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论文_冯志英

浅谈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论文_冯志英

广东省广宁县广宁中学 526300

摘 要:初中文言文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记,学生学习兴趣低。而思维导图的图形直观、随性、易操作,是学生喜欢的方式,用这样简单、有趣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文言文 兴趣

On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lassical Chinese by using thinking Map

Feng Zhiying Guangning Middle School Guangning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526300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usually speak, students listen, memorize, and students have low interest in learning. But the figure of the mind map is intuitive, random, easy to operate, is the way students like, with such a simple, interesting form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lassical Chinese, improve students’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ability, divergent thinking, Let students learn classical Chinese to achiev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Keywords:mind map classical Chinese interest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生学习兴趣低,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深知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方法陈旧单调,几乎完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学生对文言文作品的初步认知与整体把握。学生成了记笔记的机器,在文言文学习上体现出了更为明显的依赖性,这也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一直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当我们在探索文言文课堂高效之路时,兴趣应该是第一扇被开启之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思维整合和筛选的科学方法,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依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思维导图运用线条、图像、关键文字等手段构建的图像,能够把散乱的学习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便于理清思维脉络,促进自我反思,达到记得牢、易提取的效果。图形直观、随性、易操作,又是学生喜欢的方式,用这样简单、有趣的形式来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

一、课前预习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初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名家名篇,了解作家作品对学生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且初中生对作者生平轶事颇感兴趣,利用初中生这一年龄特点,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搜集作家作品相关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思维导图。

譬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时,就让学生搜集孟子的相关资料,制作成思维导图。学生收集有关孟子的资料有:孟子的生平、主要功绩、人物评价、历史地位、轶事典故、个人影响、主要作品以及他的名言等,以孟子为中心做成思维导图,有些爱画画的学生直接画孟子的图像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看到这些树状、花状、海星状的图文并茂的作家作品介绍思维导图展示在大家面前,学生们都议论纷纷,学习兴致一下子都来了。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这一篇文言文时,课前预习我并没有让学生以“司马迁”为中心搜集资料做思维导图,而是以《史记》为中心搜集资料做思维导图。有关“史记”的资料肯定少不了作者司马迁的介绍,还有内容介绍,作品鉴赏等,制作此思维导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读《史记》的愿望。

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收集到资料,既让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加深资料印象,激发兴趣,也便于记忆,为以后使用这些资料打下基础。

二、利用思维导图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思维导图化抽象为形象化,化空洞为具体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将文字记忆改为图像记忆,开发了右脑,提高了教学效率。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对写作思路,文章结构的剖析,思维导图有独到的优势与功效。思维导图是思维工具中的“瑞士军刀”,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一课,在分析课文过程中,画出了以“三峡”为中心,“山”“水”为一级分支,山的特点、水的特点为二级分支的思维导图,清楚明了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单元的课文学完了,进行单元复习,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单元的知识点。譬如,学习完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一个文言文单元,就让学生以“第三单元复习”为中心,以各课课题为一级分支,各课主要内容为二级分支,再有三级分支等,发散出去,做成思维导图,清楚明了、思路清晰、便于记忆,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利用思维导图积累文言词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年级越高,学的古诗文也越多,要求学生掌握的文言词语也越来越多,词语一多,很多学生就乱了套,或者学了新的忘了就旧的,这样子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怎么办呢?那就利用思维导图来积累文言词语。

1.利用思维导图按一篇课文到一个学期课文的顺序积累文言词语

人的认知顺序是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学习也一样,积累也是这样。譬如,在教学《咏雪》时先让学生诵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做好记号,接着就是教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让其他学生帮忙解答,学生当中没有人能解答,教师才说出答案。翻译课文完毕,教师就让学生把刚才有疑问的词语以及注释中自己觉得生僻难以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摘录下来,并把这些词语做标记,在句末加括号,在括号内写出词义,以课题为中心做成思维导图。

这种方法只适合初学古诗文使用,因为那时学的文言文不多,文章也比较简单,难以理解的文言词语不多,以后学的文言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以理解,那些词语就要分类积累。

2.利用思维导图分类积累文言词语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对文言词语的学习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积累和梳理。文言词语有多种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一般来说,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表示一种特定的含义。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应结合上下文乃至全文的内容。例如《周亚夫军细柳》中,“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四个“军”的意义并不一样,根据上下文四个“军”字的意思分别是“将军”“驻军、驻扎”“军队”“军营”。这一篇文章像“军”那样出现多次且意思不同的还有“之”“使”等等,还有一些在之前学过的文章里出现,如“居无何”的“居”和《富贵不能淫》中“居天下之广居”的两个“居”意思也不一样,把这些同一课或在之前学过的有一词多义的词集在一起,以“一词多义”为中心做成思维导图,便于理解和记忆。

(2)古今异义

文言词中单音词占大多数,其中有些词汇的意义到今天没有变化,但有些变化极大。

如《三峡》“或王命直宣”里的“或”解释为“有时”,而现在解释为“或者”。把这一册的古今异义完全不同的找出来,以“古今异义”为中心做成思维导图便于积累和记忆。

(3)通假字

通假字,指的是借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两个字的意义本来不相干,只是因为音同或音近而借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曾益其所不能”的“曾”同“增”,意思是“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衡”同“横”,意思是“梗塞、不顺”。通假字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并不多,甚至没有,可以把一册书的通假字全搜集起来,以“通假字”为中心做成思维导图,那这一册书的这类字就易于掌握和记忆了。

(4)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的分类跟现代汉语大致相同,只是某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与语境相适合的意义。名词作动词。文言文中一个名词若与动作、行为发生某种关系,就有可能活用做动词。如:《三峡》中“晴初霜旦”的“霜”是“结霜”的意思,是动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用作使动。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如: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所谓意动,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谓语所表示的性状。如:把一册书有词类活用情况的词找出来,以“词类活用”为中心做成思维导图,易于掌握和记忆。

有时学完一篇课文,课文里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这些情况存在的话,可以以课题为中心,以这四类现象发散思维,达到积累并巩固记忆的效果,譬如:《三峡》这一课,一词多义有“自”、“绝”等在文中多次出现;古今异义有“或王命直宣”的“宣”、“虽乘奔御风”的“虽”等;通假字“略无阙处”的“阙”;词类活用有“虽乘奔御风”的“奔”、“晴初霜旦”的“霜”等,就可以以《三峡》为中心发散思维,积累文言词汇。

把文言词语归纳分类,然后制作成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记忆和思维能力。文言词语积累多了,文言文就易于读明白,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产生了。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文言文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文言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文君 《“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011,(04),34-36。

[2]吴春秋 《文言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新探》[J].《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012,(06),30-31。

[3]盛晔 《学在情趣教在得法》[J].《语文月刊》,2011,(09),22-24。

论文作者:冯志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  ;  ;  ;  ;  ;  ;  ;  

浅谈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论文_冯志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