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广东 中山 528451)
(2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 广东 中山 528451)
【摘要】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血清尿酸(uric acid, UA)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BD住院患者63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组26例,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37例),正常对照组100例,测定患者入院时及对照组血清UA水平,比较三组UA水平差异。结果: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患者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精神症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血清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D患者存在血清UA水平升高的现象,推测BD可能与体内嘌呤系统功能障碍有关,提示血清UA水平可作为BD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关键词】 精神病性症状;双相情感障碍;尿酸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5-0066-02
研究发现精神障碍可能与基因网络的失调、蛋白质和代谢物的改变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扰动有关[1-2],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为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至今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参与BD的发病过程,在生物学因素方面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目前BD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特点、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等确定,缺乏客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以致出现临床症状后疾病才得以诊断,因此通过代谢组学平台,对深入了解BD的生物化学通路,为BD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应提供必要的预测、诊断和替代生物标记物[3]有重要意义。
BD无论是在躁狂状态还是在抑郁状态,都可能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而精神症状的确定基于现象的主观认识,没有客观的指标,易掩盖情感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的BD和精神分裂症在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方面十分相似,不易鉴别诊断;研究还发现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BD病程更长,易复发,症状更加严重,住院时间更长,社会功能更差,很难达到完全缓解,最终会导致预后不良[4],因此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研究发现嘌呤功能紊乱可能在BD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5]。大量研究发现BD抑郁及躁狂发作患者血清UA水平明显升高,而对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BD研究鲜见。本研究对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BD患者血清UA水平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UA在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明确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63例(男32例,女31例),患者入组前4周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影响血清相关指标检测的药物,排除合并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排除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对符合研究方案的6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既往史、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26例(男14例,女12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年龄在14~77岁,平均年龄(34.77±16.31)岁;37例(男18例,女19例)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年龄在17~67岁,平均年龄(36.38±12.13)岁;100例(男47例,女5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年龄在21~63岁,平均年龄(34.95±8.85)岁。
1.2 研究方法
入组时已出院及住院患者从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院后第一次空腹静脉血血清UA数据。本研究所收集数据均由有资质的检验专业技术人员采用Beckman Coulter 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当日室内质控合格并在仪器状态良好下操作,计量单位为umol/L。本研究所用质控品购自英国朗道,UA试剂购自上海科华。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全部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的相互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两组UA测定结果比较
伴精神病性症状双相情感障碍组UA水平(399.42±96.122)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双相情感障碍组UA水平(397.16±101.45)测定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089,P>0.05)。
2.2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两组与对照组UA测定结果比较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两组UA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354.9±84.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表 不同情况UA值结果比较
注:*示与对照组t检验的统计值。
3.讨论
B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躁狂或抑郁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冲动、认知功能受损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有研究报道超过50%的BD患者出现过精神病性症状[2]。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可延长BD患者的病程,研究发现出现幻觉的BD患者复发更为频繁,而出现妄想的BD患者的抑郁时相延长至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的2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还会引起患者更为严重的认知功能受损,这种损害可持续至疾病的缓解期。因此有研究学者认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BD为BD的一种亚型,这类患者病程更长,更易复发,症状更严重,社会功能更差,很难达到完全缓解,最终导致预后不良[3]。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BD患者临床特征以及疾病预后存在很大差异,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因此本研究对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BD患者UA水平进行研究,探讨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BD患者体内UA水平的差异,对探讨BD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4]。
尿酸是体内嘌呤在酶的作用下生成,嘌呤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活动参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因此当嘌呤代谢紊乱时,可出现血清UA水平降低或升高,当嘌呤代谢增强可表现为血清UA水平升高。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研究者指出BD与痛风具有高共病性,别嘌呤醇对BD具有辅助治疗作用[5],提示嘌呤系统可能在B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BD患者与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BD患者血清U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与目前大多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U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提示BD患者存在嘌呤系统功能紊乱,而与精神病性症状无关。
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研究,不能排除其他影响UA水平的各方面因素,如酒精、咖啡因和饮食的摄入量等,及其他药物对UA水平的影响等。因此要进一步明确UA与BD的关系,以后需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尽可能的排除影响UA的生理和病理因素,使结果更加客观。
【参考文献】
[1]韩卫全,熊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意义及其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3):264-266.
[2]任璐,郭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河北医药,2017,39(14):2113-2116.
[3]孙良丽,王家驷,甘家红.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联合分析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1):1482-1484.
[4]陆云南,华烨,冯志强,等.依达拉奉联合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9):27-30.
[5]赵娟,于晓硕,于晓宇,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及血脂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5):505-508.
论文作者:邓顺顺1,平军娇1,杨建明2,高永双1(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症状论文; 精神病论文; 患者论文; 血清论文; 水平论文; 嘌呤论文; 尿酸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