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糖仪测定血糖值可靠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影,高鹏霞,吕述军,沈磊[1](2015)在《血清尿酸对便携式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血清尿酸对便携式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伴有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不伴有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测定末梢血糖的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并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分析血清尿酸对末梢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 (1)末梢血糖与静脉血糖检测结果的差值与血清尿酸有相关性。(2)两组患者血糖的差值有差异。(3)两组血糖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血清尿酸对末梢血糖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信任便携式血糖仪测定的血糖值。
侯素娟[2](2015)在《应用快速检验法与酶检验法测定血糖值的准确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快速检验法与酶检验法测定静脉血或末梢血的血糖值结果,探究两种检验方式的检验特点,为血糖值即时检验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间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需要进行血糖值测定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样检验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个检验组,分别为甲组与乙组,采用快速检验法对甲组40例患者的血样进行血糖值测定,采用酶检验法对乙组40例患者的血样进行血糖值测定,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血糖仪快速检验法检测的静脉血与末梢血中的血糖值均低于酶检验法所检测的静脉血浆血糖值,血糖仪快速检验法检验结果与酶检验法的末梢血血糖检测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检验法与血糖仪快速检验法所检测的静脉血血糖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仪快速检验法所检测的末梢血血糖值与酶检验法血浆血糖检测值更为接近,在血糖值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检测需求综合运用血糖仪快速检验法和酶检验法,以提高血糖值检测准确性,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周春峰[3](2015)在《第1滴和第2滴末梢血与静脉血糖值的差异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析第1滴和第2滴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与静脉血浆测得的血糖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方法选取该科室2013年5月—2014年5月68例遵医嘱需要检测血糖的患者,分析相同的患者在相同的时间内采集的第1滴与第2滴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与静脉血浆测得血糖值之间的差异,并使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分析,相同的患者在相同的时间内测得的第1滴末梢血血糖值为X1(9.36±4.43)mmol/L;第2滴末梢血血糖值为X2(9.81±4.89)mmol/L;静脉血血糖值为X3(9.81±4.88)mmol/L,第1滴末梢血血糖值与第2滴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和静脉血浆测得的血糖值,两者组间配对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浆测得的血糖值与第2滴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快速检测血糖时,第1滴血应慎重使用,建议以第2滴末梢血测得的血糖值为准。
邱锦媚,欧宁江,莫维英,吕金凤,谢燕芬[4](2014)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不同时间段血糖值可靠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不同时间段血糖值的可靠性,分析第一滴末梢血用于便携式血糖仪测血糖的可行性。方法该院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120例患者不同时间段(空腹、餐后1 h、餐后2 h)第一滴、第二滴末梢血及肘静脉全血血糖值,同时用生化仪测静脉血清血糖值,比较便携式血糖仪测定不同时间段第一滴、第二滴末梢血、肘静脉全血血糖值与生化测定静脉血浆血糖值的差异,分析第一滴末梢血用于便携式血糖仪测血糖的可行性。结果分别在三个时间段血糖检测时第一滴、第二滴末梢血、肘静脉全血便携式血糖仪检测值及生化仪测静脉血清血糖值四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同一时间段内每两组检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方法测定不同时间段血糖值结果相似性较好。结论便携式血糖仪测量末梢全血血糖快速、准确、简便、可靠性强,可直接选取第一滴末梢血作血糖测定。
马彩莉[5](2014)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指尖末梢第1滴及第2滴血液全血血糖与静脉血浆血糖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老年糖尿病患者指尖末梢第1滴血液全血血糖值(the first drop of finger blood glucose,FDFG)及第2滴血液全血血糖值(the second drop of finger blood glucose, SDFG)与同时点的静脉血浆血糖值(venous plasma glucose, VPG),明确指尖末梢第1滴与第2滴血液全血血糖值是否有差异,以及分析与其同时点的静脉血浆血糖的相关性,为临床快速血糖检测提供有效参考。方法: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入院当天晚上10点以后不要进食,第2天早上6点钟,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FDFG、SDFG,同时测定VPG;早餐后2h再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FDFG,SDFG,同时测定VPG。VPG作为血糖检测的金标准。指尖末梢全血血糖测量方法:嘱患者彻底清洁并干燥双手,将手臂短暂下垂,位置低于心脏,让血液流至指尖,75%酒精消毒指尖,彻底待干,用一次性末梢采血器刺破皮肤,自然流出第1滴血液后测其血糖值,然后用干棉签擦除第1滴血液,待第2滴血液自然流出,再次测量血糖值。结果:1.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照《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小于4.2mmol/L的数据有8组,FDFG与VGP比较,有87.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0.83mmol/L的范围内,SDFG与VPG比较,有75.0%的检测结果误差在±0.83mmol/L的范围内。大于4.2mmol/L的数据有168组,FDFG与VGP比较,有91.1%的检测结果误差在±20%范围内,SDFG与VPG比较,有87.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20%范围内,基本符合规范要求。FDFG与VPG进行相关性分析,r值为0.967,p为0.000,;SDFG与VPG进行相关性分析,r值为0.969,p为0.000,说明FDFG、 SDFG分别与VPG显着相关。2.空腹及早餐后2h FDFG、SDFG与同一时点VPG比较:空腹FDFG、SDFG与VPG比较,F=1.040,p=0.355;早餐后2h FDFG、SDFG与VPG比较,F=0.988,p=0.012。空腹及早餐后2h FDFG和SDFG分别与同时点VPG比较,各组间无差别(P>0.05)。3.不同血糖浓度下FDFG、SDFG与VPG的比较:按照VPG所测得的血糖浓度,将FDFG、SDFG与VPG三组的血糖值重新分为四组,即2.31mmol/L-6.10mmol/L组、6.21mmol/L-11.13mmol/L组、11.23mmol/L-19.67mmol/L组、>20.0mmol/L组。2.31mmol/L-6.10mmol/L组,F=2.095, p=0.126;6.21mmol/L-11.13mmol/L组, F=0.534, p=0.587;11.23mmol/L-19.67mmol/L组,F=0.028, p=0.440;>20.0mmol/L组,F=0.867, p=0.972。VPG在低、中、高血糖浓度时,其FDFG. SDFG与VPG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FDFG. SDFG与VPG曲线估计(线性模型):空腹及早餐后2h FDFG和SDFG分别与同时点VPG比较,相关性好,p<0.001;空腹FDFG与SDFG比较、早餐后2h FDFG与SDFG比较,均为p<0.001,相关性好。结论:1.在规范操作的情况下,指尖末梢第1滴血液与第2滴血液同样可以有效地进行快速血糖测定。2.建议使用指尖末梢第1滴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快速血糖检测。
叶秀利,鞠昌萍,姚莉,孙子林,金晖,闵捷,陈香,韩晶[6](2014)在《血糖仪测量静脉全血血糖的准确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静脉全血血糖与生化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应用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血糖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强生稳豪?型血糖仪测定790份糖尿病患者的手指毛细血管血糖(CBG)及静脉全血血糖(VBG),同时用己糖激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血糖(VPG)。分别比较CBG与VPG、VBG与VPG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CBG、VBG与VPG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在不同的血糖范围内,CBG、VBG与VPG之间一致性好(P>0.05);CBG低于VPG(P<0.05)。结论血糖仪测定的毛细血管血糖、静脉全血血糖值与生化结果相关性、一致性好,均可用于床旁血糖监测,而在需采集静脉血的情况下可用静脉血代替末梢血测量血糖不影响测量准确度,可减轻患者痛苦。
司琴[7](2013)在《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危重患者应用床边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血糖的可靠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床边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C的危重患者静脉全血血糖与生化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清血糖之间的差别,探讨床边快速血糖仪在检测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患者静脉全血血糖的可靠性。方法静滴维生素C前,用床边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血糖,用生化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清血糖,比较其结果;静滴维生素C后,再次采用前述两种方法测血糖并比较其结果。结果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前,两组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后,两组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的患者,生化仪检测的血清血糖偏低,床边快速血糖仪检测静脉全血血糖结果可靠,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血糖值数据。
严丽华,翁卫群[8](2012)在《快速血糖监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血糖监测仪源自20世纪60年代,197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20世纪80年代得到推广。其测量值与静脉抽血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国内外许多研究已证实血糖仪监测血糖是可靠的[2-3]。它以方便、快捷、微创的优势给医护人员及患者带来很大的便利[4]。通过血糖监测
刘小妹,吴雪华[9](2011)在《动脉血、末梢血标本血糖仪测定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动脉血、末梢血标本血糖仪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30例住院患者,对其动脉血和末梢血标本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值。比较2种方法测定的结果。结果动脉血标本血糖值为(8.2±1.8)mmol/L,末梢血标本血糖值为(8.8±1.5)mmol/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可以用动脉血直接监测末梢血糖。
许丽霞,白利洁,冯秋菊[10](2011)在《指端水肿紫绀患者末梢快速血糖监测的可靠性研究》文中认为外周毛细血管快速血糖监测给临床及时发现高、低血糖带来极大的方便。应激性高血糖在创伤、感染等危重症中普遍存在,也是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血糖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1]。因此,血糖监测已成为重症室病人重要的监测项目。使用血糖仪来监测血糖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
二、血糖仪测定血糖值可靠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糖仪测定血糖值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尿酸对便携式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血清尿酸与血糖之间的关系 |
2.2 安培电流法与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糖值差值之间的比较 |
2.3 安培电流法与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糖值的误差 |
3 讨论 |
(2)应用快速检验法与酶检验法测定血糖值的准确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测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第1滴和第2滴末梢血与静脉血糖值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仪器 |
1.2.2 标本的采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采血部位不同、测定方法不同 |
2.2 该组患者手指第1滴末梢血血糖值X1和第2滴末梢血血糖值X2与静脉血血糖值X3之间配对比较 |
3 讨论 |
(4)便携式血糖仪测定不同时间段血糖值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 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
1.3 方法 |
1.4 统计方 法 |
2 结果 |
2.1 空腹时 检测结果 |
2.2 餐后 1 h 检测结果 |
2.3 餐后 2 h 检测结 果 |
3 讨论 |
(5)老年糖尿病患者指尖末梢第1滴及第2滴血液全血血糖与静脉血浆血糖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1 前言 |
2 对象和方法 |
2.1 对象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主要仪器设备、型号及质控 |
2.2 方法 |
2.2.1 血标本采集 |
2.2.2 指尖末梢第1滴血、第2滴血快速血糖检测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入院时一般资料 |
3.2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3.2.1 依照《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进行血糖仪准确性检测 |
3.2.2 FDFG、SDFG分别与VPG进行相关性分析 |
3.3 FDFG、SDFG与VPG的比较结果 |
3.3.1 空腹FDFG、SDFG与VPG的比较 |
3.3.2 早餐后2h FDFG、SDFG与VPG的比较 |
3.3.3 不同血糖浓度下FDFG、SDFG与VPG的比较 |
3.3.4 FDFG、SDFG与VPG曲线估计(线性模型) |
4 讨论 |
4.1 空腹及早餐后2h的FDFG与SDFG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
4.2 空腹及早餐后2h FDFG、SDFG分别与同一时间点的VPG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4.3 不同血糖浓度下空腹及早餐后2h FDFG、SDFG分别与同一时间点的VPG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4.4 规范指尖末梢采血操作保障末梢血全血快速血糖与静脉血浆血糖值更接近 |
4.4.1 影响便携式血糖仪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
4.4.2 规范快速血糖测量操作 |
4.5 老年糖尿病患者末梢循环差,建议使用指尖末梢第1滴血进行快速血糖检测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6)血糖仪测量静脉全血血糖的准确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7)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危重患者应用床边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血糖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采血 |
1.2.2 材料准备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血糖仪检测静脉全血的血糖监测结果可靠 |
3.2 危重患者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后最佳血糖测定方法 |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8)快速血糖监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患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
1.1 患者心理状态 |
1.2 患者所患疾病 |
1.3 药物的影响 |
1.4 对策 |
2 血糖仪和试纸方面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
2.1 血糖仪性能影响 |
2.2 血糖仪不清洁 |
2.3 温度、湿度的影响 |
2.4 试纸影响 |
2.5 对策 |
2.5.1 科学应用检测器材 |
2.5.2 血糖仪的清洁保养 |
2.5.3 试纸的保管使用 |
3 操作过程方面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
3.1 操作人员因素 |
3.2不同位置采血的影响 |
3.3 不同采血方法的影响 |
3.4 不同消毒方法的影响 |
3.5 采血前清洁度的影响 |
3.6 采血时间的影响 |
3.7 采血深度和采血量的影响 |
3.8 对策 |
3.8.1 正确使用血糖仪 |
3.8.2 正确选择采血部位 |
3.8.3 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 |
3.8.4 正确采用清洁和消毒措施 |
3.8.5 采血时穿刺的深度和采血量要适宜 |
4 小结 |
四、血糖仪测定血糖值可靠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尿酸对便携式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的影响[J]. 刘影,高鹏霞,吕述军,沈磊. 重庆医学, 2015(15)
- [2]应用快速检验法与酶检验法测定血糖值的准确性分析[J]. 侯素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05)
- [3]第1滴和第2滴末梢血与静脉血糖值的差异分析[J]. 周春峰. 中外医疗, 2015(04)
- [4]便携式血糖仪测定不同时间段血糖值可靠性研究[J]. 邱锦媚,欧宁江,莫维英,吕金凤,谢燕芬. 糖尿病新世界, 2014(11)
- [5]老年糖尿病患者指尖末梢第1滴及第2滴血液全血血糖与静脉血浆血糖的比较[D]. 马彩莉. 中南大学, 2014(03)
- [6]血糖仪测量静脉全血血糖的准确性研究[J]. 叶秀利,鞠昌萍,姚莉,孙子林,金晖,闵捷,陈香,韩晶. 护理学杂志, 2014(07)
- [7]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危重患者应用床边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血糖的可靠性研究[J]. 司琴. 护理学报, 2013(03)
- [8]快速血糖监测的研究进展[J]. 严丽华,翁卫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1)
- [9]动脉血、末梢血标本血糖仪测定结果分析[J]. 刘小妹,吴雪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18)
- [10]指端水肿紫绀患者末梢快速血糖监测的可靠性研究[J]. 许丽霞,白利洁,冯秋菊. 护士进修杂志,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