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究论文_满伟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究论文_满伟

新疆新领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 832100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要点,然后研究了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最后列举了实际工程案例,探讨了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以此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深基坑支护这项技术关系到多个施工领域的发展,比如道路桥梁建设、地铁隧道修建、建筑物施工等,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工程项目的基础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相关单位在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着重提升对施工流程的重视度,并找到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正确运用方式,提高管理效果。以此才能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助力。

一、施工要点分析

从目前情况看,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在施工过程当中,其施工的要点大体包含了如下方面。

第一,在实施深基坑开挖工作时,施工人员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预先挖出1.5到1.8米的土方,并且控制好深基坑支护的位置,以此保障施工获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需要避免某些杂质对基层结构产生影响,破坏其稳定性。所以,相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对障碍物的处理,尽量将障碍物清理干净,以此保障施工规范。

第二,在深基坑支护工作中,有关施工单位必须健全并完善基坑支护体系,并且规定工作人员在进行基坑开挖的时候科学控制好周围井点的排水方式以及水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地下水浸入,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第三,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着重突出对施工管理技术的运用,这也是相当关键的内容。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提升对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争取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

二、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

(一)在施工前先做好勘察方面的工作

在建筑施工开始前,先要经历准备环节。在此阶段中,不仅需要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开展初步勘察工作,还需要针对目标支护工程实施专门的考察。在实践操作中,不同场地的地质情况也有所差异,所以应当结合施工勘察的主要目标,综合其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评估。比如充分考虑其地层构造、实际施工的地下水位等,正确评价其土体,再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其中最关键的是,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仔细检查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并重点考虑到施工对其所产生的震动力影响。有的施工单位在深基坑支护工作开展时,可能会碰到支护结构和原定设计出现差异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施工进度。所以,施工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施工时,应该全面考虑到地下水调控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再由此开展检测工作,确保勘察质量。

如果勘察时受到较多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实际情况难以同设计方案相吻合。则工作人员就要和设计人员互相交流、沟通,协商好相应的解决办法,确保施工可以依照流程顺利开展。对于地下水进行监测时,必须要设置好固定的周期,保障现场一直有专门负责人开展监测工作。此外,还要拟定检查的具体周期,每次检查过后都要做出完善的记录。

(二)做好止水问题的管理工作

在深基坑支护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止水问题的处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第一,在开展实际工作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地下水来源相对复杂的特征,规避地下水所带来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这类水源是由承压水、雨水、上层滞水以及渗漏管道水所组成的,因此必须综合处理好降水与排水的有关问题。不少地下水的渗透位置,产生了地表下陷的问题,这便是由于地下水的影响所导致的。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必要的人工降水法,并运用该方法大幅度减少深基坑支护结构所需承受的压力。进而可优化土质条件,确保施工工作科学有效开展。

第二,在对止水问题进行管理时,应当注意避免发生持续性抽水的现象。并在高水位地带采用帷幕止水法,让其发挥出挡水的功能,以此提升建筑施工质量。

第三,可以运用粉喷深层搅拌法或是压力注浆法,针对总体施工质量进行提升。此外,还要着重强调对深基坑周边环境所开展的调研工作,以此完成对止水问题的良好控制。

(三)对深基坑周围的地面进行保护

在岩土工程开挖过程当中,其深基坑周围的地面可能会受到一定破坏,因而一定要对其采取适当的保护工作。工作人员要作好安排,科学开展现场周围地面的保护工作,确保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假如地面有水渗入到深基坑的缝隙当中,那么此时支护结构就很容易会产生移位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一定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将裂缝填补好。之后,还要对地面的水流进行疏导,促使其能够流向其他位置,进而避免深基坑遭到水的侵蚀。

(四)避免产生极限破坏

对于深基坑支护工程而言,其比较容易发生一些极限破坏情况,比如综合土体失衡、基底移位、结构遭到破坏、承载力丧失、锚杆抗拔失效等等。实际上,挡土位置的局部变形会引发周遭设备及建筑物损坏的情况,其也是具有破坏性质的极限状态。现阶段,我国不少城市的高层建筑都有地下室,而地下室的层数在1到3层左右,极少有达到4层的情况。基坑的深度大约是1层5米,2层9米,3层12米。如果是悬臂石挡墙,则其结构多是用于深度7米内的基坑中。如果基坑具有较高深度,则只需采用单支点或是多支点的形式,以此完善深基坑的支护。

三、施工案例分析

例如,某项目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强对技术质量的管理,首先开展了水文调查工作。相关人员勘察了第一层到第三层的水位埋深,得出其具体数据为1.2米、9米、22米。且水位标高分别是45米、34米以及26米。之后,工作人员结合以上数据,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结构展开了科学设计,从而使工程质量得到了提升。另外,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时,为了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该单位的有关监督部门在实际操作中把“5cm”作为了具体指标,针对桩中心偏差值以及护筒中心偏差值,展开了科学而严谨的控制,使得泥浆比例被很好地把控在设定数值范围内,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施工状态。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钢筋安装是否正确合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总体工程质量。因此,该项目的施工人员在实践操作中,尤其注重对钢筋的安装环节进行管理和规范。把混凝土的埋深控制在2米以上,同时确保桩头超灌1米左右,以此优化施工质量。另外,这一项目还重点采用了锚杆支护技术。其是在深开挖的地下室墙面和未开挖的基坑立壁土层上钻出孔洞,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以后,再将孔的端部钻大,使其变为柱状。然后朝孔洞中加入抗拉材料,例如钢丝束、钢筋、钢绞线等。最后注入水泥,使其能够和土层紧密结合,最后便构成了具有很强抗拉能力的锚杆。该方法提高了此工程项目结构的稳定性,节省了不少材料和施工设备,使得施工的经济效益和进度都获得了改善,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结束语:

当前社会经济持续进步,深基坑支护技术也获得了一定提升,而相关的施工问题则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为了确保我国建筑领域的竞争能力可进一步增强,相关建筑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都应当注重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妥善运用,并从勘察工作、止水问题管理、周围地面的保护以及极限状态管理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丁明亮.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城市建筑,2013,02:141+234.

[2]赵晓刚.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01:99.

[3]陈元山.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159.

[4]韦希斌.探究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门窗,2016,05:111-112.

[5]曹雄伟.试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6,09:86.

论文作者:满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究论文_满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