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选择80例无典型特殊性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原则将8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综合防治措施。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与治疗后时的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脑梗死疾病;优质护理;临床应用
脑梗死是临床当中致残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临床中也被称作缺血性脑卒中,病历原理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神经损伤,患者会发生失语、偏瘫、偏盲等症状,临床统计发现有近80%的患者在治疗之后会存在后遗症,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存在严重影响[1]。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医护服务质量,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探讨优质护理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选择80例无典型特殊性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原则将8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72.35±4.2)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73.6±5.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多项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入选标准: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无任何其他内脏器官疾病;意识清晰,可以有效配合医护服务;对本研究知情,签署研究参与书。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是以用药指导、体征检测以及饮食指导等为主。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综合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尽可能的保障患者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与积极性,提高患者在康复护理方面的参与热情,保障整体护理效果;2、康复锻炼。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神经学症状无明显发展之后的48小时开展功能锻炼,实际操作为:先对患者实行肢体康复锻炼的相关宣教,让患者意识到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以及康复锻炼的效果,促使患者可以主动配合锻炼,每天为患者提供患肢软组织按摩,对于无法下床活动患者可以指导其每天用健康手臂按摩患肢,并逐渐开始起坐训练;3、干体重护理。通过各种途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宣教,包括相关疾病知识,饮食、行为及依从性干预,患者知晓干体重的概念和意义。至少每月协助医生进行阶段性干体重评估及动态调整,了解及掌握患者干体重数据,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干体重控制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参与干体重的评估,调整、有效控制干体重,使患者在住院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3%~5%等。对于老年和依从率比较低的患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饮食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控制必要性,促使患者自觉控制体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4、药物护理。护士掌握脑梗死患者常用药物,主要是以药物的种类、作用机理与使用方法为主。向患者及其监护人提供足够的知识,指导患者掌握常用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通过正确指导避免患者服药时间错误、漏服药、用药过量等风险;了解各种并发症,参与疾病自我管理。了解患者及其监护人掌握的药物知识及服药的依从性等情况,提高患者正确服药率。
1.3疗效观察
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与治疗后时的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采用Fug1-Meyer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评分等数据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分析和对比,计量检验数据均以均数方式表达,例如(3.5±2.5)。数据之间的对比采取P值表示,P<0.05代表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运动能力对比
3.讨论
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普遍且危害性较高的一种,是导致中老年人群体致残、致死的高占比疾病之一,发病速度较快同时病情发展凶险,在临床治疗之后患者仍然可能存在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因为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其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较为重要且复杂[2]。急性脑梗死之后患者在三个月内最容易实现功能的恢复[3]。
优质护理是一种帮助患者顺利康复的护理方式,其关键理念在于不影响患者疾病复发或引发额外损伤的情况下让患者尽早接受康复训练,从而提高训练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优质护理主要是为患者的机体功能的恢复提供帮助,让患者尽早接受运动,从而改善预后效果,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是恢复机体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4]-[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从医护康复角度来看,具备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式从,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减轻甚至预防后遗症的目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英.身心整体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4-17.
[2]谢玉艳.优质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世界中医药,2017,25(a01):269-269.
[3]舒亚梅,王秀容,喻明,等.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21(3):559-562.
[4]孙博,王高临,朱秀红,等.早期情志康复综合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情绪调节及康复护理依从性中的作用[J].贵州医药,2018,14(1):120-122.
[5]尚巍,陈韦.益气活血祛痰法联合中医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左心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3(2):145-148.
论文作者:李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统计学论文; 常规论文; 两组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