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巴西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西论文,中国论文,航天论文,领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中巴在航天领域合作的成果——资源卫星
1999年10月14日,中国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将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1988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核准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议定书》,将原来中国研制中的资源一号卫星定名为“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它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完成。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一种利用星载遥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图像数据,用于进行地球自然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监测的遥感卫星,具有视点高、视域广、数据获取快和可重复覆盖、连续观测等特点。利用遥感卫星勘测地球资源、监测地球环境,有利于克服自然界恶劣环境条件的限制,速度快、成本低,可连续获取数据,做到动态监测。卫星遥感已成为国家制定资源开发和利用及环境保护政策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的诸多领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中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卫星总质量1 544千克,功率1 100瓦,运行于高度为778千米、倾角为98.5度的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每天环绕地球14.3周,26天可将地球覆盖一遍,卫星工作寿命为2年。星上主要有效载荷有:分辨率20米的五谱段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分辨率78米的四谱段红外多光谱扫描仪,分辨率256米的二谱段宽视场成像仪以及空间环境监测仪和数据采集系统。星上装载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把散布在地面的数据采集平台所采集的气象、水文、海洋等实时观测数据中继转发到地面接收站,以提高地面观测的时效性。资源卫星的技术相当于国际上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资源卫星获取的遥感数据由地面接收站负责接收,可实时接收覆盖中国全境及部分邻国领土的卫星遥感数据;卫星在接收站接收范围之外获取的其他地区的数据,可由星上存储器暂时储存,待卫星飞越中国上空时再传回地面站。接收站接收到的数据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处理,加工成不同级别的图片和数据产品,供不同的用户使用。
资源卫星的发射成功,填补了中国没有自主的陆地资源遥感卫星的空白,弥补了北京地面站接收不到中国西部地区和南部海区的国外遥感卫星数据的缺憾,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所获取的数据,不仅将广泛应用于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作为国际对地观测体系的一部分,参与全球变化研究。
中国资源卫星的发展将迎合世界潮流:一是继续完善发展已有的资源卫星技术,发展资源卫星系列,保证自主的卫星遥感数据的连续提供;二是加速合成孔径雷达、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等先进遥感器的研制,以促进遥感技术的发展;三是积极研制小型遥感卫星,开发卫星组网技术,为常规应用和自然灾害监测以及地区重大事务的紧急需求服务;四是继续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不断提高中国资源卫星的研制水平。
二 中巴合作前景展望
中国与巴西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均属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亟待解决的人口、环境和资源等问题。加强两国之间的科技领域尤其是在空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两国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与巴西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希望双方合作不断加强,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曾经高度评价“中巴合作研制资源卫星是世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巴双方要不断总结经验,巩固两国空间合作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双方成功的合作关系,开拓更加广阔的合作领域。中国与巴西可在以下领域探讨和拓展双方的合作:1.在资源卫星的基础上,继续联合开发新一代的对地遥感卫星;2.在通信、气象、海洋卫星领域包括中、大型公用平台的联合研制等方面开展合作;3.在遥感地面应用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及技术交流。
总之,中巴在航天技术领域可以合作的方面很多。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合作,已经为中巴的合作开创了良好的开端,今后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标签:资源卫星论文; 巴西经济论文; 航天技术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地球质量论文; 航空航天论文; 航天论文; 卫星遥感论文; 中国军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