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会计信息系统选择决策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系统论文,分析法论文,层次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企业活动中推广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设备、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信息技术的合理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1]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必须采用科学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对若干可行的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从中选出最为满意的方案。然而企业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在新经济时代,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选择一个合理的信息化开发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可用于处理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不确定的和多标准的特征来解决决策问题。其决策的基本过程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元素,按支配关系将这些元素分组,使之形成有序的阶梯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判断各层次中诸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这些标准确定诸元素在决策中的权重。AHP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构造层次→计算每→层中要素的权重→一致性检验→计算方案的综合权重。[2]
二、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AHP决策过程
1.当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3]
(1)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是指企业不依靠其内部资源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是聘请专门从事开发服务的外部组织进行开发工作,由外部开发商来负责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甚至是日常管理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都会签订一个长期的服务合同,对企业有关的信息技术业务进行日常支持。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的先进技术,缺点是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长期支持。
(2)自主开发。自主开发又称作最终用户开发,适合于有较强的信息技术队伍的企业。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开发费用少,开发的系统能够适应本单位的需求且满意度较高,便于维护;缺点是由于不是专业开发队伍,容易受业务工作的限制,系统优化不够,开发水平比较低。
(3)联合开发。联合开发适合于企业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人员,但可能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不太了解,或者是整体优化能力较弱,希望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后期的系统维护工作的企业。其优点是相对于委托开发比较节约资金,可以培养增强企业的技术力量,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缺点是双方在合作中容易出现扯皮现象,需要双方及时达成共识,进行协调。
(4)购买商品化软件。目前,软件的开发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一批专门从事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批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专项业务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系统开发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购买会计信息系统的成套软件或开发平台,如财务管理系统、供销存会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此法的优点是节省时间和费用、技术水平高。缺点是通用软件的专用性较差,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根据用户的要求做软件改善和接口工作等二次开发。
对各个具体的企业来说,需要结合其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但是仅仅从定性的描述来决定,往往取决于信息化人员个人的经验判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而对于企业信息化这样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决策,其信息化风险往往比较大,因此,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对方案进行量化,并同时结合定性分析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2.AHP决策过程
在此,决策的总体目标是选择一种最优的开发模式,开发模式的选取往往是决定一个企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根据专家意见以及行业经验,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即系统的开发成本、系统的适用性、系统的可扩充性以及系统的开发周期。因此,应以这四个因素作为实现决策目标的决策准则。[4]
(1)构造递阶层次结构。递阶层次结构的最高层通常只有一个元素即决策目标。中间层次是准则和子准则,子准则也可以有多层。准则受决策目标支配,子准则又受上一层次的准则支配,递阶层次结构体现了这种从上到下的支配关系。该企业的递阶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开发模式选择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之后,上下层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根据系统决策的四个准则必须做出以下比较:开发成本与适用性、开发成本与可扩充性、开发成本与开发周期、适用性与可扩充性、适用性与开发周期、可扩充性与开发周期。为了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层次分析法中通常采用9级标度法给判断矩阵的元素赋值。如表1所示。
表1 运用AHP比较各种标准的重要性的衡量尺度
形容 数值等级
极重要 9
8
非常重要7
6
很重要 5
4
较重要 3
2
一般重要1
从表1可以看到,“非常重要”得7分,而“很重要”得5分,居中的评价比如“重要的程度在非常重要与很重要之间”,则得6分。这种评分的确定,往往也跟个人的经验判断有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利用头脑风暴法对数值等级进行比较切合实际的选定。结合该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专家意见及行业经验给定成对矩阵的评分表如表2所示。
表2 决策准则专家评分成对比较表
成对比较
更重要的一个准则重要程度数值等级
开发成本—适用性
开发成本 较重要3
开发成本—可扩充性 开发成本
强 4
开发成本—开发周期 开发成本 较重要3
适用性—可扩充性
适用性
一般重要 2
适用性—开发周期
适用性
较重要3
可扩充性—开发周期 开发周期 一般重要 2
由此,可以得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会计信息系统发模式选择成对比较矩阵
开发成本适用性可扩充性开发周期
开发成本 1 3
4 3
适用性
1/31
2 3
可扩充性 1/41/2 1 1/2
开发周期 1/31/3 2 1
(3)综合处理。至此,运用成对矩阵,按照各个标准对于实现“最优的开发模式”这个总目标的重要性,计算单个标准的优先级。其处理步骤有如下:计算成对比较矩阵中每一列的值,将成对矩阵中每一项都除以它所在列的总和;得出的矩阵即所谓的标准成对矩阵,计算标准成对矩阵中的每一行的算术平均值,即这些标准的优先级。按照该步骤,最后得出标准成对比较矩阵如表4所示。
表4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模式标准成对比较矩阵
开发成本 适用性 可扩充性
开发周期 优先级
开发成本 0.5220.6210.444 0.4000.497
适用性0.1740.2070.222 0.4000.251
可扩充性 0.1300.1030.111 0.0670.103
开发周期 0.1740..690.222 0.1330.150
由表4可以看出,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确定了各标准的优先级。通过比较信息,AHP得出开发成本以0.497的优先级成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模式选择中最重要的标准。其次是系统适用性,系统开发周期,而系统的可扩充性相对来说成了最不重要的标准。
(4)一致性检验。由于成对比较的数量比较多,很难做到完全一致。事实上,任何成对比较都允许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一致。为了解决一致性问题,AHP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测量决策者做成对比较的一致性。如果一致性程度达不到要求,决策者应该在实施AHP分析前重新审核成对比较并做出修改。测量成对比较一致性的方法就是计算一致性指标。若该指标大于0.10,表明成对比较存在不一致。若该指标小于或等于0.10,则成对比较的一致性设计就比较合理,进而就可以继续AHP的综合计算。[5]其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成对比较矩阵中的每一列与该列所对应的优先级相乘,然后再相加,得到一个向量“加权值”,计算如下: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加权值向量除以每个标准的优先级。
开发成本:2.112/0.497=4.252
适用性:1.073/0.251=4.279
可扩充性:0.433/0.103=4.207
开发周期:0.606/0.150=4.051
第三步,计算第二步得到的值的平均值,用λ[,max]表示。
λ[,max]=(4.252+4.279+4.207+4.051)/4=4.197
第四步,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I=(λ[,max]-n)/(n-1)其中,n为比较项的个数。
可以得到:CI=(4.197-4)/(4-1)=0.0657
第五步,计算一致性指标,CR=CI/RI,其中,RI是任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取决于该比较项的个数,1~10阶矩阵的RI取值见表5。
表5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矩阵阶数12345678910
RI 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选n=4个标准,可得RI=0.90,则一致性指标为:
CR=0.0657/0.90=0.073<0.10因此,该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5)层次综合排序。在上述单准则排序的基础上,可计算每一层次中各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并进行综合判断一致性检验。因此需要确定在不同的标准——开发成本、适用性、可扩充性和开发周期下四种方案的优先级。该优先级的确定要求一次只能用一个标准,对方案进行成对比较,如使用开发成本标准,可以得到以下成对比较:业务外包与自主开发比、业务外包与联合开发比、业务外包与购买软件比、自主开发与联合开发比、自主开发与购买软件比、联合开发与购买软件比。同样,利用专家评分标准,用9级标度法给判断矩阵的元素赋值(详细的计算过程这里不再重复)见表6~表9。
表6 开发成本标准下的成对比较矩阵
开发成本 业务外包 自主开发 联合开发 购买软件 优先级
业务外包14
3 2 0.466
自主开发 1/41 1/2 1/30.096
联合开发 1/32 1 1/20.161
购买软件 1/23 2 1 0.277
表7 适用性标准下的成对比较矩阵
适用性 业务外包 自主开发 联合开发 购买软件 优先级
业务外包1 1/4 1/3
3 0.165
自主开发4 1
2 3 0.454
联合开发31/2 1 2 0.271
购买软件 1/31/3 2 1 0.110
表8 可扩充性标准下的成对比较矩阵
可扩充性 业务外包 自主开发 联合开发 购买软件 优先级
业务外包1
1/3 1/3
2 0.151
自主开发3124 0.462
联合开发3
1/2
12 0.281
购买软件 1/2
1/4 1/2
1 0.107
表9 开发周期标准下的成对比较矩阵
开发周期 业务外包 自主开发 联合开发 购买软件 优先级
业务外包132
1/20.278
自主开发1/3 1
1/2 1/40.096
联合开发1/2 21
1/30.161
购买软件2431 0.466
根据表6~9可以看出,在只考虑开发成本的因素下业务外包是最佳选择(0.466);按系统的适用性指标来看,显然自主开发是最佳的选择(0.454);按系统的可可扩充性同样可以得到自主开发方案最佳(0.462);如果只考虑系统的开发周期,则选择购买商品化软件为最佳方案(0.466)。因此,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比选方案进行排名,见表10。
表10 按标准对每个比选方案的优先级进行排名
开发成本 适用性可扩充性 开发周期
业务外包 0.4660.165 0.1510.278
自主开发 0.0960.454 0.4620.096
联合开发 0.1610.271 0.2810.161
购买软件 0.2770.110 0.1070.466
至此,可以得到每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式的综合优先级,计算过程如下:
业务外包的综合优先级为:0.497×0.466+0.251×0.165+0.103×0.151+0.150×0.278=0.330
自主开发的综合优先级为:0.497×0.096+0.251×0.454+0.103×0.462+0.150×0.096=0.224
联合开发的综合优先级为:0.497×0.161+0.251×0.271+0.103×0.281+0.150×0.161=0.201
购买商品化软件的综合优先级为:0.497×0.277+0.251×0.110+0.103×0.107+0.150×0.466=0.246
由此,可以看出业务外包的综合优先级最高为0.330,因此,该企业应选择的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模式为外包业务。
三、结束语
当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时,首先必须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因此,企业决策人员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才能真正使企业走向信息化发展的道路。而在选择开发模式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开发成本、系统适用性、系统的可扩充性和系统的开发周期。当然,对不同的企业来说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不尽相同,这就要根据专家及行业经验对企业的信息化项目进行评分判定,进而得出定量的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一个决策模型,可以帮助从业者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而不是仅凭业务人员的个人经验草率行事。然而,模型的科学性也是相对的,如在选取各个因素的权重时,带有决策人员的主观因素。鉴于此种情况,在选择因素的权重时需要决策团队成员共同完成或聘请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鉴定,如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
标签: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层次分析法论文; 业务外包论文; 开发成本论文; 矩阵管理论文; 决策矩阵论文; 一致性检验论文; 综合分析法论文; 矩阵分解论文; 企业软件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