用CPI指数进行平减,1990年=100)。

(2)资本价格

资本成本由折旧和实际利率决定(梁小民,1994)[272]。本文依据陈诗一(2011)做法算出折旧率。名义利率由CEIC提供的1年期贷款利率,通过月份数加权平均算出。通货膨胀率由《2009年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提供的历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计算。贷款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为实际利率。

(3)要素价格扭曲

依据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出的制造业分产业要素边际产出及要素价格。进一步,按照式(26)、式(27)分别算出劳动与资本价格的绝对扭曲

,进一步由(28)计算出相对价格扭曲D,结果见下表1-4③。从表1-4可以看出,D几乎都小于1,即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价格扭曲要大于劳动,资本价格比劳动相对低廉。从趋势上看,资本与劳动相对扭曲程度越来越大,即资本价格相对劳动越来越便宜,D越来越小。从表1-4可以看出,大部分年份资本密集型各产业D都大于1,即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价格扭曲大于资本,劳动价格比资本相对便宜。不过从趋势上看,资本相对劳动越来越便宜,即D越来越小;比如,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劳动价格绝对扭曲程度先是大于资本,逐渐地转变成资本价格绝对扭曲大于劳动,最终资本价格比劳动相对低廉。

由此可见,中国各类型产业资本相对劳动价格扭曲越来越大,即资本越来越便宜;特别是2001—2008年,各类型产业的所有行业资本相对价格,都呈现越来越便宜的趋势。从而依据式(32),资本相对劳动价格扭曲越来越大,那么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程度也越来越大。至此,本文实证检验了命题2。

五、结论

本文通过测算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偏向,发现中国两类型产业在大多数年份,均发生了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进一步,本文通过测算中国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发现资本相对劳动越来越便宜。资本相对劳动越来越便宜,加剧了各类型产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带来各类型产业以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即各产业快速资本深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本深化速度甚至超过了资本密集型产业,因而经济发展过程带来的资本存量的增加,被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吸收,从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自然衰退,造成产业结构演进在各个层面出现滞后现象。至此,本文打通了要素价格扭曲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传递途径,解释了中国产业结构演进滞后的事实。

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导致中国产业结构演进滞后,那么其政策含义就是修正要素价格扭曲,从而使要素价格准确反映其稀缺程度。一方面,提高劳动报酬,降低资本收入份额。提高劳动报酬,可以修正原本被压低的劳动价格,同时降低了资本收入份额。在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下,资本收入份额等于资本产出弹性;降低资本收入份额,可以降低资本边际报酬,从而修正资本价格扭曲。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资金价格,从而修正资本价格扭曲。综上所述,未来中国只有恢复要素的真实稀缺性,才能推动产业结构合理演进。

注释:

①注:国家统计局2007年之后,没有公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数据;因此,本文中2008年各产业增加值数据为趋势外推而得。考虑到2008年之后,国际经济形势比较复杂,国内产业结构波动比较大,所以本文没有将各产业增加值继续外推到2010或2011年,避免造成比较大的误差。考虑到产业相对比重较小,本文分别将1994年之前的武器弹药制造业、其他制造业,以及2002年之后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剔除,从而保证了1993年及以后行业分类的一致性。

②限于篇幅,本文只列出部分产业结果。如需验证,请与作者联系。

③限于篇幅,本文只列出部分行业结果。如需验证,请与作者联系。

标签:;  ;  ;  ;  ;  ;  

要素价格扭曲下的产业结构演变研究_劳动密集型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