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谢君军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东 英德 513000)

【摘要】目的:分析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7月,医院共开展院前急救44例,常规护理。2017年8月—2018年7月,医院共开展院前急救49例,针对口咽通气管的应用,进行护理质量改进。结果:改进后,气道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改进前,改进后转为气管插管率低于改进前,口咽通气管使用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SpO2上升到90%时间、开放气道时间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应用口咽通气管、高质量的护理,有助于充分发挥其价值,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关键词】院前急救;气道管理;呼吸支持;口咽通气管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282-02

院前急救一直是急救医学研究重点,院前医疗条件有限,患者需要快速上车、转运,容易出现危象。保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的重点内容,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特别是那些出现昏迷、抽搐等患者,可能会出现通气障碍,在最短时间获得有效的通气、保证呼吸通畅非常关键[1]。口咽通气管置入是一种气道技术,可以提升通气成功率,但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脱管、喉头水肿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2]。为进一步提升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医院尝试加强口咽通气管应用进行护理质量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8月—2017年7月,医院共开展院前急救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56.2±12.4)岁。创伤25例,原发疾病19例。2017年8月—2018年7月,医院共开展院前急救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55.4±11.7)岁。创伤27例,原发疾病22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017年8月,制定落实了一系列的针对院前急救中口咽通气管使用改进策略,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证与禁忌症把握:①无明确的气管切开适应证,特别是单纯无严重的自主呼吸功能障碍、心肺复苏的患者;②患者距离上次进食的时间比较短,可能会出现呕吐表现,误吸风险较高的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可能会出现不适;③心率快(超过110次/min)、血压偏高的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也可能因反射引起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甚至循环紊乱。

(2)护理技术改进:①心肺复苏初次阶段完成、患者复苏后,转其他通气方式,避免尝试留置;②先清理呼吸道,若昏迷或其他原因导致呼吸不畅,应立即放置口咽通气管通气;③根据性别、身高、体型选择合适的型号,选择的依据是患者门齿到咽喉的距离(一般是指门齿到下颌角距离)[3];④有轻微呕吐表现、胃内容物较多的对象,加强吸引,留置胃管预防误吸误咽;④密切的病情监护,出现异常如呼吸骤停,改为气管插管;⑤加强心理护理,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前后,需要向患者解释,告知放置口咽通气管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1.3 观察指标

呼吸维持护理相关不良事件,误吸误咽、恶心、呕吐、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转为气管插管率,整体口咽通气管使用率。SpO2上升到90%时间(初测达到或超过者不计算),开放气道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EXCEL表入路,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SpO2上升到90%时间、开放气道时间服从正态分布,以(x-±s)表示,改进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呼吸维持护理相关不良事件以及整体口咽通气管使用率改进前后对比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相关不良事件以及口咽通气管使用率

改进后,气道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改进前,改进后转为气管插管率低于改进前,口咽通气管使用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改进前后呼吸维持护理相关不良事件以及口咽通气管使用率[n(%)]

  

注:与改进后相比,*P<0.05。

3.讨论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与气管插管相对的呼吸通道建立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起效时间快速、发挥牙垫作用、预防气道阻塞等优势,相较于气管插管,成功率更高,更快的建立通气,有助于更快的纠正缺氧[4]。但是在护理改进之前,院前急救中口咽通气管使用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证掌握不明确、使用率偏低。一方面,现场救助中医护人员更愿意使用气管插管,特别是那些伤情不明的患者,另一方面使用口咽通气管的患者再转气管插管的风险较高,医护人员对于适应证、禁忌症把握能力不足,选择适应证更广、禁忌症少的气管插管。如心肺复苏的对象,有相当一部分有条件立即使用口咽通气管,而护士担心通气不足、抢救过程中误吸误咽,而选择选择气管插管通气。(2)护士对口腔通气管的具体操作技术水平不足、失败率高:特别是在盲探法置入存在明显的不足,部分急救护士未能完全掌握,导致不得不急诊进行气管切开。在旋转、置入过程中,若操作不当,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清醒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反射,影响口腔通气管的使用。研究中改进前的恶心呕吐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达到27.27%,不良事件也是导致SpO2上升过慢或下降、转为气管插管的重要原因[5]。

为此,医院尝试加强口咽通气管的应用进行护理质量改进,结果显示改进后相关质量指标明显改善,随着口咽通气管使用率的上升达到,SpO2改善速度、开放气道的时间加快,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抢救效率提升,充分发挥了口咽通气管的价值。

4.小结

合理的应用口咽通气管,进行高质量的护理,有助于充分发挥其价值,提升院前急救质量。

【参考文献】

[1]常江华,毕淑珍,田超,崔志军.口咽通气管在急诊深昏迷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7,31(04):291-292.

[2]刘福刚.探讨口咽通气管在昏迷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13):101-102.

[3]陆凤花,卢庆松,李桂迎.口咽通气管用于老年无齿患者气管插管固定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5):153-155.

[4]窦丽.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9):172+174.

[5]刘琳,邹月,陈倩怡,江妙玲.口咽通气管在低电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4):18-20.

[6]蔡颖娟.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观察[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3):2984-2985.

论文作者:谢君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谢君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