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论文_周 娴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论文_周 娴

周 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58-02【摘要】慢性心力衰竭具有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笔者总结了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认为恰当的心理辅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及运动训练能够辅助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指出应不断增加护士自身知识水平,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严密观察,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被认为是所有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其症状反复发作,病人生活质量下降,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临床状态。目前,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中约有400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高达0.9%。有证据表明未来10年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将明显增加,因此,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十分重要,同时也十分必要。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5例,女性10性;年龄58岁~90岁;平均年龄66岁。1.2方法把硝普钠50mg溶于5%的葡萄糖液500ml或50ml内,用输液泵静脉滴注或微量泵推注。开始按10μg/min,无效时每5~10min增加一次,每次增加5~10μg/min,直至达到所需效果。维持25~250μg/min,给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3~4天。此方法的优点是输入药量准确,易于控制,减轻护理工作量。2护理体会2.1休息与活动护理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量明显减少,使肾脏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根据心功能状况安排休息:心功能Ⅰ级病人,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注意适当休息;心功能Ⅱ级病人,一般活动不受影响,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休息时间,特别是午睡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利于下肢水肿的消退;心功能Ⅲ级的病人,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每天需有充分的休息,但进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均可自理;心功能Ⅳ级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生活由他人照顾。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轻微的屈伸运动和翻身,逐步过渡到坐或下床活动。鼓励患者不要延长卧床时间,当病情好转后,应尽早做适量的活动,因为长期卧床易导致血栓形成、肺栓塞、便秘、虚弱、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2.2饮食护理少量多餐。心力衰竭患者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避免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降低心脏负荷。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①限制食盐及含钠食物:Ⅰ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限制在2g(相当于氯化钠5g)左右,Ⅱ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限制在1g(相当于氯化钠2.5g)左右,Ⅲ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限制在0.4g(相当于氯化钠1g)左右。但应注意在用强效利尿剂时,可放宽限制,以防发生电解质紊乱。②限制饮水量,高度水肿或伴有腹水者,应限制饮水量, 24小时饮水量一般不超过800ml,应尽量安排在白天间歇饮水,避免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以保护心肌,饮食应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食材。供给适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在应用洋地黄治疗时,宜进食含钙低的食物,忌食含钙高的食物。禁止饮酒吸烟。2.3排便护理指导患者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由于长期卧床、肠道淤血、进食减少等因素,肠蠕动减慢,排便方式改变,病人常有便秘,而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衰和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应关心病人,解除其顾虑,训练病人床上排便的习惯,尽可能使用床边便椅。长期卧床病人,鼓励其做被动或主动的下肢运动,变换体位,每天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按摩数次。饮食中增加粗纤维食物,如粗粮、芹菜、水果等,必要时遵医嘱适量应用缓泻剂,如开塞露、镁乳等。2.4吸氧护理老年人采用鼻塞法吸氧依从性较好,能够配合治疗。可缓解呼吸困难。根据患者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为(2~4)升/分,肺心病患者应为(1~2)升/分持续吸氧。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家属说明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特别应说明未经医护人员允许,不得擅自停用或调节氧气流量。2.5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如呼吸困难、咳嗽、咯痰、乏力、恶心、腹胀等,注意其具体表现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监测呼吸的频率、节律和呼吸音,心律、心率,发绀的程度及肺部音的变化;观察水肿出现或变化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等,每日测量体重和腹围,准确记录出入量;同时观察水肿局部皮肤有无感染、压疮的发生。夜间应加强巡视病房,一旦发现病情加重,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处理并配合抢救。2.6心理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病程较长,患者多经历过多年的心脏疾病,且心力衰竭反复发生,所以患者多存在压抑、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因子。对有自持心理的患者,护士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患者及家属,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简要解释使用监测设备的必要性及作用,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适时的健康指导,强调严格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的重要性,如出现中毒反应,应立即就诊。2.7用药护理心力衰竭的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血管扩张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应了解各种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中毒症状,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1)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通常是洋地黄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房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在患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或心电监护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此外,静脉注射洋地黄类药物时,应缓慢推注,持续时间约15~20min,一般不少于10min。(2)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头迷、眩晕、心悸等,因此用药时应从低剂量开始,严格遵照医嘱调整药物用量,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一旦患者出现心率过快、血压过低,或出现头晕、心悸应及时向医生汇报调整药物用量。(3)利尿剂:应用利尿剂,特别是强效利尿剂时,可能会出现水、电解质的平衡紊乱,出现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血氯。低血容量可以表现为尿量减少,体重下降过快,体重下降每日超过1.0kg;低血钾可以表现为肌肉无力,腹胀,心电图可以表现为明显的U波;低血钠可以表现为恶心等症状。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严格记录24h出入液量,监测体重变化,使每日体重下降维持在0.5~1.0kg左右,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3讨论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除了有效的临床治疗以外,精心的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注意诱发因素的发生,因为诱发因素可导致心力衰竭症状加重或者复发。一定要在护理过程中理解患者心理不良情绪,采取认知、支持等方法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本文中,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1]沈维红.胡丽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 2004,3(1):55-57.[2]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8-83.[3]叶文琴.实用内科疾病护理.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462.[4]王新,王丽姿.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与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8,22(3C):757759.

论文作者:周 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0

标签:;  ;  ;  ;  ;  ;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论文_周 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