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人民医院 813300
摘要:目的:探讨大骨节Ⅱ号方治疗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以布洛芬治疗为主;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大骨节Ⅱ号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经对症处理或停药,均显著缓解,不影响下一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9%,大于对照组的72.34%,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节Ⅱ号方治疗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大骨节Ⅱ号方
大骨节病是一种变形性骨关节病,与四肢关节软骨和髓板软骨受侵害密切相关,以局部炎症引起的疼痛,甚至活动受限为主[1]。针对大骨节病的西医治疗,以布洛芬对症治疗为主,后期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难以持续治疗。在中医上,大骨节病属于“痹证”范畴,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密切相关;而对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的治疗,采取大骨节Ⅱ号方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骨节Ⅱ号方治疗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94例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男患24例、女患23例;年龄31.2~68.5岁,平均(58.7±4.2)岁;临床分度:I度14例、II度21例、III度12例;观察组47例,男患25例、女患22例;年龄32.5~67.9岁,平均(56.4±4.1)岁;临床分度:I度15例、II度19例、III度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布洛芬治疗为主,口服,每次300mg,早晚各服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大骨节Ⅱ号方治疗,组方:淫羊藿、肉苁蓉、葛根、木瓜、威灵仙、熟地黄、延胡索、白芍、莱菔子、山楂各15g、鸡血藤、骨碎补、枸杞子各20g、甘草10g;每日1剂,煎煮两次,早晚各服1次。
1.3疗效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其中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心慌心悸、头晕头痛等为主;根据《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明显好转,能完成手触肩、下蹲试验;好转: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有所恢复,尚未能完成手触肩、下蹲试验;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2]。
1.4数据处理
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经对症处理或停药,均显著缓解,不影响下一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9%,大于对照组的72.34%,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大骨节病的西医治疗以布洛芬为主,该药作为非甾体抗炎药物,对症治疗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针对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的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大骨节Ⅱ号方治疗,旨在补益肝肾、理气活血、化瘀止血、强筯健骨。中医学认为大骨节病属于“痹证”范畴,而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作为该病的病机,呈本虚标实型。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在发病初期,受六淫邪气侵袭,持久难愈,导致气滞血瘀、肝肾亏虚,且肾主骨,肝主筋;对此,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理气活血、化瘀止血、强筯健骨。在大骨节Ⅱ号方的组成中:淫羊藿、肉苁蓉、枸杞子、熟地黄可补益肝肾,葛根可助阳气升发,木瓜、威灵仙可化湿通络,鸡血藤、骨碎补、延胡索可通经活络止痛,白芍可柔肝缓急止痛,莱菔子、山楂可理气化瘀,甘草可调和诸药,共腠补益肝肾,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3]。由本研究可知,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经对症处理或停药,均显著缓解,不影响下一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9%,大于对照组的72.34%;进一步提示大骨节Ⅱ号方治疗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张红参,杨爱国,许学良等.大骨节Ⅱ号方治疗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大骨节病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1,34(2):8-11.
[2]张红参,罗才贵,许学良等.大骨节Ⅰ号方治疗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08-110.
[3]徐智勇,李翼哲,李庆兵等.大骨节Ⅲ号治疗大骨节病关节疼痛36例[J].河南中医,2012,32(10):1322-1323.
论文作者:王学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大骨节病论文; 骨节论文; 肝肾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