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化与欧盟市场的开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盟论文,化与论文,我国论文,国际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国际化与中欧经贸合作
企业国际化一般指企业经营国际化,是企业于生产要素在国际之间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以 获取国际经营利益为目的、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整体性经营活动。企业国际化有内部化和外 部化之分:内部化指企业将外部组织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以跨国直 接投资和组建跨国企业最为典型;外部化则指企业通过发展专业分工与协作,扩大自己的市 场交易范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以跨国战略联盟为典型方式。企业国际化也包括很多内容, 如营销方式国际化、决策与管理国际化乃至企业文化国际化等,但其中心内容总是围绕着如 何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国际利益而进行的。我国的企业国际化起步较晚,直到1978年对外开放 政策全面实施后才启动。起初仅以出口贸易形式为主,至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外资的引 进,通过国外借款、“三来一补”贸易、兴办“三资”企业等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同期 我国企业尝试着开始了海外投资,并迅速发展起来。据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已有海外投 资企业近6000家,投资行业门类广泛,投资地域几乎遍及全球。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仍然偏小,行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过大,生产性行业中 则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甚少。此外,我国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尚缺, 经营管理概念和人员素质相对落后,体制上也限制较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建立 和巩固自己的地位,确非易事。
(一)我国潜在国际市场分析 国际市场分析,重在分析潜在市场能量和市场机会。我国企 业的国际市场格局呈多样化特点,但较偏重港澳地区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其中,欧美 和日韩等地为主要市场,而港澳地区更多地是起一种“国际通道”的作用。在贸易战略上, 我国希冀以农、副产品和轻纺制品到近年的机电产品构筑产品结构优势,以低廉的劳动力成 本构筑产业优势,占领国际市场;在对外开放上,我国重在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吸收发达国 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以实现赶超目标。就潜在市场而分析,美、日虽一向是我国的最大贸 易伙伴,但由于我国同这两国的贸易层次较低,而且两国中,美国以安全问题为借口对技术 转让设置障碍,日本的态度消极,都未对我国输出多少真正的先进技术,不足以成为我国国 际化战略的依靠对象。另外,从市场容量来看,美国“新经济”光环因“纳指神话”破灭而 黯然,现在正陷入经济低谷,是否会酿成危机尚未可知;日本则一直未能从经济泡沫和金融 坏帐风波的困扰走出,经济复苏乏力,进入其市场或保有原市场份额的难度加剧。此外,我 国与美、日的经济关系,总不免受到政治问题牵累,这会使企业国际化的风险复杂化。相对 而言,我国与欧盟的关系并不引人注目,但一直在稳定发展之中。自1975年我国与当时的欧 共体正式建交以来,双方之间签定了一系列关贸协定和经济协议,到1998年双方的合作更从 经贸领域延伸至司法、政治、文化、技术等领域。不同于美、日等国,欧盟有统一的对华政 策 战略框架和多元化的决策主体,故其政策更为灵活、务实,稳定性也较好。目前,欧盟是 我国最大的先进技术来源地,占我国引进技术总额的45%,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中、欧贸 易量不断扩大,贸易结构趋于改善,许多欧洲大公司还将我国视为长期性战略投资领域的一 部分,其投资项目多有期限长、管理好、技术先进的特征。双方在国际金融方面的往来也相 当频繁。而且,我国与欧盟在环保、国际经济合作、世界多极化发展等问题上都有共同语言 ,是合作而非对抗关系。包括在中国入世问题上,欧盟一直持支持态度,并未故意设障,以 欧盟为国际化战略伙伴之一,应具有一定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欧盟市场展望 我国视欧盟为技术和资金的重要来源地,欧盟则认为我国是经济发展 极具活力的地区。近年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减速,欧盟加重了其亚太战略的分量,我国则以其 良好的经济业绩成为战略新视点。在欧盟扩容、欧元启动之后,伴随着我国的入世,中国企 业进入欧盟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欧盟市场有其相当吸引人之处:第一,欧盟一体化仍在不断进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包 括俄罗斯都在力争加入欧盟,市场日趋广阔,潜力不可限量;第二,从总体上来看,欧盟的 社会政治比较稳定,治安和法制体系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市场机制健全,较少政府管制, 能提供自由和公平竞争的环境;第三,欧盟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 位居前列,我国可利用其知识经济的外溢与当地已成熟的人力资本,从而减少市场开发和经 营成本;第四,欧盟各国都出台了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另外欧盟与世界很多国家与地区都 有贸易协定,在欧盟市场上经营,等于打开了走向世界市场之门;第五,欧元启动之后,虽 然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减轻了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避免了产品定价差异,并且能够大 大简化交易手续和减少流通费用,利于我国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但是,我国企业要进入欧盟市场,需要克服很多障碍,必须在激烈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我国企业面临的障碍和挑战大致如下:
1.欧盟扩容,欧元启动后,其市场的内聚力增强,重点必然转向以扩大内需为主。另外, 在欧盟市场统一、政策趋同的过程中,会在反倾销、进出口配额等方面对我国企业形成整体 压力,使我国的谈判空间变小;
2.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下游,强势的国际化企业不多。对欧盟资金和市场的 争夺异常激烈,我国企业其实并无优势可言。欧盟在华投资规模虽逐年扩大,仍远远落后于 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投资。我国企业占有欧盟市场的份额,也只相当于各国的平均比 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正确的国际化策略就相当重要;
3.欧盟与我国的经贸关系虽然走势良好,如欧盟较早就取消了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 待遇,但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公正和歧视,尤其是在纺织、服装和服务贸易方面。 我 国企业营销手段不够先进,产品缺乏优势和特色,往往靠打“价格战”,也容易给对方以“ 倾销”之口实;
4.双方关系仍难免受意识形态因素干扰,尤其欧盟的政策不可能摆脱美国的影响,会为双 方企业的国际化合作蒙上阴影。
总之,我国企业要进行国际化经营,就不可能避开欧洲市场。要想在欧洲市场取得成功, 就必须有战略性眼光,作好国际化经营的规划。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与欧盟市场开拓的具体策略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是全球化的前奏,也是各开放经济国家的必经之路。国 际化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之上,其第一推动力来自于跨国公司,故企业国际化在工业化、全 球化进程中有着核心作用。我国作为“后发”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必须通过制定适宜的企业 国际化战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发挥“后发优势”,加速发展专业化程度和产业关联度高 的国际新产业,才能避免在国际市场上被甩得越来越远。从企业个体的国际性发展方面,单 个企业的最优选择,不等于集体选择的最优结果,其国际化经营必须与国家的战略方向相符 ,也离不开政府的战略指引。
企业全球化经营也可以超前于国家经济同盟战略。我国现阶段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大致可 概括为: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是要制定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规则,注意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准则接 轨,也要立足现实国情,以保护国家利益。二是推进外经贸改革,以扩大开放为主题,在管 理跟上的前提下,走向进出自由。鼓励国际化企业强强联合,优胜劣汰。此外,要加速国有 企业的改制和转型,使其成为有实力、制度新颖、技术先进的国际市场主体;
2.组建大型跨国企业和建立企业联盟。国际化经营本身与企业规模大小并无直接关系,但 由于我国企业一直存在规模小而散、市场过度竞争和信息不完全的弊端,组建跨国集团,可 以将市场交易成本内在化,通过内部整合,降低企业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同时也利于企业 在海外市场上融资。成立企业跨国联盟则是当今趋势,与合作伙伴甚至是竞争对手结成同盟 ,是一种降低风险和成本、共享市场、共用资源、提高企业总体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不过 ,前者要求跨国企业母公司有总体经营战略,并能根据国内、国外和国际三种环境和条件的 变化及时调整;或者则要求联盟企业有一定实力或具备一定条件,对同盟伙伴的选择也很关 键;
3.推进跨国银行合作,鼓励海外金融业务拓展。金融自由化本身是国际化的一部分,跨国 公 司的发展,是金融企业国际化与生产企业、服务性企业国际化互相配合的产物。另外,国际 金融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资产组合和多品种的金融服务,可以对企业国际化经营形 成金融支持;
4.化政府干预为政策导向,即主要以法律法规的制订来规范企业行为,以税收政策和投融 资政策进行利益引导,发挥政策的“公示效应”,从而使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利益与国家利益 趋向一致。我国目前尤其应该注意利用政策导向,鼓励企业选择产业内贸易量大、产业连续 效应强、产品供求链长的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落后地位;
5.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目前我国国际化民营企业的数量有限,规模一般不大, 但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讲,其有适应性强、转型快、体制灵活、融资渠道多元的优点,而 且是真正的微观市场经济个体,容易被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认可,受限制较少。但我国民营企 业在营销理念和经营战略上都还欠缺,创新不够,战略意识缺乏,政府应发挥服务功能,积 极提供信息,进行协调和沟通,指导企业进行规划和计划,使企业能选择适宜的国际化模式 ,更好地把握时机。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民营企业,政府应在投资方面适度倾斜,并设 法提高其信用度。
(二)开拓欧盟市场的具体策略 在以上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指引下,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可采 取以下具体策略进入欧盟市场:
1.我国入世前,已与欧盟达成一系列协议,我国企业可利用这一机遇,要求充分享有发展 中国家待遇,并学会在政府的外交支持下,运用多边协议机制斡旋、调停争端,争取有利于 自己的“裁判规则”,在市场上取得较优地位;
2.强调行业自律,避免过度竞争。国内企业可通过品牌效应、企业标识、市场细分、多渠 道营销等途径进入国际市场,不必“千人一面”而导致恶性竞争或不正当竞争;
3.加强企业合作,及时进行信息交换和交流。由于欧盟对我国国有企业是视作整体对待的 ,单个企业的失策,可能会累及整个行业。我国企业必须加强合作,以利于形成整体优势, 增加凝聚力;
4.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无形资产的维护、增值。欧盟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法规的地区, 我国企业必须学习并熟知有关知识产权及无形资产保护与转让的法律条文,既防止侵权,又 防止被侵权。由于我国过去在知识产权方面立法滞后,造成欧、美各国对我国企业有偏见在 先,若不做好、做细这方面的工作,对欧盟市场的开拓会十分艰难;
5.绕过贸易壁垒。首先要求企业采用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以绕过非关税 壁垒,同时也可以多一些市场机会。其次要善于利用第三方市场,如与欧盟有普惠、特惠协 定的国家或地区。我国香港是享有欧盟特惠待遇的WTO成员方,澳门则享受对欧盟出口关税 和许可证方面的优惠,是最佳第三方。另外,可以通过参加跨国联盟绕过贸易壁垒,如以中 国为生产基地,双方共享欧洲市场资源,可形成“双赢”局面;
6.做好调研,选准投资产业,定位目标市场。我国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按行业区分如下 :纺织、服装类,是欧盟一直特别限制的,竞争也很激烈,只能靠谈判和协议取得一些改善 ;钢铁制品、电子产品的市场开发度高一些,因以规模经济和技术含量取胜,先进的营销手 段也相当重要;航天工业、材料过程、电信产业方面我国有一定竞争力,应争取扩大优势;
7.企业制度创新。包括:按照国际惯例管理国际化的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提 高远程控制和轻巧管理的技能;培养国际环境应变能力,使企业易为当地消费者和市场管理 者所接受。
总的来说,中欧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有很大潜力可挖,目前欧盟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而欧中贸易只占欧盟外贸总额的约4.5%;欧盟企业对与我国的合作多持积极态度,NOKIA的 成 功例子是有相当说服力的。双方经贸合作领域广阔,前景光明,我国企业必须抓住机遇,增 强自身实力,树立市场至上观、全球利益观和发展观,实现公司治理法理化,以实现现阶段 的国际化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