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心理护理中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诊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语言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儿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儿依从率比较,观察组依从率为46例,92.00%,对照组依从率为38例,76.00%,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心理护理中应用语言沟通技巧,不仅能够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也能使患儿与护理人员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儿童;心理护理;语言沟通技巧;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119-01
大多数人都对医院有着一定的反感性,这对于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就需要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性格、病情、年龄等来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方案,并使用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1]。本研究选择我院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心理护理中增加语言沟通技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诊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为(6.13±2.15)岁;对照组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为(6.21±2.08)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2]:健康宣教、注意力转移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语言沟通技巧,具体内容如下[3]:①语气温和耐心,护理人员的语气尽量保持温和,使患儿感到亲切感,以此获得患儿的信任,消除患儿对医院的陌生感。护理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陪同患儿玩耍,通过一些游戏或语言来增进与患儿之间的关系,使患儿恐惧、害怕心理得到缓解。②语言简单明了,因患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护理人员在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时,一定要避免使用专业医学用词,语言尽量简单明了,符合患儿的认知程度。③避免使用消极语言,与患儿沟通时一定要避免使用过于消极的语言,尽量多多鼓励患儿,提高患儿的治疗信心,使患儿勇敢、积极的参与治疗。④乐观积极语言,很多儿童都喜欢别人夸奖自己,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夸赞性的语言,改善患儿的消极情绪,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治疗。⑤暗示语言,为了使患儿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可以使用一些暗示性较强的语言,多次暗示之后患儿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治疗。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价标准为:良好、一般、差,良好指经患儿积极地参与治疗工作,一般指经过安慰和哄逗之后接受治疗工作,差为经过安慰和哄逗之后仍然不接受治疗,需强制进行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依从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详见下表。
表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3.讨论
儿童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但出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时,患儿很容易出现恐惧、害怕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应用语言沟通技巧能够很好的与患儿进行沟通,有利于消除患儿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本研究选择我院10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使用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杰.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童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35):3599-3600.
[2]丰雪荣.护理人员与婴幼儿患儿沟通的技巧与途径[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4):66.
[3]吕玲.门诊患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333-334.
论文作者:张建梅,庞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患儿论文; 语言论文; 对照组论文; 沟通技巧论文; 两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