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力资源全面开发的思考_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关于人力资源全面开发的思考_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对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力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人类刚刚踏进21世纪门槛之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人才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回首刚刚走完的百年历程,人类由重视物的资源开发到重视人的资源开发,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但是,新的世纪交给人类的一方面是资源短缺,环境退化,一方面是人口膨胀,消费扩张的双重压力。这迫使人们把眼光审慎地放在人力资源如何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上来,也就是从整体性上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笔者就此问题作些肤浅的思考,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内涵

人力资源开发不是人为的,是由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所规定的,这里涉及到人力、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概念。

人力因素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系统。我们把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称叫人力。人力包括四要素:体力、智力、知识、技能。体力是人体运动的功能、状态以及对一定劳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和消除疲劳的能力,表现在身体素质、营养状况、精神状态、忍耐能力、适应能力、抗病能力等方面。智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运用知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五要素,五者中最主要的是思维。知识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掌握的各种经验和理论。技能是人们运用知识经验并开展练习而习惯化的动作体系,外在技能如写字,内在技能如思维。人力的四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体力和智力。

人力资源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宝藏。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资源。人力资源的核心在人力,最关键的要素是智力。人力资源是一个宏观概念,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人力资源又是一个多质统一的概念,它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劳动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七种素质。这些素质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既有经济性,也有政治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对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开发形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指国家或组织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培训等活动,并经过与开发对象的有机结合,使特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发掘、有效发展与合理使用。

人力因素的多层性,决定了在对人力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抓住体力和智力这两个基本要素,还要兼顾两个要素的许多子要素。马克思曾经给劳动能力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P190)这里的总和并不是体力与智力的机械相加,而是对它们的一种有机组合。进一步考究这种有机组合,有另外一种因素起着作用,这就是劳动者既成的品德素质。如足球运动员有着强壮的体力,足球技术也过硬,战术意识强,但还需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把足球运动员的体力、智力以及诸子要素凝聚在一起,形成整体的与实在的运动能力。当足球比赛时,个体的足球运动员要与本队全体运动员协调一致,才能战胜对方。这时个体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扩展为集体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运动员的品德素质对发挥其体力与智力更为重要。运动员必须学会合作作战,且认真负责,树立集体观念与组织纪律观念,集体成员间默契、和谐的配合,往往形成巨大的劳动生产力。事实上,劳动能力是智力、体力与品德等素质构成的整体。

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资源。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不同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其原因是:第一,主、客体的对象不同。自然资源开发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以外的物,这里的主客体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而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是国家、地区、政府或组织,客体是某一群体或个体自身的能力与潜力。这里的主客体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第二,两种客体的作用不同。物作为客体对开发的作用是消极的,被动的。如果没有人的开发利用,它的潜在价值是不可能转化成为现实价值的。而作为某一群体或个体的人,客体的开发作用是能动的,自觉的,有目的的。人们能通过社会实践施展自己的能力,为国家、政府或组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潜在的能力直接转化成为人力资源。第三,物在自然资源中只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客体,人在人力资源中具有两重性,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人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即人力是客体,而开发人力资源的国家、地区或组织又是由人组成,他们是主体。

无论是微观的个体的人力资源,还是宏观的群体的人力资源,它们的结构都较为复杂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衰退、不断更新与不断生长的动态过程。只有建立了对个体人力资源终身开发的系统工程,才能减少现有各种开发工作的重复、内耗与局限,才能使得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效率提高。在开发的内容上,要把生理开发、心理开发、伦理开发、技能开发统一到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中来,形成整体开发的合力。树立整体开发意识,把握培养性开发、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的各个层面以及总量开发、素质开发、配置开发的各个序列,是人力资源开发内涵的质的规定。我们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性,才能高效全面地挖掘人力资源的效能。

二、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人,认为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思维属性辩证的统一体。马克思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谈到:“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我们对自然界的统治,是我们比其它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这里讲了两个基本事实:第一,人是属于自然界的,说明人的自然化;第二,人又能统治自然界,说明了自然界的人化。他揭示了人的本质是客观的、可以认识的。人的自然性表现在人的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性五大需求上。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还含有人的生存的社会性、人的需求的社会性和人的发展的社会性等内容。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思维。人的思维发展即人的认识过程有三个阶段,即对个别事物表象认识的感性阶段,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综合的知性阶段,通过辩证思维形成概念,并研究概念的本性的理性阶段。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受观念支配的。那么,人的思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过去的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心主要放在人的自身物质资源方面。如知识、技能、适应力、创造力等方面,这无疑是对的,也是必要的。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必须重视人的精神资源的开发,如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我们要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不要顾了物质资源,忽略了精神资源;也不能只求精神的,忽略了物质的。

2.生产力标准。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成为我们衡量一切工作价值的三个标准之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生产力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协调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有两个,即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主要是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和生产劳动对象。人的要素主要是指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等。两个要素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是密切结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在一般情况下,物的因素是生产力中的基础因素,物只有被人所掌握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而人的因素则是生产力中的主要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关于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列宁早有明确的论断: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毛泽东也说过:在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这说明人的因素是生产力中第一位的重要因素。人的因素一般指人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积极性。人的劳动技能主要指劳动者对生产技术、操作等规律的认识程度以及劳动者的各种业务能力。人的劳动积极性,主要是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劳动态度、事业心和责任心等。这两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劳动积极性常常是人的素质的综合表现,它在人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然而,劳动者仅有劳动积极性而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那是绝对不行的。人只有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并推动生产力发展。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讲就是要把人的劳动技能和人的劳动积极性整体开发出来,不能偏颇。

3.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社会的发展体现在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上,但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就是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经有过许多阐述,概括起来是指人的体力、智力、能力以及志趣、道德、审美等多方面自由的充分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是这样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也讲人的全面发展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对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可以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服务方向、强烈的事业心等,提高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与能力和政治决策的水平与质量。对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可以提高人的智能素质。人的智能开发不仅是一个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通过实践,提高人们的能力,特别是人们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知识的能力,进而促进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人的智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开发。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我国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是告诫人们爱惜身体,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人力资源整体开发可以提高人的美育素质,有了好的审美修养,可以提高人的生活情趣,开启人的智慧,陶冶情操,怡养身心,协调社会关系,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现实社会生活。

三、影响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因素

影响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因素是多重的。因为人力资源开发追求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道德的、个体的、整体的多方面的目标。但这些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协调的。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中,人们较好地注意了人力资源的个体开发和群体开发,但是对影响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社会环境则注意不够。其实,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尤为重要。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每一个个体素质的提高,必然形成高水平的人力资源能量。但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个体要通过一定的群体来发挥作用。合理的群体组织结构有助于个体的成长以及高效地发挥作用,不合理的群体组织结构则会压抑个体。群体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管理体制。这些构成人力资源开发的大背景,通过群体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力资源开发。实践证明,在一个僵化、无活力的社会环境下,个体素质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受到摧残。只有在一个活跃的、有强大激励机制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才华才可能由于有巨大的自我开发动力而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挥。所以,社会环境往往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

为了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社会环境,必须建立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这一市场应是劳动力能自由地按市场规则流动,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与劳动力流动的自由程度成正比,要有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好秩序。人才流动能促使用人单位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竞争,它不仅包括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竞争,而且包括产品市场上的供求竞争和资金、技术、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竞争。市场上产品的供求竞争越激烈,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采用先进技术的要求就越高,而这些要求都要有相应的人力投资才能实现。非劳动力的其他要素市场的竞争越激烈,劳动投入的边际效益就越高,相对成本越低,也就越能提高企业进行人力投资的积极性。尽管如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竞争仍然是激发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要有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指导和对安全竞争的保证。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在现代经济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可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实行某种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劳动力供求,以实现某种目标;二是为竞争提供安全保障。国家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提供安全保障的途径,主要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现代的社会保障还包括培训保障。

排除影响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因素,必须进行综合性的改革。这就是必须构建起一个政府、资产所有者、企业经营者、劳动提供者这四个经济主体在职能上分离的权力结构,必须对传统的就业体制进行彻底改造。这种改造包括广泛建立劳动就业介绍机构和劳动后备系统,不断发展劳动供求信息系统,逐步革除旧体制中妨碍劳动力流动的行政障碍,按供求均衡决定价格的法则改革工资制度。在这种工资中,工资水平的直接决定者应是劳动力市场,至于企业内部的工资关系,则完全由企业根据科学的激励原则自行决定。必须建立一套由国家担保的,由劳动力供求双方分担风险的社会化、市场化、法制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把限制居住自由的户籍制度改革为就业决定居住的户籍制度。

标签:;  ;  ;  ;  ;  ;  

关于人力资源全面开发的思考_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