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163453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62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用动态心电图 24h 检测,并对心电情况做记录和分析。结果 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形式发生率高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和偶发性房性期间收缩。结论 老年人因电生理学的改变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各类型的心律失常频繁发生,并随年龄增加心律失常明显增多,尤以房性早搏最为多见。
关键词: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rrhythmia in the elderly.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June 2014 to June 2016 in 62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in our hospital,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detected by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24h,and make a record and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ecg.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was sinus bradycardia and episodic atrial contraction. 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electrophysiology and organic heart disease in elderly patients lead to frequent arrhythmia,and arrhythmia increases with age,especially atrial premature beats.
Keywords:elderly;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arrhythmia
临床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一般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其中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一些器质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这些疾病大多伴随着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诊断老年人心脏疾病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无创性检查。它可以通过检查动态心电图,发现常规检查难以检查出的短暂心律失常。该诊断方法为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620例患者。其中男性488例,女性132例。年龄分布为:60~69岁358例,70~79岁150例,80岁以上72例。病历状况为:冠心病185例,非心血管病组16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7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68例,风湿性心脏病56例,心肌炎25例,心肌病12例。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心电图诊断仪器为生产自北京美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 MIC-12H 型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全程信息采取连续保真记录 24h 动态心电图,后经计算机系统处理,回放分析,对照心律失常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分析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心律失常。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4h 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试验患者(总计620例)均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动态变化表现。
心率动态变化表现:本次24h动态心电图所监测心率最高167次/min,最低38次/min,平均心率为71次/min。
由表1可以看到,老年人心脏疾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为偶发性房性期间收缩和窦性心动过缓,其发生率分别高达97.3%和93.7%。其次是偶发室性早搏,占66.0%,频发室性早搏,占59.7%,频发性房性早搏,占52.7%。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脏功能与结构会产生病理变化的程度不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严重度也会因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我国已加速老龄化状态,老年人心脏功能与结构程度不等的病理变化,导致的心律失常也在逐年增加,其中,以房、室性早搏、窦缓、房颤等心律失常表现出较高的发生率。在上述心电图心律检测实验中,室性早搏的发生率相对其他病症要高。室性早搏大多常见与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老年人因心脏退行性变,加之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高发病,使得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增高。
临床研究表明,老年人Q-T间期延长或心肌坏死、缺血等情况下引起的室性早搏是室速甚至室颤的先兆表现,极易引发心源性猝死。因其发生率较低,不易被及早发现,因而通常不被重视。本研究中,室房性早搏的检出率为66.0%。其中只有一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龄增而减少,另外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都随着增龄而增加。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的心肌应激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等均随年龄增加而发生了改变。老年人中已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传导系统和心肌功能表现出一定的退行性病变,心肌的缺血极易导致其心律失常;老年人中已患有脑血管疾病,因心脑反射,其心律失常发生率也表现出明显的上升。上述都是引发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肌逐渐纤维化,胶原纤维增多,使得窦房结P细胞逐步减少,传导组织纤维化,因而心肌传导性和兴奋性都会降低。临床认为,龄增会使心率减慢,进而植物神经对心律的调节功能也逐渐减弱。在正常休息时,心率可能表现出稍微减慢或者没有改变的情况,而在运动状态下,心率的加快程度也表现的不明显。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退行性病变侵犯心脏传导系统引起的,导致老年人窦房结的自律性低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在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窦性静止、窦性心动过缓、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以及交接性逸搏心律。
本研究中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7.3%,它是老年人心律失常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其次为房颤,这可能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内电位不稳、脂肪浸润、心房肌纤维化因素密切相关。并且,房颤在极大程度上与老年人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率较高有重大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高,隐匿性冠心病高发、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左室肥厚或扩张,引发室早发生率增加且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临床上应当重视老年人心肌缺血、坏死或低钾血症以及伴Q-T间期延长等症状下的室性早搏。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具备随龄增长而表现出增高的特征,而动态心电图对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都很高,既能记录静息时的状态,也能记录活动时发生的改变,并计算心律失常的频度。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老年人一旦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且伴有胸痛、胸闷、头晕、心悸等症状时,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有效发现心律失常的类型,检测出其频率及程度,以便及早做出预防措施、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Vassilikos VP,Karagounis LA,Psichogios A,ct al. Correction for hcartratc is not necessary forQT dispersion in individuals without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and paticntswith ventricular taehycardia [J].AnnNoninvasive L,lcctrocardio,2002,7(1):47-52.
[2]Clancy JM,CarrattCJ,WoodsKL,et a1.QT dispersion andmortalit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Lancct,1995,345(8955):945-948.
[3]vande Loo A,ArcndtsW,Hohnloscr SH. Variability of QT dispersion measurements in the 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 in paticntswith acutc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n normal subjects.[J]. Am J Cardio,l 1994,74(11):1113-1118.
[4]杨浩军.杜万红.刘小阳.等.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特点分析[J].学临床研究,2007,24(1):82-83.
[5]王娴,申小换,金玉林.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10).
[6]董娅,李薇 .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诊断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3):342.
[7]谢富兰.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2):178.
[8]瞿琼华.689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4(2):163.
论文作者:何庆荣,靳元,朱飞飞,党立群,李兆一,张云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心电图论文; 老年人论文; 动态论文; 发生率论文; 心肌论文; 老年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