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国深层经济问题的三条根本途径_市场经济论文

解决我国深层经济问题的三条根本途径_市场经济论文

解决我国深层次经济问题的三大治本之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深层次论文,之策论文,经济问题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我国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0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700美元。然而,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日益突出的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如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的趋势显现;权力进入市场领域,腐败现象严重;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统筹城乡、地区发展的压力加大;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约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也引起了学术理论界对改革的反思。在我国思想理论领域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一是有的人借反思改革传播怀念计划经济体制的言论和情绪,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二是有的人从个人利益和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出发,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科学内涵,企图在改革的旗帜下谋取个人私利或集团私利。目前改革正处在十分关键的时期。解决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必须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必须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

二、更加市场经济

面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有的人认为是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造成的,以此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和不公平联系在一起,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由此怀疑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市场经济真的会造成不公平吗?市场经济真的是目前这些深层次问题的根源吗?这是关系到改革基本走向重大的现实问题,必须从理论上搞清楚。

其实,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天生是和公平联系在一起的。就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来而言,市场经济不承认市场主体在身份、地位、民族、出身、肤色等等方面的差别,只承认对方是平等的拥有生产要素或产品的所有者。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产要素和产品,自主地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就市场经济的规则而言,市场主体不承认别的任何权威,只承认市场竞争加在他们身上的像自然力一样的作用,他们遵循市场等价交换的规则,在商品面前人人平等,在货币面前人人平等,在市场规则进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市场交易的起点而言,虽然每个市场主体占有的生产要素和劳动能力可能不一样,甚至可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但这种生产要素的不平等的占有与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关,只要人们承认这个国家的宪法,那么这种由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规定并由国家加以保护的财产占有上的不平等在这个社会就是公平的。公平必须放到一定的社会制度范围内去讨论。既然我们承认这个社会制度是公平合理的,那么由这个社会基本制度承认并保护的财产上的某种程度的不平等就是公平合理的。市场是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经济。市场按生产要素在经济生活中的贡献分配,奖励那些满足社会需要、节约经济资源、经济效率高的生产者,惩罚那些无视社会需要、浪费社会资源、经济效率低下的生产者。所以,就市场交易作用的结果看,对社会贡献大的市场主体可以先富起来。这些市场主体在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使自己富了起来,他们是通过对社会、对他人做出贡献而使自己致富的。而那些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往往是由于没有对社会做出贡献甚至对社会造成浪费和危害而遭到市场惩罚的。至于那些通过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方式致富的现象,不仅不是市场造成的,反而是违背或破坏市场精神的结果。

市场经济运行形成的收入差距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实现了市场效率和市场公平的统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作为路标,指出哪里最需要资源,此外,价格还激励人们沿着这些路标前进。市场主体在价格这个路标的指引下,把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价格作为公平的分配手段,又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了收入。通过公平的市场分配规则的奖优汰劣,众多市场主体在追求自己私人利益的同时实现了社会利益。即使人们进入市场时占有的客观生产要素和主观生产要素是相同的,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也会产生差距。我们不能以市场初次分配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会产生收入差距,就认为市场初次分配仅仅注重效率,而不注重公平,事实恰恰相反,市场初次分配导致的效率提高是通过公平的市场规则加以保证的。劳动者的收入体现了劳动努力的差别,商品的销售价格反映了商品质量与功能,专利制度、科技成果入股等财产保护方式实际上是对创新的奖励……如果不让价格来影响收入分配,哪来资源配置的效率呢?市场经济不仅注重效率,而且注重公平,实现了市场公平和市场效率的统一。市场效率体现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市场公平体现在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遵循着同一的原则。公平和效率统一于市场初次分配过程中,体现在初次分配形成的差距中。

当然,由于市场活动具有外部性,不能很好地使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统一起来,同时由于市场奖勤罚懒,初次分配的结果会出现收入差距,但市场经济的这些缺陷可以通过一定的社会规制来解决,可以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加以限制。我们不能以市场经济存在某些缺陷就否定市场经济这种人类文明的伟大发现。

目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确实与市场经济有关,但主要不是市场经济造成的,反而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结果。这些深层次问题和市场的关联主要有三种情况:(1)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有关。比如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泛滥;权力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无序;商业贿赂盛行,公平交易失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市场的功能受到损害,因而使市场配置资源既不能实现公平,也不能实现效率。(2)与市场经济的缺陷有关。比如,市场的外部性导致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不一致,使得某些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收益由私人获取,而成本则由社会承担了。这在化工、煤炭等污染严重的行业和资源性行业中情况特别明显。又如,市场经济中的垄断者能够利用垄断地位获取垄断收益而使自己先富起来,而我国一些存在自然垄断或行政垄断的行业长期以来凭借庞大的国有资本和强大的行政资源甚至有利于自己的行政法规垄断市场,确实获得了垄断利润。(3)与市场经济的越位有关。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本来是由社会或政府来办,而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市场化的范围过广,让市场办了许多不应该由市场办的、市场也办不好的事。这三类问题的解决只能靠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一是让市场到位。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健全价格机制,加强市场管理,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使越位进入市场的行政权力退出市场。二是给市场补位。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限制和减少市场的缺陷。三是让市场退位。让市场从那些它不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退出来。惟有更加坚定不移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基础性作用,才能实现市场公平和市场效率的统一,从经济体制上消除产生某些深层次经济问题的根源。

三、更加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不能独立地存在,它必须要和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产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特殊的社会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占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必然要对市场经济产生影响和制约,使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制度性质。从一般意义来说,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使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管理和生产成果的社会共享,而生产成果的社会共享则更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必然要在直接生产过程、交换过程、分配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体现出来,并和其他社会经济形态相区别。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层次上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必然要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上体现出来。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生活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在经济生活中体现得还不是很充分,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深层次经济问题的根源之一。就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来说,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仍然没有充分享受参与企业决策、参与企业管理、参与企业、监督、参与企业剩余分享的相应权利,劳动和资本仍然存在着利益上的对立,劳动者没有成为直接生产过程的主人。在交换过程中,劳动者仅仅作为自由的劳动力所有者进入市场而与资本相对立。在我国劳动力比较富裕的现阶段,劳动力所有者在交易过程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平等的交易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在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过程中,一些具有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地位的经济单位或行政部门利用掌握的资源和权力侵害其他交易主体的利益。在分配领域,政府对市场初次分配的管理还不是很得法,不是很得力,因而使市场初次分配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对于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政府代表社会利益进行的再分配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人民群众没有充分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消费领域,一些人为富不仁,花天酒地,过度消费、奢侈消费、非法消费,而一些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和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还存在困难。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层面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规定性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的中观层面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规定性电得到了较好地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政府代表社会利益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但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微观层面——企业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仅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劳动者仍处于雇佣劳动者的地位,就是在国有或国有控股参股企业里,劳动者也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工资劳动者。他们不能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机制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缺乏一定的途径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在企业改革方案的设计上、在企业治理结构的设计上、在企业法律法规的制定上都缺少相应的制度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劳动者仅仅是劳动力所有者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应该通过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在企业里反映出来?社会主义的性质如果不能在直接生产过程表现为经济关系,不能通过再生产过程再生产出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那么,这个社会就有可能演变为其他的社会经济形态,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所以,改革发展到今天,我们一定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在改革方案的设计上,在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上,在处理企业的劳资关系时,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我们的改革开放真正做到既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又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获得解决深层次经济社会问题的不竭动力。

四、更加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进行的前无古人的伟大实验,中国的基本国情必然要对这个实验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符合基本国情的经济体制才能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这样的历史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基本的规定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的基本国情以及由其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必然使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如发展公有制之外的多种经济成分和消灭剥削的矛盾;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劳动就业市场化和农村大量劳动力需要转移的矛盾;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下和经济快速发展引致的对资源大量需求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市场经济内在属性的矛盾,等等。

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由其制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遇到的新矛盾,特别是对这些新矛盾的解决必然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特色有的已经形成,有的正在形成中。第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由于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既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全社会所有制,更不是私有制,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以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公有制为基础,又不以私有制为基础,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一特色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制约经济体制的结果。

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任务非常繁重;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代表全体劳动人民支配归全体人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在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后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改革是一场牵涉亿万人民切身利益的革命,这场革命必须有代表中国人民最高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党和政府来领导。这些国情使得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转过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高效率的廉洁的政府。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高效率的廉洁的政府,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之上。中国有9亿农民,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问题。中国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是一个漫长的艰苦过程,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适应二元经济结构的要求,要谋求二元经济结构之间矛盾的化解,而不能采取剥夺农民,削弱农业,遏制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必然使得收入差距悬殊,出现“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的两极分化。而收入分配悬殊和两极分化的最终结果就是社会动乱。所以,收入差距悬殊和两极分化绝对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正确处理市场经济引起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主义要求的成果共享的关系,既要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悬殊;既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勤奋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限制收入差距过分悬殊,鼓励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从中国目前面临的情况来看,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地研究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结构上具有其既不同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独特规定性。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是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深化改革,正确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的基本出发点。毛泽东同志正是依据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正确分析,才为我党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路线提供了基本前提,才领导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我们党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种国情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特定的社会形态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基本规定性。只有我们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社会形态的特点,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才有可靠的前提。如果我们仅从书本上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出发,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就一定会在实践中遇到挫折。

我们的改革以市场经济为基本取向,我们的改革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里进行的。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还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更要研究中国国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影响,研究更加重要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改革。我们既不能用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去代替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也不能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而忽视市场经济的普遍性。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包含市场经济的普遍性,又包含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还包含受中国国情制约的个别属性。更加市场经济、更加社会主义、更加中国特色,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经济问题的三条治本之策。

标签:;  ;  ;  ;  ;  ;  ;  ;  ;  ;  ;  ;  ;  

解决我国深层经济问题的三条根本途径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