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考_经济学论文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考_经济学论文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改革正处在关键时刻,改革的向前推进和获取最后的成功需要有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而成为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性理论?只有解决好这些根本性问题,才能使我国的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获得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使改革胜利向前推进和获得最后成功。

一、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情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度过改革开放以前的28年的曲折发展历程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端正了思想认识路线,促进了经济理论界的思想大解放,1984年9 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研讨会是一个研究成果大交流的盛会,此后的十多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探索上。据统计改革后新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著和教科书不下于150种。总体上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为(1)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体现,大大拓展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视野和领域;(2 )冲破了一些长期以来难以冲破的理论禁区,如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地位、社会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的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等;(3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与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显著的改善。

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1)尚没有形成比较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2)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权威的主流学派尚未形成;(3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发挥实质性指导作用、作为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经济学或主流经济学的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阵地在缩小,有些学校减少学时,教师队伍极不稳定等。凡此种种,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有人在模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界限,有人则贬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张以西方经济学取而代之。

要克服危机,迎接挑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基本问题:(1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弄清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不能为西方经济学所取代;(2 )真正解决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问题,建立起科学的、独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使它能够真正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

二、怎样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之后的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称之为“庸俗经济学”)是两种有着本质差别的经济学体系。(1 )理论基础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理论。对待劳动价值论的态度,是否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水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生产费用论”、“供求决定论”、“边际效用论”等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相对抗,从阶级本能出发,攻击、诋毁和否定劳动价值理论。(2)对资本主义的态度不同, 所服务的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肯定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资本主义由于其内在矛盾的发展和作用而导致其自身的否定,会被更高、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经济,相反是以资本主义为批判和革命的对象。在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条件下,它要为新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从这个时候起,从本质上讲它应当成为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谋求全人类解放的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则把资本主义视为人类社会的最美好的制度,视为一种永恒的制度。它的神圣使命就是要为这种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辩护,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御用经济学。(3)研究问题的层次不同, 或者说研究的着眼点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一般停留在经济现象的浅层或表层关系上,它不去揭示这些经济现象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经济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它所要揭示的是经济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4)方法论上的差异。 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中占据着主导或支配地位。西方经济学尽管包含着一些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成分,但它不是自觉的,由于受其服务对象所决定,从总体上看它的方法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由于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大多是经济现象的表层关系,它更多的是采用实证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模型和数学成为其主要工具,定量研究已成为其突出的方法论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问题上,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或指导性理论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不能是西方经济学。因为社会主义是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解放全人类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一种与资产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制度。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西方经济学之所以不能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指导理论,一是因为它把资本主义当成永恒的制度,千方百计地为维护这个制度而效劳,从本质上讲它不是社会主义体系的经济学;二是因为它的局限性,在反映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一基本问题上,它是非科学或是反科学的。它不能为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找到真正的出路。

第二,我们是在能否揭示社会发展根本规律和能否作为社会主义指导理论这种高层次来否定西方经济学的,但这不等于对它的全面否定。在不涉及到根本社会制度问题上,西方经济学的许多研究是值得肯定的。有些理论成果,是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及其运行的基本规律,这无论是对于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同样存在的。从这种层次看,西方经济学许多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借鉴,尤其在具体的方法论方面可以借鉴的东西则更多。

第三,我们提出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建设并不以限制或削弱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为前提。应当承认,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我们的研究和发展都还很不够,都还需要加强;但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建设更显得薄弱,离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能起指导作用的要求还差得很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着创新和发展的艰巨任务。

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论其资本主义部分还是社会主义部分都面临着创新和发展的问题,但更具有紧迫性的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一)创新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1·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学生全部学习课程中,它是一门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及其理论体系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使学生达到:(1)基本掌握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2 )从理论上基本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它同资本主义有什么根本区别,比较系统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3 )对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比较清楚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有认识和解决我国改革与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确立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应当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同经济学、管理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区别开来,建立起自己的研究领域,确立起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这是现代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体系。它要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研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规律。它要为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南。如果我们把它仍然划归为经济学,那它是生产关系经济学,或者可以把它叫做社会主义的制度经济学。

3·紧密与实践相结合。 要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富有生命力的、真正起指导作用的学科,从认识论或方法论的角度看,它必须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紧密相结合。社会主义社会尚未成熟,它尚在发展和探索之中,因此现在还不可能形成成熟或完善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要深入实际,要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各个领域的实践,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要从中发现一切有规律性的东西;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步建立起科学的、真正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指导意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体系与结构改革的设想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整个体系由五篇构成,可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两篇,它是生产关系原理部分,是体系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包括后三篇,它是生产关系原理的应用部分,进一步将生产关系原理拓展和具体化。

第一篇为导论,主要是介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和发展的历史;说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与地位、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篇的主要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原理,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本篇从研究社会经济过程并说明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起点,进而比较深入和系统地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两个基本范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实证性考察,从若干方面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将马克思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为考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的情况,为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提供理论指南。

第三篇研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所决定的基本生产关系。本篇在具体说明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应用生产关系原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三种基本生产关系的客观必然性。(1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2)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 即劳动者还必须将自己的劳动产品和服务当作商品进行交换的关系;(3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关系,还将从理论上说明社会主义产权关系的演进规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国有资产怎样保值增值、社会主义的劳资关系、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等这样几个重要而充满争议色彩的问题。

第四篇研究微观经济关系对经济发展活力的影响。以企业和农村作为微观经济关系的主要研究对象,而企业又以国有企业为主要对象。

第五篇研究宏观经济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篇所涉及的宏观经济关系主要包括:我国各种利益主体(国家、地方、部门、企业、个人)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如中央与地方、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关系等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最高调节者在发挥这些职能时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最后部分,应探索性地说明以下三个重大问题:(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2)怎样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基本思考;(3)关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以上我们所讲的主要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也同样存在着发展的问题,这种发展的要求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1 )在马克思的不朽巨著《资本论》发表至今100多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政治经济学应当考察马克思以后这100 多年来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的新情况,对马克思的研究做出新的发展。(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某些理论需要丰富和发展,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劳动价值理论、产权理论或所有制理论、按劳分配、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理论等。这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标签:;  ;  ;  ;  ;  ;  ;  ;  ;  ;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考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