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价值分析论文_刘正莲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四川泸州 646300)

摘要:目的 探究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手术期行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79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39)与并行护理干预实验组(n=40),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手术期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护理干预;股骨头坏死;围手术期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femoral head necrosi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79 patients with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routine nursing control group(n = 39)and concur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n = 40).The results of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joint function score,complication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index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femoral head necrosi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can speed up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the patients and be helpful to the patients' health.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perioperative period

股骨头坏死临床多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纠正关节畸形问题,治疗效果较好。但由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多为老年人,其身体机能水平已经大幅度下滑,且可能伴有其他疾病,故在围手术期必须加强护理工作,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1]。为进一步提高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从护理角度入手,探究了围手术期行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79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39)与并行护理干预实验组(n=40)。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6~75岁,均数(63.3±5.2)岁,包括股骨骨折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髋关节脱位5、退行性关节炎8例,假体材料包括生物型22例,水泥型9例,混合型8例。实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6~76岁,均数(63.7±5.5)岁,包括股骨骨折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髋关节脱位6、退行性关节炎8例,假体材料包括生物型21例,水泥型10例,混合型9例。本次研究对象已排除严重脏器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认知功能正常,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订了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为病情监护、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实验组围手术期并行护理干预,主要对内如下:

1.2.1术前护理干预

(1)行基础疾病护理,预先了解患者过往病史等基础资料,并基于患者复合疾病,行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选用依那普利等药剂,降低患者血压。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做好感染控制于预防工作。对糖尿病患者,以二甲双胍、胰岛素等控制血糖,并叮嘱患者合理膳食,确保术前其血糖能够处于6~9mmol/L范围[2]。对心率失常、贫血等患者,控制其水电解质平衡。通过术前对患者复合疾病的有效控制,为髋关节置换术的实施打下基础,保障手术安全。

(2)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在不了解疾病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不良心理,为此有必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护理人员应该结合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以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病因、病情、术式及康复进程等,并为其讲解相应成功案例,增强患者信息[3]。对存在逃避疾病心理的患者,应该辅助其重构心理平衡,使其能够正确认知自身疾病,并防止其产生期望远高于显示的思想,避免后期由于落差过大造成心理问题,引导患者以积极的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另外,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使其给以患者更多的鼓励,避免患者产生是家庭负担的不良心理,并通过家庭的温暖促使患者树立起对抗疾病的信心。

(3)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辅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与准备事项,确保患者检查结果以及耐受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该于术前做好对患者的驯良工作[4]。主要包括呼吸训练、可少训练、排泄训练等,确保患者术后能够尽快适应,并做好备皮备血工作,同时要求患者于术前禁止食物与水分的摄入。

1.2.2术后护理干预

(1)加强病情监护工作,严密观测换张术后机体各项体征指标的波动情况,并做好手术创口检查工作,密切观察有无辅料脱落、渗血等问题,一旦出现应该及时处理,要保障引流管的畅通,同时做好对引流液性状的观察(颜色、流量等),当出现颜色加深或(和)流量增加现象时,要确定好患者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问题。当患者出现恶心、烦躁、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应该考虑失血性休克的可能,应该在告知医生的同时,做好抢救准备。同时,需要对患者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严密监控,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足指、患肢肿痛或麻木等现象,并观察末梢血流情况与皮肤温度,防止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当患者产生剧烈的疼痛时,密切观察创口处流血现象与皮温,并及时告知医生辅助其进行处理。

(2)行疼痛护理干预,要加强对患者疼痛问题的缓解工作,避免患者产生生理应急反应或不良心理,避免对治疗与护理效果产生影响。对此,可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考虑到术后8h疼痛最为严重,可想患者解释原因,确保患者能够理解疼痛为正常反应,并通过前期呼吸训练,引导患者通过调整呼吸方式缓解疼痛。辅助患者完成体位摆放,增强体位的舒适性,并利用视频或聊天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5]。当患者实在疼痛难忍时,可以告知医师,开具镇痛药物干预。用药后,应该密闭关注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以保障用药安全。

(3)行并发症护理干预,做好静脉血栓防控工作,并重点关注术后0.5~1d,密切观察患者下肢肤色、皮温,并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是否存在疼痛、麻木等问题,当患者产生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问题时,应该检验是否为肺部血栓,一经确定,则应立即抢救。为防止患者产生静脉血栓,可适当抬高患者下肢(一般抬高15~30cm),也可进行早期功能性锻炼。结合患者情况,辅助其穿弹力袜,并以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按摩。同时做到定期为患者翻身,对压力过重部位,可垫软枕,并做好床褥清洁工作。同时利用前期排泄训练,引导患者在床上排尿、排便,防止便秘。

(4)行饮食指导干预,由于患者术后需要长期无创静养,故肠胃功能可能存在减弱问题,故有必要加强膳食营养摄入控制,增强患者身体素质。前期食物应该以易消化流失为主,如牛奶、米糊等,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必要时可配以钙剂。当患者实物不佳时,可配以多酶片等辅助其消化,并鼓励患者多使用新鲜蔬果,增加纤维摄入,在维持膳食均衡的同时,提高排泄的顺畅性。

1.3评价指标

以Harris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水平,以GQOL-74评价生活质量,并对比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设定P<0.05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髋关节功能对比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水平均有明显提升,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3护理满意度组间对比

实验组满意计31例,基本满意计9例,未见不满意,满意度100.00%(40/40),对照组满意计11例,基本满意计19例,不满意计9例,满意度76.92%(30/39),实验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X2=26.091,P=0.000)。

2.4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计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2.50%(1/40),对照组并发症计深静脉血栓2例,压疮2例,便秘3例,发生率17.95%(7/39),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X2=13.002,P=0.000)。

3.讨论

股骨头坏死多由于骨折、骨质疏松或外力作用等引发的血运不畅导致,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目前临床普遍采用手术修复或置换股骨头,可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恢复效果与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为此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工作。目前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护理干预上,仍然没有统一的实施标准,但结合朱正玲,买瑞等研究成果[6-7],临床护理可从系统角度入手,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工作。陈岚等人研究表明[8],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水平等虽均有一定优化,但实验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代表围手术期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极佳,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综上所述,有必要加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工作,保障质量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构建起更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车晓琳.优质护理服务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4):104-105.

[2]王清凤.阶段性护理干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4).

[3]魏玲.老年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247-247.

[4]雪晴.股骨头坏死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3):311-312.

[5]郭小荣,蒋芙蓉,崔巧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头坏死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甘肃医药,2016,35(11):872-873.

[6]曹晓琴,董媛.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

[7]朱正玲,买瑞.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坏死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1):198-199.

[8]陈岚.护理干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261-262.

论文作者:刘正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价值分析论文_刘正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