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1997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经济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是我国执行“九五”计划的第一年,通过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宏观经济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在保持宏观经济适度较快增长的同时,物价上涨幅度明显降低,抑制通货膨胀的成效已超过了年初的预期。可以说,我国在过去5年平均11.8%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克服了通货膨胀压力,宏观调控已基本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正在逐步提高。这种比较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不仅为“九五”计划开了一个好头,而且为“九五”计划的完成以及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96年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分析
经过持续近四年的加强宏观调控,我国终于遏制了由于经济“过热”造成的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经济运行质量得以不断改善。1996年前三季度的主要国民经济指标说明,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有利的宏观经济形势。
物价涨幅明显降低。以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率为代表的价格上涨水平,在1995年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之后,1996年又将下降近8个百分点。这明显低于今年的计划要求数字,不仅首次使物价上涨率明显低于经济增长率,而且首次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一位数水平。1996年在抑制物价上涨方面取得的成功,将为1997年继续将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一位数水平,以及在整个“九五”期间保持较低物价上涨水平创造出非常有利的条件。
经济保持适度较快增长。根据对有关指标的分析和预测,1993年至1997年的GD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4%,最大振幅在3.5个百分点左右,没有出现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基本上摆脱了以往调控中的增长与通胀“此涨彼也涨,此消彼也消”的怪圈。国民经济不仅较顺利地承受了加强宏观调控所必然带来的某些方面的压力和冲击,而且提高了整体素质,积累了经验,为“九五”期间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奠定了基础,为“九五”计划的完成提供了保证。
农业生产连续取得较好收成。由于中央一直在强调农业的重要性,采取了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粮食定购价格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措施,农业的内外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继续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并且内部结构趋于更加合理。预计1996年农业增加值增长率可达4.6%。总产量预计比上年增产150亿公斤以上,再创历史新纪录,有效地缓解了粮食的供需矛盾。农业的稳定增长不仅使农民得到了相对高于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率,而且发挥了稳定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金融运行平稳健康。1996年是贯彻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第二年,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金融环境在1995年的基础上又有明显改观。金融政策作为一种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的作用日趋完善,金融法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金融杠杆运用更加灵活。1996年首先建立了全国性的银行间拆借市场,又开始试行了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在停办保值储蓄之后,两次降低存贷款利息率的措施,发挥了较明显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增加贷款规模和调整贷款结构同时,1996年货币发行水平仍低于加强宏观调控前两年的水平,货币供应量大体适度。金融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财政形势继续改善。1996年我国的财政税收形势继续有所好转:一是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都在同步增长的同时,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这使得中央有可能集中更多的财力,增强中央宏观调控和发展经济的能力;二是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开始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预计1996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为17.5%,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为15.9%,财政赤字有可能控制在预算目标之内,从而增强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其作用将在长期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
外汇储备稳步上升。外汇储备1996年达到1000多亿美元。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经济运行稳定、国际信誉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1996年基本实现了人民币的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并为进一步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创造了条件。外汇储备的增加,增强了国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强化了我国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也大大增强了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能力。
外资利用取得新的进展。1996年我国利用外资数量继续增加,而且外资利用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1—7月份我国累计批准利用外资协议项目15702个,协议金额533.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68.08亿美元,同比增长4.0%。在外资利用结构上,更加侧重于外商直接投资,而对外借款方面受到进一步约束和控制。1—7月份,实际使用外商投资金额达220.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实际使用海外借款金额为46.10亿美元,同比减少26.1%,而且新批准的对外借款项目中,全部是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利用外国银行商业贷款的金额和比重都大幅度下降。这一变化有利于改善我国债务结构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避免外汇风险。
外贸形势基本正常。1996年上半年,由于受进口关税政策的调整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一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差。但是从下半年开始,这种影响逐步弱化和消失,外贸进出口形势开始趋于正常。我国此次外贸政策调整对于调整我国进出口结构,改变外贸粗放经营局面,促进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质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积极作用将日益明显。预计1996年全年我国进出口仍将保持一定数量的顺差。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持了增长趋势。根据前3季度的情况分析和预测,1996年全年城乡居民实际人均收入水平将增长4—6%,实际消费水平将提高7—9%,年新增居民储蓄存款将超过一万亿元。1996年城乡市场运行状态相对稳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稳步上升,商品总供给和总需求同步增长。这标志着我国商品市场和居民消费行为已逐渐走向成熟。
1997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1996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取得的成功,为1997年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1997年宏观调控方向正确、力度适中,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适度快速增长和较低物价上涨的局面。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以及投资的适度增长,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经济增长率与前两年基本持平,根据模型模拟和实证分析,1997年GDP增长率预计为10.3%;另一方面,由于1996年价格上涨对1997年的翘尾影响相对较小,全年物价上涨水平亦不会高于1996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率有望控制在6.7%和7.9%左右。1997年是“九五”计划中关键的一年,如果全年的经济运行稳定在上述水平上的话,则这种适度快速增长、物价上涨较低的运行趋势很可能继续延长下去,使“九五”成为改革开放乃至建国以来最稳定的快速增长时期。
预计1997年国民经济主要产业和部门可能表现出如下趋势和特点:
农业生产在不发生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将继续稳定增长。“八五”期间,国家财政切实贯彻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不断完善和创新支农资金积累机制,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由此为农业生产奠定较为稳定的增长基础。同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仍将对1997年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在实现粮食总量供需平衡的同时,也应看到如果不尽快建立粮食价格支持制度,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理顺粮食产区和销区的关系,那么粮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在1997年将进一步凸显出来,并且影响到粮价的稳定,也难以真正走出“买难—卖难”反复循环的怪圈。
工业增长速度不再回落,但经济效益仍然低下。目前工业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增长较为平稳,工业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程度。预计1997年上半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继续以较高的速度稳定增长,工业增长速度也将大体保持1996年的态势;但下半年受香港回归和十五大召开的影响,投资增长可能有所加快,从而拉动工业增长速度。在工业增长结构中,国有工业的增速大体与1996年相同或略为降低,集体工业尤其乡办工业仍以1996年的态势高速增长,其他类型工业的增幅也会有所上升。工业内部结构在经济相对紧缩中将继续得到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尤其轻工产品结构在市场需求调节下将进一步改善,轻、重工业也将继续保持同步增长态势。1997年,工业增长效益可望有所好转。
金融形势比较乐观。对1997年的宏观金融形势可做出如下判断。第一,货币政策仍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手段更趋于灵活;第二,广义货币量继续对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构成挑战,全面而非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将占有突出位置;第三,国有企业的资金不足和债务拖欠问题将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银行的负担,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和经营安全性问题可能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直接影响;第四,金融业对(国)内开放和市场准入问题愈益突出,社会资金的来源与运用之间的非对称现象将持续存在。
财政形势可望继续好转。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通过这次税制改革,进一步公平了税负,强化了税收刚性,特别是增强了中央财力和宏观调控能力。1997年必须继续遵循“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的指导思想,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财税制度。通过进一步完善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制,统一和规范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制,按国民待遇逐步清理和取消税收减免政策,健全地方税体系,以及强化税收征管等方面的改革,1997年有望形成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的有利局面,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继续高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吸引外商投资的形势仍然比较乐观。1997年我国将继续贯彻执行“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的方针,并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在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方面,既有逐步弱化超国民待遇的优惠部分,也有弥补给予国民待遇不足的欠缺部分,而且对3000万美元以上投资项目的进口设备减免关税仍然在宽限期内,加收国内经济仍能保持适度快速的增长,因此对吸引外商投资仍然是很有利的。
对外贸易将走出低谷。随着进口关税政策的调整和执行进入稳定状态,以及对出口退税管理的加强和规范化,1997年外贸形势将全面走向正常,企业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进出口贸易。
国内商品市场继续平稳运行。1997年我国的商品市场将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农副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1996年农业生产的增长,以及粮食、食油、食糖储备的增加,为1997年市场稳定、物价稳定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此外,猪、牛、羊、禽四大肉类产量和蔬菜、鸡蛋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农副产品基地也将进一步扩大,因此1997年农副产品市场状况有可能好于1996年。第二,工业消费品结构在市场竞争中将加速调整。市场竞争将越来越集中在国产名牌与国外名牌之间进行;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产品尤其是国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会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工业消费品市场价格总水平将不会出现大的波动。第三,生产资料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第四,开发农村消费品市场有可能成为新的市场发展重点。农村市场有着巨大潜力,将是今后发展中国市场的重点所在。
完善宏观调控,加速结构调整
1997年完善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任务仍不轻松。在目前比较有利的形势下,更需要保持头脑的清醒,掌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力争经济的平稳增长能持续较长时间。
为实现这一目标,1997年的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紧中搞活”的方针。1997年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是要顶住各方面要求放松银根的压力,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以相应的货币政策来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经济“过热”死灰复燃,避免高通货膨胀的再次出现。
经过几年来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总量不平衡的矛盾已得到明显缓解,为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外部条件。因此,1997年和以后的几年中,应切实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针对目前已显露出的各类结构问题进行调整,把宏观总量调控与经济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探索和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进行结构调整的运行机制,培育更强的结构调整的自我完善机制。
为了给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条件和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以及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较在利的外部条件,1997年应重点做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在防止投资总量的盲目扩张,实行总量控制的条件下,加强对投资结构的管理。保证投资的重点落实在:第一,重点行业和效益好的企业的更新改造投资;第二,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高科技项目;第三,农业投资。通过投资增量在结构上的合理分配,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
为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1997年和以后一段时间,宏观经济政策还需做出以下调整:第一,由于我国目前尚处在体制转轨时期,为了减缓不可回避的急剧调整对社会稳定形成的过大压力,需要对传统产业、老工业基地的调整给予特别的支持政策。第二,对于优势企业的扩张行为,应给予体制上的“通行证”和政策上的支持。第三,加强资金的流向管理,进一步加强证券、期货市场的建设和监管,抑制过度投机,使这些领域的平均盈利率不过分高于产业领域,使竞争力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能够对投资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总之,在目前比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我们丝毫不能忽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中还存在着的各种问题。在1997年和“九五”中后期,应努力促进国民经济从速度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的转变,使国民经济发展能通过不断的结构调整和效益提高而逐步适应适度的增长速度,来保持高质量的平稳的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