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下半年农业形势与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_农业论文

1994年下半年农业形势与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_农业论文

1994年下半年农业形势与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下半年论文,农产品论文,走势分析论文,形势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春以来,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了一再强调并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农业出现升温趋势,农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一是夏粮和早稻获得丰收。据全国13个夏粮主产省抽样实割实测推算和12个夏粮非生产省统计,今年夏粮总产量仍达到1040亿公斤,是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丰收年。

二是棉花生产丰收在望。据农业部统计,今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81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增长9.6%。

三是油料生产形势基本正常。夏油产量达742万吨,比上年增加48万吨,增长7%。

四是糖料生产出现恢复增长势头。今年春播糖料面积达到2575万亩,比上年增加121万亩,增长4.9%。其中甜菜面积975万亩,比上年增加135万亩,增长13.8%。

五是畜牧业和水产业生产形势也基本正常,人民群众的“菜篮子”日益丰富多样,各地副食商场和菜市场购销两旺。上半年肉类产量达到188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1%。

六是农民现金收入增加较快。今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不包括储蓄、借贷现金收入)为55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4元,增长32.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3%,较上年同期实际增长幅度高出6.3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段时期。目前农民现金收入对农民总收入的贡献份额已达到68.6%,农民收入增加较快,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促成的:其一是非农产业收入增加。农村居民上半年从各类企业中取得的人均劳动报酬为10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元,增长114%;其二是出售农产品收入增加。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出售农副产品现金收入为26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4元,增长31.6%。其中,出售种植业产品现金收入126元,增长47.8%。出售粮食现金收入增加尤为突出,人均出售粮食77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38.6%,而出售粮食金额却增长91.2%。粮价调整给农民带来了明显的收入。

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出现转机不仅表现在粮、棉、油、糖、畜牧和水产等生产出现升温,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市场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空前强烈。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广大农业生产者已经开始自觉走上了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路子上,从而使我国农业正在经历着一场从单纯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历史性变革。在今年水稻种植面积中,各地都明显增加了优质稻的种植面积。上半年猪肉产量增长10.3%,而牛羊肉和禽肉产量分别增长31.7%和33.8%,牛羊禽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因而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2个百分点,肉类产品结构明显优化。烤烟生产经过连续3年“发烧”之后,今年开始降温,春播面积比上年减少26.8%。农业生产出现升温趋势,农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是由农业发展外部环境有所改善所造成的。

一、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诸多远虑近忧问题,仍大量存在,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深刻化,下半年农业形势不容乐观

如前所述,今春以来我国农业虽然出现升温这一令人欣慰的趋势,但促成这一趋势的最主要因素是政府的政策力量,因而处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我国农业,其正常“体温”尚未形成。这又表现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诸多远虑近忧问题目前仍大量存在,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深刻化。从远虑来看,当前农业问题主要表现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短时期内还难以建立健全。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业(主要是大宗农作物种植业)比较利益低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种粮种棉)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切实提高;二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农业的企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进展艰难;三是农业市场体系不健全,尤其是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四是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要求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习惯于用传统的行政手段来解决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从近忧来看,农业问题更是纷呈杂出,足以使每一位关注我国农业问题的人士感到不安,体会出下半年农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这里撇开远虑不谈,主要谈谈直接影响到下半年农业收成的几个近忧问题。

(一)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回升仍不理想。农业部不久前综合历年情况,公布了一个信息: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已跌至警戒水平。就目前农业生产条件与能力,要保证全国人民吃粮、工业生产用粮和国家储备,粮田面积须保持在16.5亿亩以上。然而,我国粮田面积已经连续4年减少,1993年比1990年减少4400多万亩,降至16.6亿亩。今年各级政府虽然反复强调要稳定粮棉面积,但各地反映粮食面积仍然下降。据农业部的统计,今年粮食播种面积与上年相比一下子又减少了4000万亩,只有16.2亿亩。这对全年粮食产量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粮食单产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今年粮田面积减少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粮食消费量约占全国的60%,这就加重了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和地区平衡的难度。棉花生产经过两年的大滑坡,播种面积已降到70年代水平,总产量下降到80年代初的水平,已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从而使棉花生产的恢复性增长成为今年农业升温的主要表现之一,但是,棉花还是没有完成9000万亩的计划种植面积。从目前形势看,即使棉花单产有所提高,棉花总产量也难以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不足,价高质次,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混乱。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我国农业的增长已经愈来愈依靠于物质投入的增加。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工业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不能适应农业增长的这一要求。近些年来,农村中流传着“四十年代保延安,九十年代保碳铵”这样一句话,由此可见化肥供应的紧张程度。这一状况,在今年上半年表现也很明显。今年一季度,全国化肥、农药和柴油供求缺口分别达到12.4%、6.0%和19.1%。目前,各棉产区纷纷反映化肥供应不足,直接影响到棉花的丰产。国家技术监督局今年一季度对22个省(区)216家企业生产的十类353种农资产品所进行的质量抽查表明,在所抽查的产品中只有157种是合格产品,合格率仅为44.5%,不到一半。与此同时,各地普遍反映农资价格上涨太猛,农民难以承受。上半年全国农业生产资料综合价格指数达118.4%,优势化肥和紧俏农资涨价幅度更大,碳铵、尿素和柴油等涨价幅度都在20%以上,一些粮棉主产区更为严重,从春耕到现在,化肥等农资价格反复上涨,大大冲抵了粮棉调价带给农民的利益。面对猛涨的农资价格,农民对农业生产只能是“望价止步”,减少投入,甚至不投入。造成农资价格上涨过猛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渠道混乱,经营环节过多。国务院为此在8月中旬召开了全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了要组织好农资总量平衡,减少流通环节,整顿流通秩序,降低流转费用,从而降低并稳定化肥等市场供应价格的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目标并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对今年农业生产来说已为时过晚。

(三)农村经济政策落实难度加大,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刺激作用减弱,“口农业”难以改变。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这些政策都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很强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巨大的效应。现在的问题是有相当多的政策措施至今还没有得到落实。政策措施的不到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些似曾相识的农业问题在下半年将会再度出现。造成政策措施不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首先是农业发展的大环境。尽管现在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工农业总产值80%以上,但是依靠农业哺育工业的传统经济体制与发展战略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这样,在既要保持国民经济较高的发展速度,又要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还要保持全社会的稳定等数重压力下,面对刚性化的城市利益,相当大部分的改革风险与成本就只能由农村来承担,由农民来承受。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政策无疑敌不过体制,一些要求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支持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当然是很难落实。其次是县、乡两级党政领导的状况。抓农业生产,关键在于这两级,因为各项政策措施都要通过他们去落实。而现在全国有相当多的县、乡正在为发不出工资伤透脑筋,哪有精力和财力去发展农业生产?就连经济比较发达的山东省,目前还有2/3的县即使按原工资标准都不能正常发工资。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不少地方拿农口机构开刀,对农口机械,尤其是农技推广部门停拨正常的事业经费,导致农口队伍不稳,人心涣散。再次是农业工作机构的状况。一方面是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农业宏观管理体系不顺,缺乏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运作要求的统一的机构来进行农业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是农村改革热情减退,没有80年代那么高。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使得政策措施只能停留在“口号”上,从而使得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加强”中不断削弱,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在“缩小”中重新拉大,农民的利益在“保护”中受到严重侵犯。

(四)农业自然灾害较为严重。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近些年农业抗灾防灾能力又有所下降,自然灾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先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干旱,接着是南方地区反复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此后东北局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涝灾。进入7月份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发生了大面积严重旱灾。今年全国发生的伏旱比同期最旱的1992年还重,受旱面积是多年同期平均值的2倍,受旱严重的安徽、江苏两省是1934年以来伏旱最严重的一年。据初步统计分析,仅上半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累计5.16亿亩左右,成灾2.82亿亩,绝收3100万亩,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5600万亩、3100万亩和1500万亩。进入8月中旬,全国旱灾发生面积已达2.68亿亩。总的来说。今年自然灾害对农业收成将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下半年农业形势的因素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可谓喜忧参半。我们认为,对下半年农业形势既没有理由盲目乐观,又没有根据过分悲观,而必须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下半年农业形势将保持基本的正常状态,农业仍将在预警范围内运行,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不会产生严重的“拖后腿”问题。具体来看,今年全国秋粮播种面积10.61亿亩,比上年有所减少,目前除江苏、安徽、河南、浙江和湖北等省反映旱情较重外,大部分省区6、7月份雨水多,气温高,秋粮普遍长势良好。只要各粮食产区积极挖掘潜力,努力扩大晚秋作物面积,加强管理,主攻单产,秋粮总产可望取得恢复性增长。棉花生产丰收几乎已成定局,只要继续抓好秋棉田间管理,加强第四代棉铃虫的防治,棉花单产和总产均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牧、水产业以及“菜篮子”农业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

综合历年资料和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预测,199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在4.5%左右,是农业生产增长较快的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在5.5%左右,为近几年来增长速度最高的年份;粮食总产量将比上年有所下降,减产幅度在100亿公斤左右。1994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问题大于农产品供给问题。根据小康目标的要求,到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200元(1990年价格),90年代每年要递增5.7%左右。由于前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仅为2%左右,这就要求从1993年起平均每年要递增6.6%左右,今年即使达到5.5%,仍然偏低。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上的主要问题也仍是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结构问题大于总量问题,而结构问题本身又包括品种结构与区域结构两方面问题。

二、下半年农产品价格基本走势分析

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以城市居民难以承受的强劲势头上涨,引起了决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为什么今年农业生产形势基本正常,而农产品价格却以异乎寻常的势头上涨呢?为了阐释这一现象,我们首先必须分析出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成因,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农业生产形势和下半年农产品价格的基本走势。

从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势头确实很强劲。从表一可以看出,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食品类价格指数月月超出消费品价格总指数,特别是粮食、肉类和鲜菜产品,涨势更为强劲。8月份粮食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60.2%,肉类比上年同月上涨48.1%,鲜菜比上年同月上涨49.1%,分别相当于同期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涨率的2.22倍、1.77倍和1.81倍。如果说,表一月度同比指数由于受“翘尾”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反映今年农产品价格走势的话,表二则可消除这一影响。从表二可以看出,消除“翘尾”因素影响之后,农产品价格仍呈全面高幅递增态势。

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今年农产品价格以如此强劲势头上涨呢?现在有不少人把这个因素归结为农业生产滑坡。他们认为,前两年工业的高速增长、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造成了对农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量农田粗放经营,甚至抛荒,再加上今年以来农业自然灾害频繁,从而使今年农业的供给能力大大下降,供不应求拉动了农产品市场价格迅猛上涨。我们认为上述情况确实存在,供不应求也确实是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甚至可以说不是主要因素。因为今年供求关系比较紧张的只是棉花,食油,食糖和猪肉等少数农产品,而且供求关系最为紧张的棉花,国家一直没有放开其经营和价格。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农产品价格这一走势的呢?我们认为,除了部分农产品供求偏紧拉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这一因素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

表一

35个大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以去年同月价格为100)

总指数 食品肉类蛋类水产品 鲜菜

1月

123.2 124.6

122.4

112.8120.7 134.1

2月

125.9 139.9

131.7

119.3137.0 153.5

3月

124.5 136.9

129.8

110.7130.2 141.1

4月

123.2 135.7

130.4

107.8124.6 128.3

5月

121.8 137.9

130.8

109.5120.9 118.5

6月

122.7 152.0

134.9

111.9118.6 116.7

7月

124.2 157.8

140.0

109.7117.0 129.7

8月

127.1 160.2

148.1

114.8118.2 149.1

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表(1994年9月19日)

表二

规格,等级

每公斤平均价(元)

比年初(%)

面 粉 富强粉2.12 134.18

粳 米 标 一2.71 163.25

籼 米 标 一2.18 137.11

花生油 二 级9.84 112.33

菜籽油 二 级9.18 129.91

猪 肉冻后腿肉

9.90 118.56

猪 肉鲜后腿肉

14.20144.46

1.零售物价总水平快速上涨,牵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新时期,国民经济市场化和货币化的速度很快。在这种情况下,受结构变动和体制变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去年零售物价上涨13%,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14.7%。今年以来,市场物价在去年高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攀升,1-7月份,全国商品零售和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20%和22.4%。作为整个市场物价的一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也必然随之上涨。就农产品价格上涨与整个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关系来说,应该明确这一点,并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整个物价总水平上涨,而是整个物价总水平上涨迫使农产品价格上涨。

2.国家上调粮食价格,刺激了整个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迫于物价总水平在高价位上持续上涨的压力,国家对于粮食这种特殊的商品,只能采取调价措施,今年6月10日主要粮食收购价格平均上调幅度达40%。由于粮价在农产品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而且粮食零售价格已经放开,这样粮食收购的上涨必然带动粮食销售价格及其它相关农产品和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否则就会出现新的价格扭曲。更为严重的是,每次规定粮食定购价格上调,只是纸上谈兵,市场粮价早已涨在规定的价格之上,国家调价政策的出台对粮食价格的上涨,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国家从今年6月10日起将小麦合同收购价格提到1.00-1.08元/公斤(以中等花小麦为标准),与上年合同收购价相比,提价幅度达40%以上,这只与当时小麦出省价格基本持平。这样,产区经营者为维护自身合理利益,必然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外销价格,从而推动小麦总体价格上扬。

3.市场管理无序,助长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产品作为商品一般要经过收购--批发--零售三个环节,才能走到消费者的餐桌上,农产品因此也就形成了收购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三种市场价格。今年以来除国家规定较大幅度提高粮棉等收购价格外,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主要表现在零售价格上。而农产品零售价格的上涨,主要又是市场管理无序所造成的。农产品作为居民消费的最基本必需品,如果零售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就极易形成市场垄断价格,给一些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和哄抬价格提供可乘之机。在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现阶段,原有的国营粮食、副食和蔬菜部门已经既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继续发挥其流通主渠道作用,这些部门或是退出农产品市场,或是因负担沉重而无力竞争,只能勉强维持,或是让个人承包经营,而私营企业和个体商贩则乘机大举进入农产品市场。私营、个体商业大举进入农产品市场,一方面方便了居民生活,活跃了市场,另一方面也给市场管理提出了新的巨大挑战。在变化了的农产品市场面前,我们的市场管理机构或是显得手足无措,无从管理,或是只管收费,不问管理,甚至错误地认为搞市场经济不需要市场管理和市场价格监控。这样,通货膨胀和国家上调粮棉价格就大大诱发了农产品市场各市场营销主体的预期涨价心理,在几乎没有什么市场规则约束的条件下,农产品垄断价格自然形成,各营销主体,尤其是个体商贩,漫天要价,相互攀比,推动着整个农产品市场价格节节上涨。例如,今年以来各地的蔬菜批零差率大都在50-10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300%,而正常的蔬菜批零差率只在30%左右。

4.农产品成本急剧上升,推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与农产品市场相比,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更为混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势更为凶猛。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农业还只是一种极其低级的农户经济,企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很低,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承受和消化能力很弱,因此农民对农产品价格上涨感受远没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那么深刻。难怪不少农民抱怨道:“粮食价格先说涨而不涨,农资价格说不涨而老涨”;“我们吃下去的是市场经济,吐出来的却是计划经济”。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价格也迅速上升。此外,现阶段农业生产单位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中介组织和辅助组织,农民的自组织程度很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一直在上升着。所有在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商品农产品成本的提高,也推动着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上涨。

5.农产品区域结构失衡,拉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密集,非农产业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消费水平也高,又加上流动人口多,致使近些年来南方地区农产品(主要是粮棉)自给能力下降,昔日“南粮北调”已变成“北粮南调”。而且由于体制因素的影响和交通运输“瓶颈”的制约,全国性的农产品统一市场尚未形成,农产品区域间流通往往受到很大的阻滞。当某种农产品丰收时,农民卖难,产区经营企业外调难;而当某种产品减收时,农民惜售,则出现收购难。总之,难以形成一个较好的购销秩序,往往是各种“大战”频发。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抬高了销区农产品价格,而销区价格的上涨,又必然反过来带动产区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成全国性的价格上涨。

6.大中型国营养殖场亏损严重,城市近郊蔬菜、副食品基地征用、撤并较多,削弱了政府平抑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能力。我国大中城市的副食品生产长期以来都是以国营养殖场(养猪场、养鸡场和奶牛场等)为主,放开价格和经营渠道后,一些主要副食品生产和价格风险基金制度还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在生产资料大涨价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大面积出现亏损现象,于是纷纷缩小饲养规模,甚至停产半停产。城市近郊农产品基地被征用、撤并,一方面直接减少了城市农产品的供给量,另一方面又间接提高了农产品的上市成本,因为从远郊、外埠调运,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

7.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扬,抬高了国内市场价格。1993年全球性谷物减产,国际市场粮价暴涨,加之国家取消了对进口粮食的补贴,原先靠进口部分大米满足消费需求的沿海地区,转向国内市场采购,抬高了国内市场价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首先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农产品市场的无序;农产品价格上涨虽然与农业生产有关联,但关联度不大;农业生产形势与农产品价格走势并不一致,供求规律调节生产与市场的作用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阻隔,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还远未完成。因此,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滑坡,农业生产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决不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以如此强劲的势头上涨。

以上我们对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成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其目的不是为了说明今年的农业形势,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寻求把握今后农产品价格走势的根据。从目前情况来看,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上述各种因素在短时期都还将持续存在着。因此,下半年农产品价格仍将在目前水平上继续保持上涨态势。

但是,今年的农业毕竟还是属于正常增长年份,随着秋收作物的上市,农产品供求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其它一些主要因素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物价总水平上涨将会有所减缓;国家调整粮价的连锁反应将会逐渐减弱;农产品市场管理与市场价格监控会加强;重要农产品的储备体系与风险基金制度将会逐步发挥作用;农资价格上涨势头将会得到初步遏制;农产品区域间调销将会相对顺利;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表明,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各种因素影响力度将有所减弱,有的甚至会明显减弱。

当然,从目前情况还可以看出,在特别强硬的行政干预作用下,并不能完全排除农产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回落的可能,但这肯定只能是暂时的,只会给以后农产品价格反弹留下更大的空间。因为行政措施在现阶段一旦成为最主要的措施,其作用只能是短时的,而非长久的,只能治标,而治不了本。尽管行政措施,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需的。

标签:;  ;  ;  ;  ;  ;  ;  ;  ;  ;  ;  ;  ;  

1994年下半年农业形势与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