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一体化”发展战略探析论文_李秀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一体化”发展战略探析论文_李秀

李秀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城市规划院

摘要:农旅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它是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之路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路径。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了农旅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内涵、规划设计与基本原则,并以灌云县地区为例,结合灌云县的农旅资源,进一步探讨了农旅一体化发展战略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农旅一体化

一、“农旅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意义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通过大力推动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与生态文明,让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全面实现兴盛和繁荣。推行农旅一体化发展模式,让农村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共同发展的,利用农村生态旅游的丰富资源,带动农村事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与抓手。

二、“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农旅一体化”的理念

农旅一体化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新手段。乡村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而且拥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农旅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当地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通过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形成具有市场垄断性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农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

“农旅一体化”战略是一项多产业、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战略,因此在实施之前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规划不仅需要反映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也需要体现农村社会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对“农旅一体化”的内容规划设计,成为了规划的重要组成,具体包括了:一是对于农旅一体化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二是对于农旅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安排与空间布局,三是对于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具体产品开发与推广,四是对于农旅一体化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

三、灌云县“农旅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

(一)灌云县农旅资源的梳理

灌云县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南翼,东临黄海,西接沭阳、东海两县,南与灌南、响水一衣带水;背靠连云港市区,因南有大川灌河,北有名山云台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对外开放县之一。

灌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是该县的传统产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

1.滩涂、湿地。灌云东临黄海,有近海滩涂45 万亩,发展紫菜、对虾养殖以及盐业生产加工。燕尾临港产业区正在兴建 3000亩湿地公园。五图河农场至灌西盐场,有近 5 万亩的沿海湿地,长年栖息着各种鸟类、兽类生存繁衍。圩丰沿海滩涂、水面生长着大面积的芦苇,被誉为的“苏北沙家浜”,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新沂河穿县境而过,大堤两侧的绿荫、水面、草场,时常呈现“出风吹草低现牛羊、鱼游虾跳 ”的生动画面。

2.果园、林地。灌云县有县属农林场圃 6 个,板浦果园背靠山后河,船上赏桃花有世外桃源的感觉;白蚬果园(现已成为伊甸园景区)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这里产无公害水果砀山梨远近闻名,已初步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采果、冬康养的格局。南岗、东王集等乡镇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栽培,已形成 2 万亩花卉苗木基地。陡沟、农苴等乡镇成片经济林都在 8000 亩以上。

3.设施栽培。新扩设施栽培 10万亩,高效农业面积 28 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 50 万亩,培育了芦蒿、苔蒜、浅水藕、辣椒、食用菌等五大高效农业规模基地,全县千亩连片设施蔬菜基地已达 19 个。

4.新农村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伊山镇王圩新村位于县城西郊,结合旧城改造、居民安置和新农村建设,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一批新农村建设样板,新村大道环绕,绿竹葱郁、乔木林茏,成为乡村新近兴起的一道亮丽风景。

5.原始农牧业文化遗址。在灌云县伊山镇任庄村,挖掘发现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期石棺墓遗址,这是我国最早的石棺墓,早于大汶口文化。由于它处在南北文化交汇处,因而既有黄河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点,又具有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征,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自身文化因素,是一个受南北文化影响且相互渗透的文化遗存,属青莲岗文化类型,是中国同期文化遗存中具有完整葬法的原始氏族墓群,1996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6.濒水风景区———潮河湾,位于沂北乡潮河村与后山村之间。据考证,属海潮百年冲刷而成。潮河湾自然风光秀美,优美传说很多,观鸟、戏水、尝鲜、吸氧、拾趣已成为这里的旅游品牌。目前已打造为生态休闲景区,服务设施配套。

(二)灌云县农旅的发展目标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灌云县政府在充分利用、开发本区域内丰富农旅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将“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作为乡村旅游的基本宗旨,以“农村美、农民富、农业旺”为发展定位,通过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当地农村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增加农民在当地就业发展的机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留住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和人才,防止农村空心化趋势,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完善农村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

(三)灌云县农旅产品的设计营销

1.农旅产品的主题设计

2016年以来,灌云县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增长、加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的重中之重,突出“伊山伊水伊甸园,真情真意真灌云”这一主题,大力度推进旅游业“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全县旅游发展活力充分迸发,旅游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等称号。

2.农旅产品的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包括:政府间交流及外事活动时的宣传;邀请旅行社的高级主管以及有影响的新闻媒体参观;通过形象宣传片,利用新媒体在客源地市场作宣传推广;举办节事活动,参加节庆活动、展销会、博览会、旅游交易会;邀请影视剧组到景点拍摄等。

四、农旅一体化发展战略对促进乡村振兴的途径

近年来,灌云县乡村旅游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要真正实现农旅一体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特色

充分发挥乡村自身的地理、生态、环境等优势,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活力。第一,促进多元化模式的个性化发展,突出本地农村资源特色,打造旅游精品。第二,要深入挖掘特色旅游产品,实现城市旅游的错位发展,发展与传统旅游景点的差异性,突出特色旅游景点的个性。第三,大力发展民俗节日旅游,将民俗的节日活动融入当地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的体验性,促进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

(二)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农旅一体化服务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接待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加强对民俗服务的管理监督,规范农民家庭的接待服务标准,规范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和卫生条件。第三,增加外出考察的机会,让农民走出去看看国内同行的先进做法,学习成功经验,同时聘请专家、业内人士前来指导,实地现场教学,提升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与素养。

(三)培育乡村旅游专业人才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做好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努力培养适合当地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在长期发展的基础上,规划和注重加快农村旅游人才培养,强化正确引导与支持力度。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相关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逐步培养和培训一批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文化部门要更加重视村民的文化和教育,提高文明素质,提高村民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营造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论文作者:李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一体化”发展战略探析论文_李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