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带动着建筑行业不断呈上升趋势。在建筑行业中,房屋的质量往往是关注度最大的。而目前,在实际施工当中,复合地基被常常运用,其优势为减小建筑的沉降深度、提升承载力、防止建筑主体与周围房屋的沉降存在差异。建筑的质量水平关系着群众居民的正常起居生活与每一家的财产安全。我国的建筑行业在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人们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房屋质量水平也在不停地提升,而对房屋建筑质量水平起到直接影响的则是施工技术水平。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经济不断发展,生产不断趋向于复杂,与此同时,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相关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个趋势中,施工方则必须做到总结失误错误,不断创新施工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并重视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以此来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水平。
在房屋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把握这几个方面的施工技术要点,然后加强各个阶段的房屋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该文旨在讨论在建筑施工当中,施工技术的一些相关重点,以及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水平。如今国内,在建筑施工当中,相关技术和施工材料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则是楼板产生裂缝,从而导致渗漏问题,且其造成的其他问题也是十分棘手。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房屋质量水平的要求不断严格,本人根据自己的一些工作中经验所得,列举出一些相关的有关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房屋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基础的类型有很多,在选用时需根据地基承载力大小来进行。当地基承载力符合条件时,则可以选用独立基础,其分布方式相同于竖向结构的方式;若地基承载力达不到条件,则选用筏形基础,其十分适用于高层建筑,地基的接触面较为广泛,但是费用高于独立基础。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当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在进行过程施工时,需要制定相关施工方案,使得建筑的强度与刚度达到规范,在地基发生不均匀变化的同时,使建筑能够得到适应。如果已经将地基的处理方法确立好,则需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在通过后方可实施。
1.1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这种材料,不为陌生,常常被运用到建筑施工当中。但在对其进行运用时,同样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产生裂缝、房屋中出现渗漏等。当混凝土的内部结构紊乱、不稳定、脆性较大以及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时,往往会出现裂缝。若是把商品混凝土作为施工的材料,则需要合理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灰水比,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划分浇筑的阶段。在浇筑底板位置处的混凝土时,在初凝之前,先用长刮尺将混凝土表面刮平,然后等混凝土收水沉实,再用木抹子抹平,使得混凝土表面的干缩裂缝闭合。为了满足混凝土内外两部分的温度保持相同,则需要在底板的内部安置冷却水管,其层数应为两层;除此之外,为了使混凝土外部的温度保持恒定,则应盖上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并进行密闭处理。而对于混凝土的湿度方面,则需不断监督察看,使其湿度恒定不变。
1.2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
梁柱节点施工是指在安装完侧模板和所有的梁板模板之后,再安装整体沉梁和梁板钢筋。在梁柱的节点方面进行施工操作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节点的箍筋数量不足、箍筋间设置的距离达不到规范等。因此,在该方面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将其焊接在板面上,之后再捆绑结扎,并穿上钢筋。施工的过程当中,纵向短筋与箍筋角部之间,应该使距离保持在50mm,从而防止柱的纵筋和附加的纵向短筋的位置发生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框架柱纵筋搭接施工技术
在异形柱纵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则应采用机械式连接的方法,或电焊对接。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当中,施工方往往会使用搭接的方法,使成本达到最低。在搭接框架柱纵筋时,可能会使得框架柱在纵筋的搭接部位截面积太小,该部位的箍筋没有发生尺寸变化,造成框架柱的纵筋与箍筋之间不能相互紧紧依靠。
1.4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技术
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则应以合理为标准,过于厚或者是过于薄,都不行。如果混凝土保护层过于厚,截面有效的高度则会减小,导致正截面处受弯承载力降低,造成有些部位出现开裂现象。因此,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时,可以在偏大的一向的梁端铺上一层钢丝网,避免一些部位的外表面开裂。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强效措施
2.1 做好施工制度规范。在具体施工中,对于施工质量管理机制的确立与完善,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例如,施工质量责任制以及事故报告处理等相关的制度,同时也要让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做到真正的监督效果,以保证质量水平达成规范。控制中,除了要保证建筑的相关部位及设备的质量水平外,还应对相关施工材料采取严格的监督。对于这一点,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材料送检制度,对那些具有正规质量保证书的材料,同样不能降低重视度,应该公平公正,对任何材料都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当最终的检查报告显示达到标准时,方可使用。反观有些产品,其相关的质量保证书缺失,对此,则应严厉追查到底,避免施工场地中存在不合格的假产品。
2.2要从核心要素以人为本角度考虑。在房屋施工过程中,人是作为最基础最基本的要素存在的。操作者是人,组织者也不例外。人虽然能够使质量水平达到规范,但也同样会造成工程验收的不合格状况。
2.3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这一环节也很重要
2.4不定期的优化施工技术。所谓不定期的优化施工技术,就是增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合且合理的质量标准要求、方案、施工流程等,才能使工程的质量水平达到规范要求。
3.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建筑物与地基的连接地带我们称之为基础。建筑物的、地基所有承受负荷都是通过基础然后传给地基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基础共分为两种类型,之前的内容有提到过,一是独立基础,另外一个则是筏形基础。两种地基基础各有利弊,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来说,花费费用较低的是独立基础,当地基承载力符合条件时,则可以选用独立基础,其分布方式相同于竖向结构的方式。而对于那些地基相对较差,若地基承载力达不到条件,则选用筏形基础,其十分适用于高层建筑,地基的接触面较为广泛,但是费用高于独立基础。施工单位需定期与业主进行有效沟通,避免出现施工当中为降低成本,选择独立基础替代筏形基础,或是相反,该用独立基础时,却采用筏形基础,浪费资金。
4.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以淤泥为主的地基填充材料,对于表面部位的厚度,其厚度没有达到标准,必须运用技术手段尽量减少对其的扰动,当然填充材料也可能是均匀性等都较之淤泥好很多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中的废料等,是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用作持力层的,需要提到的是,有些填充材料,需要经过人工的处理方式,对于地基的选择应该以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制定合适的方案得到最终决定。
5.结语
房屋建筑的质量水平与群众居民的日常生活与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其质量水平是十分重要,且很必要的。在质量监督方面,应该持严谨态度,制定科学的方案,若发现问题则应及时完善解决,保证房屋质量水平达到规范,满足社会以及群众需要,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亚润.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12-14
[2] 刘慧侠. 浅议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 科技资讯,2011(04). 44-46
论文作者:徐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基础论文; 地基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平论文; 房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