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创新:研究与政策建议综述_贫困问题论文

包容性创新:研究综述及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包容性论文,建议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理念倡导经济增长要允许广大贫困人群能够平等参与市场并做出贡献和分享成果[1,2]。在微观层面,Prahalad与Hart(2002)[3]以及Prahalad(2005)[4]提出的金字塔底层(Base of the Pyramid,下简称BOP)战略指出,长期被排斥在正规市场之外的低收入群体内蕴含着巨大财富,如果企业可以改变传统思维来积极探索BOP市场,就能够在获得经济回报的同时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实现。但由于BOP市场与企业熟悉的中高端市场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企业必须重新思考业已接受的市场理念,采用全新的思维、模式与方法才能取得成功[5,6]。相对于单纯追求财务绩效的传统创新,这种以商业化方式在BOP市场内同时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创新被称为包容性创新(inclusive innovation)[7]。

      包容性创新把贫困问题转化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机会,改变了传统创新范式背后的支撑逻辑,代表着企业处理复杂经济社会问题的新的创新形态。而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包容性创新的研究历史并不长。2010年,《商业研究杂志》出版了一期专题研究论文,探讨了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性的策略进入BOP市场进行商业运营。2012年,《管理研究杂志》围绕“创新促进包容性增长”推出一组专题论文,范围涵盖社会资本、商业模式与组织创新等更多议题,同年,《产品创新管理杂志》推出的专刊则汇集了关于企业具体实施包容性创新的更多研究成果。Nakata(2012)[8]认为,作为在商业与社会的交汇领域来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可持续与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在日益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下,包容性创新提供了未来前进的有益路径。考虑到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汇聚了世界大部分的贫困人口,面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更为严重,包容性创新也会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9]。

      总体而言,包容性创新领域仍处于理论建构的初级阶段,存在多个不同的研究视角、层次与方法。因此,本文将对现有文献的主要观点与发现进行综合与归纳,一方面通过展示该领域的概貌以促进国内学术界基于本土实践进行更多的理论探索;另一方面则希望唤起政府与企业界对包容性创新的关注,激励与推动包容性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下面将从相互联系的四个理论视角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 包容性创新研究现状

      本文使用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Elsevier Science电子期刊全文库、ProQuest ABI /INFORM经济管理全文数据库、Emerald全文期刊数据库、Springer出版社电子期刊、SAGE人文社科期刊数据库与JSTOR西文数据库等,搜索的关键词及组合为“包容性创新”、“包容性增长+创新”“金字塔底层(市场)+创新”、“贫困+创新”、“低收入市场+创新”等,共产生约200篇文献。在考虑相关性、代表性、前沿性以及影响力等因素后,最终选取60余篇文献,以国外期刊论文为主。通过深入阅读并对文献进行解构、分类与重新汇总后,把这些文献归纳为营销、战略、制度与组织四个理论视角,如图1所示。

      其中,穷人最初被视为有价值的消费者,使得营销视角成为分析包容性创新的自然选择探讨如何为穷人开发与传递新的产品与服务。在此过程中,由于存在资源匮乏与能力缺失等问题,更多文献开始从战略视角分析如何利用BOP本地资源或构造新的能力来实现新价值创造。同时,外部制度空洞使得企业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BOP市场体系的有效运转,而企业内部的惯例与惰性则要求对组织架构、流程与人员等进行变革才能支撑创新活动的开展,这分别构成了研究包容性创新的制度与组织视角。下面对上述研究视角下的文献予以详述。

      

      图1 包容性创新研究的理论视角

      Figure 1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 on inclusive innovation

      2.1 营销视角

      Prahalad与Hammond(2002)[10]指出,尽管大量贫困人口每日收入不足2美元,但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却代表着巨大的、迟早要释放出来的潜在购买力。由于贫困群体代表一个新的、没有开发和挑战性强的顾客基础,对该群体内在需求、消费行为、生产特征与所处市场环境的深入理解是创新的前提[11]。通过文献梳理,BOP市场特征归纳如表1所示:

      由于贫困人群与BOP市场的独特性,企业必须开发出新的营销策略、框架、工具与方法才能奏效。Chikweche与Fletcher(2012)[18]重新考察了传统营销策略中的“4P”组合在BOP市场内的适用性,发现在每个维度都需要做出重大调整。而Anderson与Markides[28]提出针对贫困顾客创新的“4A”框架,即可负担性(affordabi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可获得性(availability)与可感知性(awareness),得到广泛接受,成为包容性创新的指导框架。正如Prahalad(2012)[29]指出,通过把注意力聚焦于“4A”,管理者可以在BOP市场创造出令人兴奋的创新环境。但由于BOP市场的分散性,Acosta(2010)[30]等开发出市场热图工具用以展示不同地理区域贫困群体未被满足的需求与当地市场的供给结构。最终,Weidner(2009)[31]在总结各类组织在BOP市场运营实践基础上,提出一个详细针对贫困群体的营销流程,阐明了如何通过不同环节的创新来解决BOP市场的特有问题。

      在各种环节中,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开发与传递是创新的基础与重点。Prahalad(2012)认为BOP市场构成了突破性创新的源泉,企业必须把市场的外部约束转化为创新要满足的边界条件。但Viswanathan与Sridharan(2008)[32]认为现有文献对于针对BOP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并没有提供太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基于对13个聚焦于贫困消费者的新产品概念与原型开发的分析,两位作者建立起一个包容性产品创新过程模型。张利平等(2012)[33]通过研究我国山寨手机企业的产品创新发现,对低收入消费者需求特质的把握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以市场为导向、以网络化为特征的创新模式是中国企业的独特特征。除产品创新外,Wooder和Baker(2012)[34]以肯尼亚的金融服务创新为例,提出一个服务创新框架。然而,无论产品还是服务创新都需要消费者的接受,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心理因素与知识水平的限制会严重阻碍贫困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采纳,但新产品的自身特质、社会情境要素和营销策略则可以促进新产品采纳的可能性与速度[19]。

      

      2.2 战略视角

      在战略视角下,贫困群体与BOP市场代表着价值创造的新来源,因此分析重点在于企业如何获取、利用、整合与构建新的资源基础与能力[4]。如Pitta等(2008)[35]认为,对于BOP市场,不仅是成本问题,而是企业原有的各种资源与能力都没有准备好为穷人服务。仅仅利用已有知识与资源会阻止企业在BOP市场的成功,传统解决方案或商业模式对于金字塔底层是不够的,因为它摒除了深入倾听和对本地知识的学习,企业必须要开发出一种全新的能力[36]。这种被Hart和London(2005)[37]称为本地化能力(native capability)的构建要求企业避免从自身核心业务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要深入低收入社区进行学习,通过整合本地资源和低成本探索实验来开发新的商业模式。Tashman与Marano(2010)[38]也认为企业实施BOP战略需要构建一种非线性的动态能力,但不能依赖于渐进性的战略调整,而是要针对BOP市场价值链与商业环境分别采用新的资源动员手段。但Seelos与Mair(2007)[39]指出,由于难以辨识不同资源及其使用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企业无法确定构造何种能力并预测它们在新的使用中创造价值的潜力,但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复制与重置两种策略来利用以往的技能与经验。根据上述逻辑,Sánchez与Ricart(2010)[40]区分了BOP市场内独立与交互两类商业模式,其中独立型商业模式通过杠杆利用企业核心能力来进入新市场,而交互型商业模式需要企业去整合和协同内外部资源与能力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内容方面,Yunus等(2010)[41]结合格莱珉银行的创新经验,提出以缓解贫困为目的的社会商业模式概念,包含不同的价值主张、运营系统与盈利模式,纳入社会导向的利益相关者并清楚界定了要达到的社会利益目标。Schrader等(2012)[42]从战略过程视角建立起面向BOP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框架。而邢小强等(2011)[43]根据中国农业企业实践,归纳出金字塔底层商业模式的5个维度(价值主张、本地能力、价值网络、关键活动与盈利模式)。在此基础上,郝秀清等(2012)[44]把该理论分析框架扩展为帮助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决策支持模型,从而更具操作化。

      总之,由于BOP市场是一种近于奈特式的不确定环境,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必须界定运营边界、确定利益相关者的资源与角色、辨识合适的商业单位、预期意外情形的发生并计划好退出方案等[45]。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基于不断试验与学习获得的新知识进行创新,而不能仅依靠自上而下的理性分析方法来设计[46]。

      2.3 制度视角

      在贫困地区,支持正规市场体系运作的正式制度安排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或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从而形成制度空洞[47]。很多BOP区域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市场体系,企业往往需要从头建立一个新市场而不是进入一个现存市场[39]。因此,制度视角下的包容性创新主要分析企业如何利用创新性的活动与手段来促进市场体系的构建与有效运行,帮助穷人通过生产与交易活动参与价值的创造与分享。

      在BOP市场,虽然明晰的产权、完善的法律与执行等正式制度不健全,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习俗、文化甚至宗教信仰等非正式制度要素,深刻影响着穷人生产、生活与交易活动[48]。这种非正式制度主导的商业环境赋予很多非传统参与者更重要的角色与作用,如非营利机构、当地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穷人自身等,这些参与者可以通过贡献各自的特有资源来弥补制度空洞[49]。大量研究表明,联系、动员和促进BOP市场内外的不同组织、机构与个体共同组建一个跨部门的合作网络是企业解决正式制度供给不足与促进包容性市场建设的重要途径[50]。特别是不同成员通过互动与学习会不断利用与整合各自的经济与社会资本,建立起基于正式契约、信任与互惠交织的混合治理机制来协调行为与解决矛盾,减少与降低与BOP市场相关的交易成本,有助于扩大穷人获取基本产品与服务的途径,也能够帮助穷人通过获得金融与技术等各类生产性资源来更好的提供劳动产出或劳动力[51-53,4,6]。

      但这种合作网络的形成既非自发进行,也非一蹴而就。由于BOP市场中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成员来支持商业活动的正式制度,企业在网络与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创新就变得非常必要[50]。特别是很多非传统伙伴的目标、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等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特征,这种异质性对企业既构成了关系管理上的挑战也形成了大量知识共享、学习与合作创新的机会[54,55]。尽管有研究强调企业要在网络或系统中居于领导地位,但Prahalad(2005)[4]指出,企业更多要以提供制度框架、知识指导和系统治理以及运行流程等来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Reficco与Marquez(2012)[56]的案例研究也发现,成功企业都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决策的控制权,主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来协调行为与促进共同决策。因此,面对BOP市场的独特制度环境,企业需要发展出建立、管理与协调跨部门合作网络的流程、规则与框架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完善,才能把BOP市场内各种丰富的非正式制度要素转化为生产性的结果[57]。张利平等(2011)[58]从社会嵌入视角探讨企业在BOP市场的二元创新,发现企业选择的网络伙伴类型、关系强弱与整体结构对探索与利用两类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与路径。

      2.4 组织视角

      组织视角聚焦于企业内部来分析与包容性创新相关的决策流程、管理行为与组织架构调整等问题。Olsen等(2009)[59]指出,尽管贫困群体与BOP市场代表着新的发展机会,但由于包容性创新项目有更长的回收期和更高的风险,因此企业内部存在多种组织障碍阻止项目的启动与顺利实施。Hens(2012)[60]在研究跨国公司进入BOP市场过程时也发现,由于既要利用已有能力又要建立新能力,很多约束会阻止包容性创新的成功,包括无法转换思维、调整评价方法与惯例等。

      针对上述障碍,现有文献主要从结构调整与人员激励两方面进行探讨。Hart与Milstein(2003)[61]建议,为避免企业在成熟市场形成的思维模式与认知等因素对BOP市场创新产生的限制或束缚,需把企业核心业务与包容性业务分离开来,采取完全不同的文化、结构与流程。邢小强等(2010)[62]从组织二元性(ambidextrous)角度出发,认为在项目初期可以采用结构化二元组织进行业务分割,但随着项目不断进展并取得成效后,应在结构化二元组织基础上纳入情境化(contextual)二元组织模式,促进知识分享并形成共同认知。

      在人员方面,Kanter(2007)[63]指出企业高层持续的关注对于服务于BOP市场的重要性,特别是领导者对目标的设置与推进以激发各层次员工来严肃对待这个市场是成功的关键。但Galema等(2012)[64]也发现,如果组织缺乏良好的治理结构,就会给领导者以从自身利益而不是组织利益出发的激励。而在企业中层,Halme等(2012)[65]发现,当项目遇到阻碍或要被终止时,那些具有高度进取心与责任感的中层经理人往往会通过创造性的动员与使用组织已有资源来克服障碍并推动项目继续进行,这种被称为“利用现成资源内创业”(intrapreneurial bricolage)的行为需要经理人具有辨识和使用非传统手段的能力与意愿。对于基层人员,项目负责人应尽量在本地寻找优秀的雇员组成浸入式的团队进行合作与学习,这不仅能为包容性创新贡献新的思维与内容,也能影响企业的价值观与文化[66]。

      上述四个理论视角尽管关注的重点不同,但很多研究都是采用或整合多个不同理论视角进行的分析,这与贫困人群与BOP市场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与多元化特质相适应,也体现出包容性创新需要系统性思考的特征[39]。表2对不同视角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比较。

      

      3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包容性创新强调通过创新的思维、模式与方法可以在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改善穷人的境况,把缓解贫困内置在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中,使得包容性创新不仅是一种技术和商业行为,更含有如何以公平的方式为穷人提供价值来促进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涵义,拓展了传统创新研究的关注与视野。本文从营销、战略、制度与组织四个角度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发现尽管不同视角的关注层次不同、研究对象各有侧重以及研究方法多样,但基本上是从穷人自身与BOP市场环境的特质出发来进行理论建构与推进,且研究进展逐渐从外部环境深入到组织内部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从更系统的视角来探究影响包容性创新的关键因素与作用机制,归纳通过包容性创新实现多元价值创造的路径选择与绩效等。

      考虑到包容性创新的目的在于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实现,为更有效促进包容性创新政策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本文初步提出政策建议如下:(1)建立统一的包容性创新政策体系框架,这既可用于指导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与不同层级包容性创新政策的制定,也能够有效协调各类项目与计划,提高资源的优化利用;(2)加强对包容性创新的资金支持与导向。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资金来建立包容性创新专项基金,专门资助那些可显著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与生产能力的创新,也可引导多种渠道的资金为包容性创新提供不同阶段的融资;(3)引导大学与研究机构开展包容性创新,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及激励机制,调整研发结构与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包容性创新中心或实验室,鼓励研究人员为金字塔底层发展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措施;(4)在包容性创新的重点领域培育和建设产业集群,打造包容性创新产业链,发展包容性创新的生态系统,通过知识共享、协同效应与规模优势来降低创新成本并推动升级换代;(5)支持、提升与推广基层创新。政府应通过专门的计划和激励手段来把基层创新纳入正式的创新系统,引导各类资源来支持、提升和完善基层创新。

标签:;  ;  ;  

包容性创新:研究与政策建议综述_贫困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