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讨式教学实践论文_殷满云

初中生物探讨式教学实践论文_殷满云

殷满云(乌兰县第四中学)

摘要: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8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185-01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初中生物新教材以探究性为突破口,淡化了生物学科体系,强调了知识间的联系,强调了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重复、单调的学习刺激容易产生大脑疲劳,难以维持学习积极性,而生动活泼、灵活变化的学习情境则容易产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向学生展示科学奥秘,使学生产生研究问题的兴趣。美国FOSS科学教材主编劳伦斯教授指出:“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识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就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进了一块石头,激起圈圈涟漪。”

二、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只注重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能力,忽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读死书,而杜威教育理论有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做中学”。科学知识不是通过简单记忆,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想、探索、归纳等活动探究事物。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生物课的教学要重在“动手做”,只有学生亲自做了,亲身经历了,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生物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探究能力,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鱼的各种鳍的作用时,我让每个学生课前准备1~2条金鱼放在自带的小鱼缸里。上课后你会发现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地等着你的到来,然后我问:“你们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吗?”学生七嘴八舌说了起来:“我们要研究鱼”。我又问:“研究鱼的什么呢?”学生们说的各种各样。然后我告诉他们我们要研究它的游泳,并且研究各种鳍的不同作用,让他们先猜想一下,然后通过捆绑相应的鳍来证实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经历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在不断深入,也正是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使他们获取了知识,并且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没有鳍,鱼能不能运动?这正是探究使学生不断进步,敢于提出大胆的假设。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其实也只有积极地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积极思维才能使学生更自信、更能运用所学知识来大胆猜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之间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让学生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一般第二种用得比较多,也比较实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都有所收获。

四、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教学的成败不仅要看“教”,更要看“学”,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老子说过:“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提倡“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其实就是提倡学科教师做这样的“太上”。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联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探究过程中,一是在学生讨论交流时,老师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巡视指导,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二是学生在展示成果时,教师要能恰当地评价和总结学生的探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是老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如:质疑问难的方法、争辩讨论的技巧、合作学习的策略等,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善于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始终相辅相成,这将非常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生事物。面对新生事物我们要勇于探索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兴云.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殷满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初中生物探讨式教学实践论文_殷满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