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河西 300222
摘要:现阶段,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开展河道规划设计,坚持环境保护原则,实现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的有机融合,做好河道保护,对改善区域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具体落实方面,要做好生态环境优化,合理建设水利工程。
关键词:生态景观;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
引言:为了促进城市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将河道生态建设和景观建设相融合,促进了河道水面的净化,让城市的河道风貌得到了良好的开发。在城市河道工程规划设计中如何更好的将生态、景观和城市水利工程融合,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提升城市环境的关键。
一、规划设计原则
(一)坚持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比较悠久,从大禹治水到李冰父子治理都江堰,再到现代人们的水利工程治理,古人对水利的治理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今,人们在水利工程的治理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新的水利工程治理理念,其中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理念,也是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既要重视水利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又要促使水利生态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水利工程治理和开发
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城市生态平衡发展,提高城市环境的美观性。但由于在城市建设期间其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因而城市景观、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融合是城市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全面注意的问题。在景观、生态、水利工程融合的同时还要重视水利工程的治理和开发,将河道治理作为水利工程治理的基础,为城市建设提供合理的居住环境,也让城市建设与生态景观融合协调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人是社会的核心。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服务的对象也是人类。因此在水利工程的生态景观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城市水利工程的生态、景观建设,相关部门应该开通相应的渠道,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在群众积极参与下促使水利工程生态景观建设的全面发展。此外,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功能,可以将娱乐和生态保护有效的结合起来,提倡全民保护生态环境,进而促使水利工程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四)促进水利资源优势的进一步提高
在人类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大自然一直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水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的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对水资源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断增加,对人类用水造成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具体实施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建设期间,要加强水利工程资源的利用率,对城市生态进行全面的控制,进而促进城市水利景观建设[1]。
二、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必要性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环境又有所差别,且每个地区的建设特点均不一样,水利工程的分类比较多。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是水利建设,要想在整体上促进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使城市得到美化,就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加强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的融合。因此,在河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对于原生态的保护,同时用原生态的景观元素来确保城市水利建筑和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
为了使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更好地融合,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坚持几点原则:第一,功能优先原则。在保证工程所备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发掘工程潜力,注重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在整体上确保水利工程的功能多元化,不仅要满足城市的发展,也要确保生态平衡发展的需求。第二,生态性原则。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工程建成后确保工程的运行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整体性原则。使环境和城市的建设交相呼应,让生态建设、城市景观建设和水利工程协调一致。
三、实现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融合河道管理措施
(一)做好河道治理工作
开展河道治理工作,要结合河道的基本情况,明确水砂情况以及河道边界条件等,来采取治理措施,合理选择水利工程布局形式。考虑到河道治理工程量较大,极易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在设计治理方案时,要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积极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保证治理效果。除此之外,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实现对河道水质情况的动态化监测,掌握河道水土流失情况,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相应的处理[2]。
(二)加强垃圾排放的管控
若想实现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的有机融合,要从持续化发展角度出发,做好河道水污染治理工作。对于河流上游的企业,要加强污水监测和治理,控制污水排放,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于水系内的城市居民生活污水,要做到分类处理再利用污水。对于河道两旁的生态景观,要做好保护措施。同时要积极开展绿化工程。将河道规划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中,发挥政策和其他资源的作用,推动河道治理和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从防汛抗旱角度来说,河道疏浚是主要内容。只有保证河道处于正常的蓄水能力状态,才能够有效应对洪水问题,保证排泄畅通,促使城市持续发展。基于此,要做好河道整体规划。在规划设计前,要做好调查工作,明确河道现状,保证河流宽度,合理增加河道深度,确保河道改造后,其运行能力能够得以提升。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要从政策、监督管理、宣传等方面入手,采取系列措施,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做好污水治理工作[3]。
四、河道规划设计要求
(一)融合城市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
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水生态的建设与保护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河道规划设计过程中,需优先采用生态结构型式,有利于保护水生动物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水生植物的生存空间。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相融合,对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持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有深远的影响[4]。
(二)融合城市景观环境和水利工程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非常快,很多地方对水利工程景观的建设考虑不足,这直接导致水利工程的景观建设落后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许多地区为了扩展建设用地面积而采取填河造地的方式,致使河道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都被侵占,对城市的水利景观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所以在城市河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把城市景观和水利工程规划融合起来,这样才能为城市增添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可持续的新鲜血液。
结论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国的许多城市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对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为此,需要将景观环境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相融合,促使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利工程和谐发展,并从整体上促使河道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5]。
参考文献
[1]龚谦,马燕儿.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珠江水运,2016(10):14-15.
[2]郝立嵩.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初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316.
[3]倪立周.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融合项目的河道规划管理[J].低碳世界,2016(21):116-117.
论文作者:郭晓利,张雅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河道论文; 城市论文; 景观论文; 水利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