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中职生在工作岗位上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中职学校德育领域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和处世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来分析传统文化对中职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生;培养;行为习惯
前言:
从事多年中职教育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慨:我们学生的道德行为整体水平好差啊!不尊重别人、好逸恶劳、自私自利、自卑或自大、不爱学习、沉迷手机或电脑游戏等等。其实,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单纯存在中职生身上,很多青少年学生乃至成年人都存在上述不良表现,只不过我们身处中职学校,接触的群体是中职生,对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感触更加深刻罢了。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我不在这里赘述。但我长久以来一直有一个念头:传统文化的缺失,根植于内心之崇高信仰的缺乏是当前中职生乃至整个社会存在那些不良道德行为根本原因之一,心不端,行自偏。如果我们把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引入到中职校园内,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会对我们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诸多良好影响。本文以本校的案例来浅析传统文化对中职生行为习惯的影响,2012年9月,我们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德育实验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要求全校学生每天抽出二十分钟诵读通俗浅显的传统文化启蒙读物《弟子规》。那一学年我作为班主任,带着2011级多媒体1班的学生从诵读到背诵和默《弟子规》,并用《弟子规》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亲身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可对中职生行为习惯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正文
一、优秀传统文化能养成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习惯
《弟子规》有言: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我把此道理给学生阐述为:中职生一方面要重视动手实践的能力,一方面也要重视理论和文化课程的学习。如果只是单纯学习理论和文化课而不重视技能训练,这样纸上谈兵的学习肯定是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相反的,只是单纯重视技能训练而轻视理论和文化课的学习,就不可能让自己在专业技能领域中不断自我提升和成长,只能成为一个只知道依葫芦画瓢的模仿者。在学习过程,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较为宽松容易的学习目标,让自己有学习的信心,但在学习态度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不断学习,争取每天进步一点,很多以前不懂的理论技能就能水到渠成地掌握。
这样的道理给学生说透了,效果是切实有的,班级里原本在学习表现更好的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努力,而那些原本在中下游的学生在这种良好学习氛围的影响下,也有很多逐渐变得比以前更爱学习。有一个是明显的例证,班里有几个非常不爱学习的学生,之前连作业都不肯写,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变得愿意写作业了,虽然写的效果得不算好,但在学习态度上进步了很多,我在班上还郑重其事地表扬这几位同学的进步和全班同学的好表现。那一学期,我班全体学生都报名了学生自愿参加的计算机技能考试,是我们计算机系所有班级中为数不多全班都主动报名的班级。为什么这样不算高深的道理却能如此影响我们的学生,我想,或许是这种根植自己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更能感染我们的学生吧。
二、优秀传统文化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弟子规》里有很多教育人养成生活好习惯的道理。诸如: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老师的讲解后,很多学生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经典语句能开始反省自身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并自觉矫正自身一些不良习惯,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
班级学生在学习《弟子规》之前,有一小部分学生不愿意穿校服,私下攀比谁的穿着打扮更好看更贵重,甚至有个别女生还偷偷化妆,有些家境好的学生嫌弃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够精致可口,结伴经常去外面的餐馆吃饭,有时还偷偷喝酒。这些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学生在学习《弟子规》后,自己找我主动谈自己之前的一些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他们开始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并规劝身边关系好的同学也加入到养成生活好习惯的行列之中。班级的学生逐渐形成了崇尚简朴节约的消费观念,追求自然大方、青春阳光的生活行为习惯,整个班级的学生慢慢呈现出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
三、优秀传统文化能培养学生高尚的为人处世行为习惯
《弟子规》中劝人为善的随处可见,如: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等等。我经常给学生讲解《弟子规》这些经典名句,教育学生要多扬善弃恶,积德行善,要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多吃点小亏积大德,见贤思齐。
学生听多了,理解了,开始有些学生真的会开始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班级开始有四五个学生主动在不是自己值日做劳动卫生也帮助值日的同学一起打扫卫生,后来这支队伍人数越来越多,第一学期期中过后,班级有十七八位同学每天都参与到班级做劳动卫生的行列,最后发展到他们每天都参与清洗教室、打扫卫生区,轮到要打扫实训中的场室和劳动区域割草时也从不缺他们的身影,他们积极主动,从无怨言。对这些同学的优秀表现,我非常欣慰,经常赞扬他们,我告诉他们,这些表现比班级评上“文明班级”更让我自豪和满意。在这种好风气的影响下,原来班级里有几个特别懒惰和滑头的学生在轮到自己值日的时候也不再像之前一样逃跑,虽说他们也不会主动帮忙别的同学,但也开始向好人品的方向发展。
这些具有优秀的为人处世行为习惯的学生在走上岗位上,绝大多数都受到了单位的青睐和重用,得到用人单位的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这些走上工作岗位受到重用的学生在后来与我联系时也会经常说起《弟子规》让他们受益匪浅,传统文化的魅力可见一斑。
结语
我想,如果中职学校能加大力度推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形成长期性机制,系统化地把传统文化由浅入深,分阶段长期推动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开展,在班级德育管理甚至在教学中形成系统性的德育教育模式,相信会在更大范围更高的程度培育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优秀的传统文化比起来优秀的外来文化来说天然有着更强的亲和影响力,优秀的传统文化确实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中职生更加容易接受传统文化德育熏陶,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和为人处世行为习惯。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学校没继续推行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甚是遗憾。这也让我更坚定的相信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斩不断的精神信仰血脉,是任何苦难压不垮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脊。在这个新时代里,国家和党中央发出文化自信的号召,我们更有理由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把传统文化去芜存菁,在新形势下把传统文化当代化,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塑造出我们中职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出我们中职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清·李毓秀原著.李新路编.弟子规[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赖华(1978.10-),男,江西赣州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政治一级教师,工作单位: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普宁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论文作者:赖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中职论文; 学生论文; 优秀论文; 班级论文; 弟子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