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的可兑换与国际化_汇率论文

论人民币的可兑换与国际化_汇率论文

试论人民币的可兑换与国际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人民币论文,可兑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加入WTO的承诺和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正稳步开放。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实现完全的可兑换成为客观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使人民币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了普遍关注,人民币的国际化开始了一些探讨。

一、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

货币的可兑换一般是指一国取消对本币与外币的兑换限制,汇率由国内外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货币的持有者可以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兑换货币,自由地支付和转移货币资金。货币的可兑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成员国的要求,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两个层次。

(一)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及相关条款要求:成员国不得对国际间经常性往来的对外支付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和干预;不得实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兑付外国持有的在经常性交易中所取得的本国货币。

我国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与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3年,外汇管理体制由统收统支改为外汇留成,建立了外汇调剂市场,奠定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基础;第二阶段从1994年到1996年,我国实行单一汇率和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第三阶段是1996年后,颁布并实行了一系列新的外汇管理法规,并提前于1996年12月1日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完全可兑换。

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一方面达到了基金组织对成员国的要求,使中国经济更加深入地融入了世界,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促进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鼓励成员国取消资本项目的管制,但是并未把其作为成员国的义务,也没有设立时间表。相对于经常项目而言,资本项目的开放对一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更大,因此,应有步骤地实施开放。我国目前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

1.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利弊分析

实现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可以提高本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和货币的国际地位,扩大国际经济交往,降低汇兑管制的成本,促进本国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但是,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意味着本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本国经济面临来自国外的冲击和压力,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会带来金融市场的动荡,增加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可能带来资本的外流,这些都不利于本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资本项目的开放应当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

2.我国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

目前,我国开放资本项目已经具备了一些条件。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为我国开放资本项目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经济制度保障。而经常项目的率先开放及几年来的顺利运行又为资本项目开放作了先期的准备和尝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金融体制改革而初步形成的市场金融体制,为资本项目开放提供了金融制度保障。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2002年,中国完成GDP102398亿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五位;实际利用外资达527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外汇储备2864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在2002年世界经济增长中,中国的贡献率达到了17%,仅次于美国。

但是,目前我国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条件并不成熟。发达国家历经了大约三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力推进完全可兑换后,进入九十年代后反而放缓甚至停止了这一步伐,其原因主要还是本国应付资本项目开放的能力尚不具备,难以克服风险。从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到,资本项目的开放应当是谨慎的、有准备的和有步骤的。目前,我国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改善其结构和运行质量;二是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的进一步加强;三是建立完善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四是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

我国资本账户中的部分项目已经实现了可自由兑换,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是长期的趋势,现在应在政策实施、制度创新、机构建设和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构想

货币的国际化是指一国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经济交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并且在国际主要的外汇市场进行交易。

(一)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提出

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看,北美、西欧和东亚是世界经济的三个中心。与此相适应,美元、欧元和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主要作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困境,加上欧元启动带来的冲击,日元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国经济二十多年来的高速增长以及未来的良好前景,使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的地位日趋重要。这样,作为中国法定货币的人民币的未来国际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由此出现,进而有了美元、欧元和“中元”构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设想。

(二)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具备的条件

货币的国际化与可兑换相比更加难以实现,因为可兑换在一国具备相应的条件后即可以实行,而国际化还需要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的普遍认可和接受,能否实现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目前,在缅甸、香港特别区和越南,人民币有了几百亿的流通,人民币成为币值稳定、普遍接受的流通和支付手段。但是,这距离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并不具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不难看出,国际化货币的发行国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我国目前无论从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距离。我国的资本项目并没有实现可自由兑换,人民币汇率制度僵化,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仍需提高。上述的改革和目标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是一个远景。

(三)如何看待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是我国作为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全面而深入的体现,也是我国作为未来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在经济方面必须迈出的一步。其次,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调整外汇储备的总量和结构。人民币如果实现作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主要货币之一,我国就可以大大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避免外汇储备所带来的资源占用和机会成本过高的现象。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更太空间地调节我国的货币供求,有利于宏观经济的运行。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经济会面临来自国外的冲击,汇率、利率都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更大的影响,经济的自主性会有所削弱,经济发展的变量会增加。同时,人民币的假钞也会大量的出现,货币安全面临更大的压力。

三、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与人民币的可兑换和国际化

2003年以来,我国的人民币面临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现行的汇率制度面临着考验,这对其未来的可兑换和国际化提出了新的问题。

(一)如伺看待目前的人民币汇率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至今的近六年里,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当然,这个稳定是相对于与美元的汇率而言的。我国持续多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数量不断增加,因而客观上存在着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但加入WTO后,顺差的数额在不断地减少,尤其是对外贸易目前可以看做是基本平衡的状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2003年上半年的日本到下半年的美国还是相继对人民币提出了升值的压力,其背景显而易见,已经超出了客观的经济范畴,更多地是为他们自己的国内经济问题寻找“替罪羊”。

(二)如何应对升值压力与可兑换和国际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的可兑换与国际化是人民币在“自由”与“管理”之间的权衡取舍,而汇率的形成机制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应对升值的压力,应着眼于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如果实现了汇率市场化,这种外在的人为压力自然就会减少或消除。因此,汇率市场化即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探求人民币的真正价值是解决升值压力的长期政策,这一过程与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是相辅相成的,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一定是在汇率市场化下的可兑换,同时,国际化的货币也一定是汇率市场化的和完全可兑换的。因此,在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问题时,不仅仅是解决目前的货币价值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市场的作用,如何谋求货币价值的长期均衡,从而促使其走向世界。所以,探求人民币的价值与实现人民币的自由与地位应该是同步的。

与中国改革与发展光明的前景和坎坷的道路一样,我们可以预期将来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的重要地位,但也一定不能忽视在这一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人民币实现完全的可兑换和国际化,需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作为前提。人民币的可兑换应有序地进行,人民币的国际化是长期的趋势,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

标签:;  ;  ;  ;  ;  ;  ;  ;  

论人民币的可兑换与国际化_汇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