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和路径分析论文_孙志亮

浅谈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和路径分析论文_孙志亮

桂林市住建房产开发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衣食住行为人们生存于世的基本标准,住房是人类能够稳定生活、进取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关系着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所以人民住房难的问题是亟需解决的,并且由于国家重点推行城市化,许多乡村居民纷纷进城发展,导致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现有住房标准无法满足这些人群,所以政府推出保障性住房,解决这一类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的问题,本文就以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政策和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路径分析

一、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一般凭自身力量无法购买住房的中低收入人群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由此可见保障性住房区别于其它住房的特点:1.保障性住房带有国家体制,社会机制,针对人群比较特殊。2.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3.保障性住房由国家制定与供给,其价格为了满足目的均是低于市场住房价格。

二、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

(一)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

时代在发展,国家的住房政策也顺应潮流在变化,针对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及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大致完成阶段。

初始阶段:1994年针对高收入职工家庭、中低收入职工家庭出售公有住房而推出的《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经济适用房’,随后推出《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对经济适用房做进一步的完善和管理,虽然对经济适用房作出了定义并做了相关的政策管理,但政策并未完全完善,有许多的漏洞。

发展阶段:1998年第一次有‘廉租住房’概念是出现在国务院的一则通知里——《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除此之外,丰富了经济适用房的相关规定,1999年为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而推出《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的概念,并从最开始的“高收入人群”转为“低收入人群”,并从公有住房,改为低收入者购买公租房,中收入人群购买经济适用房,而高收入人群购买此外的其他房型。

完善阶段:2003年之后逐步完善廉租住房政策,并转化市场,面向大多数人群是可以购买或租用商品房,而对于低收入人群可购买廉租住房。2004年便规定了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对象范围,2007年所出台的《廉住房保障办法》、新《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管理办法》可见住房保障制度的框架基本确立,并且落实了廉租住房的信息档案的规范、起用多种资金渠道保障廉租住房模式的发展下去。

大致完成阶段:在前几年廉租住房成为政府首要关心的对象,不止逐渐完善廉租住房政策,还为了是住房市场能够给廉租住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2008年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一面倡导消费商品房,一边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并规定开发商应顺应时代,转化市场消费房型和合理提供房价。

三、保障性住房路径分析

根据保障性住房侦政策不难看出其演变的路径,大致分为五种体系: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廉租房供应体系、公租房供给体系、现价商品房供应体系和棚户区改造住房体系。各个体系对应的保障对象不一样,而努力将供给与需求维持在小范围波动,是政府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带动经济发展,根据最新出台的政策,可以看见国家对于经济适用房开始降低重视度,转而变为廉租房,因此各个房地产也减少对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导致经济适用房每年都在下降,开工的面积也越来越小了。

在经济适用房建设比重下降的同时,作为政府的新宠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开始占据其主体地位,并且政府逐渐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规范程度,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法规。

主要变化路径可同上政策划分为三阶段: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比重下降、廉租房占主导地位。

1991年推出经济适用房,其目的是为解决住房困难的群众,1997-1998年,这段时期房地产正在发生结构变化,为了解决中收入群体买不起房这一问题,所以推出经济适用房,解决中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这一时期是经济适用房占主体地位。

1998年首次提出廉租房的概念,第二年经济适用房就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后面几年有回暖,在2005年达到饱和点,不再上升,至此进入廉租房时代,经济适用房开始走下坡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展开带动了中外投资,宣传、以及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基础,而这个时候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多数群众已经买的起经济适用房了,所以这个时候国家的扶持对象从中收入群体改变为低收入群体和最低收入群体,为了解决他们的住房需求,所以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仅一年的时间就多处400多万套的公租房,随后推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可以看出国家政府重心转为公租房,公租房已占据其主导地位。

四、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出现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是为民而生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民生问题,即住房问题,就从经济方面来看,保障性住房的问题是供给与需求的问题,政府需要稳定供给大于需求在一个范围,这样才能使价格不会上涨,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

(一)政策不够充分

参考国外公租房,美国因为体制和发展等原因,施行公租房较早,在1937年的时候就推出公租房的法案,随后不断推行制度与大力建设公租房,直到现在美国的公租房政策已经相对成熟,而我国保障性住房推行时间较晚,相对经验不够,所以可以适当学习美国的公租房政策,综合我国国情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

例如,虽然我国出台许多相关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但是没有一部严谨,系统、综合性高的类似美国《住宅法》一类的政策,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使得上下级政府之间联系容易脱节,进而导致执行保障性住房的权利时,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知识以文件和通知发布的,比较随便,执行效果也相对有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的事项而言差了许多。

(二)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公租房的推行时间较晚,陆续推出的不过一些相关的政策性规定,系统全面的法律保护根本没有,这就使得保障性住房在发展的时候容易走偏,加之我国保障性住房没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只是分配到住建部,这就容易导致任务派发混乱。

(三)分配不均匀

随着保障性住房的推广,受用人群增多,便出现许多滥竽充数的人群,在07年的审核中,发现三十二个城市中有十八个城市,超过一半的数量廉住房住户不符合政府规定的标准,违规住着廉租房、领着补贴,由此可见一纸法规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但并不能完全制约人们的行为,相应的监管制度需要立马开展,并且简化审定,核定程序。

(四)执行不到位

政府发型住房补贴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生计问题,而不是让一些偷奸耍滑钻空子的,在实际中,住房补贴从一个方面解决了部分人的生计,但另外一些人却拿着住房补贴做着其它事情。而大部分的廉住房呈空缺状态,极大的浪费了土地资源。且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廉租房不按照国家规定建设,占用保障性住房的公共资源,降低保障性住房的使用率。

(五)保障房分类不明确

保障房的供给对象随着政策的变化不断在变化,就有07年来看,其经济适用房的对象直接变为低收入困难家庭,但是廉租房由之前的最低收入家庭也变为了低收入家庭,这样就造成了,两者保障性房型与保障人群没有充分对应,看似好像都有明确的分界线,但实则两者内容都重复了,这样在分配上面容易导致保障人群及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解困惑,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结束语:在保障性住房里,时时刻刻都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等原则,确保信息的规范性,保护保障人群个体的权利,维护每个保障人群住房的平等性,在分配的时候也应该遵循公平原则,杜绝贪污腐败之事的发生。保障性住房的产生不仅体现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还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人权平等的重视,如今保障性住房有许多问题亟待改进,但是也要在不损害保障人群享有住房权的情况下合理的修改保障性住房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王迪.廉租住房,让居者有其屋——以廉租住房为重点,加快构建公共住房保障体系.当代经济.2008(6).

[2]王奉合.加快完善我国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2007(3):19-32.

[3]巴曙松,张旭,王淼.廉租房建设融资现状和创新趋势.国际融资,2006,(9):40-45

[4]李辉婕,张腾.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住房保障[J].生产力研究,2009(15):18-20

[5]李忠富.住宅产业化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

作者简介

孙志亮(1978年11月-),男,汉族,广西灌阳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房屋租、售、产权业务等工作

论文作者:孙志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浅谈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和路径分析论文_孙志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