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属于病原体引起的可在人与人之间、动物及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目前以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较为多见,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较少,传染病每年的预防、治疗工作已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负担。虽然经多年努力,许多经典传染病随相应疫苗问世逐渐被有效控制,但一种传染病得以控制,经常出现新传染病发生,相关传防控工作需长期进行,急诊科作为传染病患者主要收治科室,本文即对现代急诊科如何面对传染病挑战进行简单阐述。
首先需要明确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因素及变化情况,许多传染病可以暴发且流行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3点,新生活变异的病原菌出现,且繁殖较快,致病较快,排出较快,且相关传染病知识尚未普及开,人们缺乏对此类传染病的识别能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保护能力;此类病原菌侵入能力较强,人体缺乏有效抵御机制;其具有高传播性,即传播途径更简单,常见如呼吸道飞沫传播、空气转播等传播途径,阻断难度大,随现代人口增多,人口密度增大,传播概率急剧上升。
急诊科作为医院主要科室之一,收治的患者较多,科室人流量较大,且收治患者病情种类多,临床诊治工作较为困难,许多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与常规疾病相同,无显著特异性,诊断环节易发生漏诊、误诊情况,若此类漏诊患者未被隔离处理,在急诊科活动期间即可能造成二次传染,急诊科医生、护士、其他病患均有感染风险。除病情诊断因素外,患者人为因素也是急诊科面对传染病挑战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临床有报道提示,部分传染病患者在知晓自身身患传染病的情况下不向医院反馈,刻意隐瞒传染病史,虽然此类患者较少,但依然为危险因素之一。部分患者由于对传染病的恐惧,害怕被人群孤立,不愿前往相关门诊就诊。此外,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部分内科、妇科患者的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缺乏相应传染病警惕意识,或缺乏相应保护措施,经常接触到患者身上具有高传染风险的血液、排泄物、唾液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了解急诊科面临的主要传染病挑战,积极做好应对措施才可有效防止传染病在急诊可传播,目前无论在急诊科还是其他公共场所,控制传染疾病的主要方式依然为切断传播途径,在急诊科切断传染疾病传播途径的首要要素为医务人员掌握相关传染病知识,这需要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学习相关传染病知识,了解当地传染病发生趋势,掌握目前常见传染病类型及其传播途径,时刻保持传染病高警惕性,提高医务人员对各类传染病疾病的识别能力,掌握该类传染病处理办法。其次,规范各类传染病急诊科处理流程,在急诊科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做好自我保护措施,佩戴口罩,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必需戴手套,若医务人员有外伤则应避免与患者发生一线接触,对诊治过程中疑似传染病,尚缺后续检查支持传染病诊断的患者,应先做好隔离,避免其与急诊科室其他病患及医务人员接触,防止在发生二次传染,待传染病确诊后告知患者,征求患者谅解后给予其隔离治疗。再者,加强医院硬件设施的建设,从硬件设施的增添环节削弱空气传播在急诊科传染病传播中的作用,一般在接诊室、治疗室、抢救室等室内均需安装排风装置,使室内空气过滤经消毒后排出,并保持风压力大于进风压力,使室内形成负压,出风口保持一定高度,且与周围建筑保持足够的距离,除排风装置外,安装紫外线灯,每日进行定时消毒。
除做好急诊科的直接应对措施外,也需从患者方向着手,做好宣教工作,在院内多张贴传染病知识海报,海报内容以突出当下流行传染病,当地常见传染病为主,通过介绍传染病临床特征,简单讲解传染并发生后急诊科收治流程,帮助患者进入急诊科室后可迅速向医生反馈病情,并接受相关隔离措施。此外,定期组织急诊科室人员前往院外宣教,宣教对象为普通群众,宣教内容主要为急诊科传染病感染风险,提高人群对急诊科传染病的警惕意识,使普通人患病入急诊科室后也能有一定自我保护能力,且便于后续部分人群感染传染病后,能谅解急诊科做出的隔离处理。做好院内小标语贴士工作,张贴如“知病不报,等同于犯罪”等标语,要求自知自身已患传染病的患者积极向医师反馈,防止个人隐瞒情况发生,进一步消除人为因素在急诊科传染病防控中的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由于急诊科本身具有的人口密度大、人流量多、患者病情种类复杂的特点,其传染病传播风险较大,面临的传染病挑战更多,因此需医务人员掌握相关传染病知识,医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做好硬件设施建设,并积极宣教,以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降低急诊科传染传播风险,保护在院就诊的患者及院内医务人员。
论文作者:赵小峰
论文发表刊物:《生活与健康》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传染病论文; 急诊科论文; 患者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科室论文; 急诊论文; 传播途径论文; 《生活与健康》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