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拥
岳阳市中医医院(麻醉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臂丛神经入路麻醉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66例上肢闭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单一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操作时间、感觉、运动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操作时间,达到完全上肢神经阻滞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麻醉;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是临床中较常见的治疗方式,而麻醉是手术治疗中的关键环节,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应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1]。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目前较常见的麻醉方式,对于上肢大面积创伤患者,为了保证麻醉的效果,一般需要对上肢、手部进行完全麻醉,但传统的单入路法效果一般[2]。因此,本次研究通过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效果明显。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共66例上肢闭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8.54±9.88)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7.81±8.91)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研究情况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穿刺点感染、凝血功能紊乱、神经系统损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3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通过咪达唑仑、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引导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常规消毒铺巾,在穿刺点涂抹无菌超声胶。用无菌塑料套包裹超声探头,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单一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单入路法包括4种,具体方法如下:第一,肌间沟入路法。将超声探头置于垂直肌间沟位置,获取肌间沟水平臂丛神经横断面。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后,用穿刺针在超声探头外侧进针,顺着探头方向前进,在臂丛神经干进行三点注射,每点注射0.5%罗哌卡因10ml;第二,锁骨上入路。将超声探头放置于锁骨上窝,获取锁骨下动脉短轴图像。穿刺针进针方法同上,分别在锁骨动脉外上方及下方进行两点注射,每点注射15ml;第三,锁骨下入路。将超声探头放置于锁骨下方,获取腋动脉短轴图像。分别在腋动脉外上方、内上方及后方作三点注射,每点注射10ml;第四,腋窝入路法。引导患者将肩部外展,超声探头置于腋窝,获取腋动脉短轴图像。穿刺腋动脉上外侧,分别在外上方、内上方及后方进行三点注射,每点8ml,再在腋动脉下方的肌皮神经表面注入6ml。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先通过肌间沟入路进行三点注射,每点7ml,再在腋动脉内上方注射7ml,最后再腋动脉侧上方皮下注射2ml。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操作时间、感觉与运动阻滞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感觉阻滞评分标准:无阻滞为1分;无痛但有冷感为2分;麻醉为3分。运动阻滞评分标准:肌力正常为1分;肌力减弱,运动费力为2分;肌力有明显下降,且无法运动为3分。
1.5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操作时间对比
对照组操作时间(6.47±1.84)min,研究组操作时间(9.05±2.11)min。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t=5.294,P=0.000)。
2.2感觉及运动阻滞评分对比
研究组感觉、运动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麻醉方式对手术疗效有重要的影响,传统临床在对上肢神经进行麻醉时,一般采用盲探法进行臂丛神经的麻醉,需要根据患者的感觉判断麻醉定位,但麻醉时的反复穿刺不仅可能导致神经、血管损伤,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影响手术效果[3]。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阻滞麻醉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安全性较高,能为麻醉穿刺定位提供参考,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操作时间、感觉、运动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原因如下:肌间沟入路对上肢神经均具有良好的组织效果,通过复合麻醉的方式,能对不同的神经进行良好的阻滞,例如尺神经、上臂与前臂正中神经、肋间壁神经等,且术中一般无需追加静脉麻醉药或其他补救麻醉措施,有利于弥补单入路的不足。虽然复合入路的操作时间较长,但操作过程中患者舒适度良好,无明显痛感。肌间沟入路阻滞时,可能同时阻滞膈神经,但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可能因此而产生呼吸障碍。同时,肌间沟入路还可能导致霍纳综合征,尤其是需要注入大量局部麻醉药物时,但本次研究中复合组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肌间沟入路时的麻醉药物剂量较少,对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运动神经阻滞的效果对上肢麻醉患者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身体相对健壮的患者,能为肩部、肱骨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一旦运动神经阻滞不良,会严重影响手术的流程。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臂丛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操作时间,达到完全上肢神经阻滞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丹,刘霞,吴军,等.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臂丛神经入路麻醉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6,29(20):24-25.
[2]邓志杰,郭志华.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效果观察[J].中国药师,2017,20(6):1078-1080.
[3]黄元庆,成龙,肖成军,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5):56-57.
论文作者:戴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神经论文; 超声论文; 上肢论文; 患者论文; 腋窝论文; 效果论文; 动脉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