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彦杰 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镇中心校 131304
一、创建高效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创建高效数学课堂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调动学习兴趣。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学习兴趣的调动。一旦学生和数学教师之间确立了一种亲和力,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主动学习数学。作为教师,需要我们把学生视作鲜活的生命体,在他们学习遇到迷惑时,通过及时有效的讲解,帮助他们解疑答惑;在他们生活有困难时,及时嘘寒问暖,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当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在班级上热情褒奖、及时鼓励,通过我们的言谈举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在激励和赞许中踊跃发言。
2.创造趣味生活情境,调动学习兴趣。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一些陈旧、呆板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作者会积极营造一些别开生面、富有生活气息的氛围,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学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善学和乐学。
3.引导学生亲身实践,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多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的全面理解。
4.精心设计评价语言,增强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愿望。只有学生亲临成功体验时才会锐意进取,成功不仅是学习兴趣的组成要素之一,而且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驱动力。因此,数学教师应针对学生特征,进行充分的激励,以便增强学生斗志和信心,促使他们在成功体验时愉悦地学习数学知识。
5.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唤起学习兴趣。练习是学生们夯实基础知识、提升思维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需要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他们带着兴趣自觉地完成。要引导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只有这样,数学才会永葆生机。
三、创建高效数学课堂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既定的目的,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营造特定氛围。课始,要创设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中,也要创设情境。要加强直观的情境创设,数学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材内容,营造良好的主动探究氛围。要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师的教学在贴近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营造踊跃讨论、主动实践的氛围,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课尾,更要创设情境。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探寻教材内容和学生客观实际的结合点,促使学生在亲切感中主动和积极学习。情境创设中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要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师生关系融洽,数学课堂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情境。
四、创建高效数学课堂需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生综合发展方面作用凸显,因此,数学教师应积极树立新理念,便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夯实基础。
1.借助小组合作,搭建自主探究平台。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下普遍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培养综合能力。
2.借助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意识。问题是探究的基础,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对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应精准把握教材精髓,贴近学生客观实际,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更好地获取知识和增强技能。
3.借助动手操作,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提倡在学中做,在做中掌握知识,锻炼动手能力。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动手实践中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进而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好铺垫工作,促使学生在轻松的自主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提升技能。
论文作者:麻彦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论文; 高效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