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基于数学特性的考试准备策略和方法_数学论文

高考数学复习的策略与方法——基于数学特征的备考策略和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方法论文,高考数学论文,特征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数学不仅要考查学生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查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因此,高三数学复习既要重视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复习,更要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

一、高考数学考查的特点

简单地说,数学高考就是考查学生的素质和潜能,而且是以题目的形式作为载体。由于高考的限时性,要求考生在2小时内解答难度不同的22个数学试题,解题的效率和解答的程度,就成为衡量考生素质和潜能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数学考查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速度考查,一个是难度考查。

速度考查,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的长度。这就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基本技能准确熟练、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运用自如,否则,在有限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完成试卷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考查。另外,对速度的考查,常常体现在“三基”内容和常规性题目上,而且占到试卷的80%左右。常规性题目,就是我们在平时复习和练习中经常出现的题目类型。它的立意、情境、设计、设问都是我们熟知的。

难度考查,就是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难度考查常体现在知识的交汇点处、综合性题目和新颖题目类型上,比如应用题、探索题、开放题、创新题等。这类题目由于取材新颖、立意深刻、情境别致、设计思路不落俗套和设问不同寻常,因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

高考数学考查的特点给我们两点启示:

一是对于常规性题目,应提高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准确性,当然,还应包括表达准确、规范。常规性题目所涉及的知识基本属于“三基”范畴。这就要求我们应重视“三基”的复习,应选择有利于学生提高对“三基”的认识和掌握的复习方式,使学生达到对“三基”有清晰、准确、易于储存和提取的新的认知水平。当然,对“三基”的复习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例如,对常规性题目可以采用定量、定时的“快餐”训练方式。“快餐”就是简单方便省时的几个小题目,从内容上讲,可以是关于当前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的或者是以后的,范围可大可小;从题型上讲,选择、填空,或者简单的主观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实施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外,根据学校的情况来安排。“快餐”的意义:(1)温习、巩固知识,不要让知识“凉”下来;(2)训练基本技能,灵活基本方法,提高解题速度;(3)积小成大,促进主观题的解答;(4)每天坚持,细水长流,定能见大效。

二是对于综合性和新颖题目,要有超前把握的意识,要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挖掘新的知识组合方式,以及从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上拓展视野,提高复习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因为,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从天而降”、一蹴而就的,必然有它的产生、演变的过程,这可从《考试说明》的变化和近几年高考试题发展变化中,去寻觅蛛丝马迹,发现新的亮点,“见微知著”,把握演变规律,改善复习质量。教师在指导综合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去研究、揣摩新颖性题目的发展方向和设计思路,然后,去引领学生较准确地把握。教师的数学水平、研究问题能力尤为重要。例如,前几年上海高考中出现的创新题,像类比、推广、限定、开放题、探索题、构造性问题以及“小题大做”等,后来在全国和各省命题中都出现过。

二、数学和数学学习的特点

学习数学,首先要了解数学的特点,然后顺应数学的特点、按照数学的规则去学习数学。

1.数学知识具有类比和统一的特征

例如,三角形面积(其中a是底,h是高),扇形的面积(其中l是弧长,r是半径),其中,三角形的底a和高h是垂直关系,扇形的弧l和半径r也具有“垂直”关系。若将扇形的弧l和半径r类比地看成三角形的“底”和“高”,则两者结论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数学对象变化而关系相似,则结论具有统一性。进而,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的这种联系特征,把圆看成“完整”的扇形,推知圆的面积是(其中c是圆的周长,r是圆的半径)。从这种意义上讲,三角形、扇形和圆是同一类知识,是可以放在一起加以认知的,并且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所以,利用数学知识的这种内在联系特征,可以将高中数学知识进行归类和“浓缩”,减轻知识负担,提高复习效率。

2.数学学习要顺应知识特点和遵循数学规则

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特征为我们如何看待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认知方法和思维方式。例如,类比、推广、特殊化、联想就是基于数学内在联系的认知思维方法。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适应而顺应,继而驾驭,为我所用,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欲速不达。

另外,数学学习还要遵循数学的规则,即运用定义、定理、公理、性质等概念时,思维要符合数学的规则、法则、运算律与数学的逻辑——“语法”和约定。

3.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同学们常向老师提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我都知道,可就是不会解。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数学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或者说明性知识),是关于事实本身的知识,例如定义、定理、公理、概念、性质、法则、运算定律等等,是关于“是什么”的一类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指“怎样进行”认识活动的知识。例如,做菜,用同样的材料和调味品,为什么大厨做出来的就比你做出来的好吃?材料都是一样的啊!这说明除材料外,还有一个东西在起作用——就是在做菜的过程中,如何搭配材料,材料的使用顺序,何时使用材料,如何把握火候等,这些东西在起作用。关于“搭配”“顺序”“何时使用”“如何把握火候”,这些就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静态的,被激活后是信息的再现;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被激活后是信息的迁移。只有程序性知识将陈述性知识恰当地组合在一起,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程序性知识比陈述性知识更为重要。

陈述性知识可通过说明、解释、举例等方式达到理解,可传授性强,学生是容易掌握的,通过训练是能够牢固掌握的;而程序性知识更多地体现在经验上,可传授性差,要靠体验、意会和悟性,但体验是要在过程中生成的。因此,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要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揣摩和逐步积累。

三、高考数学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1.确立“由厚到薄”的复习指导思想

高考数学复习肯定要遵循一般的认知规律,但它毕竟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规律,这些自身学科特点和规律,我们应给予重视和关注,并利用其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数学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可将一、二、三轮的复习确立为由“面”到“线”、再到“点”的“瘦身”复习策略。即一轮复习全面系统,将孤立的知识点和技能再认识和重新构建,形成每个知识单元的有序知识结构;二轮复习突出知识主线和方法,以支撑中学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为核心,以揭示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拓宽知识的应用范围为主,形成高中数学整体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三轮复习以核心知识和典型方法综合训练为主,形成知识迁移和提高数学能力。在“瘦身”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达到以简驭繁、以少驭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复习效果。

2.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强调核心知识、典型方法和训练方式

(1)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是简单的再现过程,应该把它看成指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认识的过程,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其产生认识上的飞跃。比如,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实质是函数奇偶性概念的推广,但核心是中点坐标公式。例如,一个函数图像的自对称性,我们通过中点坐标公式,可以很快地得到图像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

①若函数y=f(x)满足f(x)=f(2-x),则函数y=f(x)图像关于x=1对称;

②若函数y=f(x)满足f(x)=-f(2-x),则函数y=f(x)图像关于(1,0)对称;

③若函数y=f(x)满足f(a+x)=f(b-x),则函数y=f(x)图像关于对称;

④若函数y=f(x)满足f(a+x)=-f(b-x),则函数y=f(x)图像关于对称;

⑤若函数y=f(x)满足f(a+x)+m=-f(b-x)-n,则函数y=f(x)图像关于对称。

关于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性也可作类似分析,进而推广到曲线的对称性,都可以用中点坐标来统一认识。突出了中点坐标公式这个简单概念的核心地位,以及用它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法,起到以小驭大,以简驭繁的作用。

(2)基础知识复习习题化、习题题组化

高考试题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仅归纳梳理是不够的,还应当在解题训练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因此,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也需习题化,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再现知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形成快速提取最佳知识形式的能力,优化知识结构。

仅习题化还不行,因为它只能训练单个知识点,形不成知识体系,所以,习题还要题组化。通过题组建立知识点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例如,函数的单调性概念,仅知道课本给出的单调性定义是不够的,要通过题组,将涉及单调性的相关知识集成在一起,如导数与单调性的联系。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便于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优化的程序性知识。要充分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多解归一的题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迁移能力。

3.在数学思想方法复习时,更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蕴涵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如何选择方法,怎样应用方法的知识)

对有些典型问题要做到“研读”,就像英语中的“精读”,体会其中的“味道”,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积累解题经验。例如,数形结合——怎样的表达式对应什么样的图形,这种联系要建立起来;转化的思想——主次转化,问题的变更化归;函数的思想——强大的工具,体会如何看成函数问题;分类讨论——什么情况下需要分类,怎样分类。

4.重视数学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表达、交流思维的工具。要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与互译,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和准确、规范的表达能力。

5.核心知识、典型问题及方法要明确,总结要到位

下面是高中数学八大问题的归纳概要:

①三角与向量结合,解斜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应用),图像和图像变换;

②数列(数表、数阵),点列问题,递推,求和,周期数列,对称数列,分段数列,单调数列,子列;

③立体几何:三视图载体,作图,折叠型,非规则几何体,综合证法与向量结合,构造问题,存在问题;

④概率统计:代数型,几何型,隐蔽型,终止型,条件概率,新教材中的几种重要分布,期望和方差;

⑤解析几何:定点,分点,定值,最值,几何元素,位置关系,与向量结合,构造问题,存在问题,作图;

⑥应用题;

⑦函数、导数、方程、零点、恒成立综合题;

⑧类比型,构造型,空间轨迹型,迁移型。

标签:;  ;  ;  

高考数学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基于数学特性的考试准备策略和方法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