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相对于传统的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轻度中度高血压疗效更加,而且对于患者肝肾功能以及其他方面的副作用影响较低,耐受性好,适合选用为治疗轻度中度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关键词;硝苯地平缓释片 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随着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高血压的患者也随之增加,作为一种“无形的杀手”,高血压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如不良好的控制血压,会引起患者一系列严重的病变,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本文就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做研究,旨在探讨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问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1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36人,女性24人,年龄在41~72岁,平均年龄为54.36±2.72岁,平均病程为4.36±0.22年。对照组中男性39人,女性21人,年龄在42~72岁,平均年龄为53.86±2.68岁,平均病程为4.41±0.22年。两组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治疗,方法为:初次口服10mg/次,根据患者情况可酌量减少至5mg/次,一天二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25mg)联合治疗:首次选用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与性别、年龄及种族无关。2周内出现抗高血压作用,4周后作用达最大。未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日剂量可增至160mg或加用利尿剂[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收缩压下降程度判断;显效:患者DBP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有效:DBP下降未达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无效: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动。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6例(58.9%),有效20例(33.4%),无效4例(6.7%),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显效33例(56.4%),有效14例(23.3%),无效13例(20.3%),总有效率为79.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2例,头痛乏力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相同症状相同例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体检、离子、尿RT、血RT等检查时未发现明显异常患者。
3讨论
高血压在我国是多发病,因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逐渐增多,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患高血压死亡[3]。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是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特异性、竞争性的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结合,通过阻断AngⅡ介导的生理效应,相关血管紧张素Ⅰ受体,使肾素血管紧张素受到抑制,血管平滑肌松弛,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缬沙坦还具有改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的相关作用,且长期服用,要去副作用低,对于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血尿酸水平。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通过阻断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的Ca2+的跨膜转运。抑制Ca2+内流,扩张心肌血管,血压下降,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状动脉平滑肌张力,避免血管痉挛,促进血管血流量增加,供氧量增加的作用。并且对于保护血管平滑肌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防止动脉硬化及左心室肥厚。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6人(58.9%),有效20人(33.4%),无效4人(33.4%),治疗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患者显效33人(56.4%),有效14人(23.3%),无效13人(20.3%),治疗总有效率为79.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2例,头痛乏力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相同症状相同例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缬沙坦相对于传统的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轻度中度高血压疗效更加,而且对于患者肝肾功能以及其他方面的副作用影响较低,耐受性好,适合选用为治疗轻度中度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参考文献
[1]丁绍祥.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9):18-19,24.
[2]肖磊.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608-609.
[3]廖益明,邓洁.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0):15-16.
[4]邵恒.评价硝苯地平和缬沙坦单用与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经济学效果[J].医药前沿,2013,11(23):363-364.
[5]马芸.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19):194-194,195.
论文作者:朱应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硝苯地平论文; 原发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血管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