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醇过敏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诊治1例论文_冼玉荣,谭妙玲

别嘌醇过敏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诊治1例论文_冼玉荣,谭妙玲

冼玉荣 谭妙玲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肾内风湿科 529100)

【摘要】 1例60岁女性因别嘌醇过敏致全身皮疹并口腔溃疡入院,后进行性加重,出现真菌感染的诊治。经相关积极治疗后,患者痊愈。探讨过敏与感染的相关性。

【关键词】 别嘌醇过敏反应;口腔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186-02

别嘌醇过敏可致危险的皮肤反应,明确诊断、及时抢救治疗十分重要,近期我院成功救治一例严重别嘌醇过敏合并口腔真菌感染1例,现报告如下:

1.病历资料

患者女,6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平素口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降压治疗。因“口腔黏膜糜烂并全身多处皮疹5天”于2015-2-9入住我院耳鼻喉科,查体见口腔多处黏膜糜烂,下唇及双侧颊部较重,张口正常,颈部及四肢点状红疹,当时考虑“白塞病?多形性红斑?”予以“地塞米松”静滴及头孢硫脒预防感染、清热解毒等处理,患者皮疹有所好转,但口腔黏膜糜烂加重并口唇出现多处溃疡、出血,伴明显疼痛,张口受限,改用“甲强龙”静滴及扑尔敏等治疗,仍进行性加重,风湿免疫学指标无异常。追问病史,因“高尿酸血症”于2015-1-10开始口服“别嘌醇”至今,考虑“药物疹”和“高血压病”2015-2-16转入肾内风湿科。转入查体:血压126/68mmHg,面部对称,无明显畸形,口唇、口角可见溃疡及血痂、血丝,口腔及舌面黏膜糜烂明显,伴多处溃疡、出血,弥漫散布白色霉菌,以双唇、舌面及双侧颊部为重,咽后壁未见明显异常,咽喉无水肿,张口受限(约一横指宽),进食、言语收影响。颈胸部及四肢散在皮下淤血、瘀斑。全身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体查无明显特殊。辅助检查:大便OB(+),尿酮体2+,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16sec,纤维蛋白原5.792g/L,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38。血生化示:血糖8.0mmol/L,血肌酐61umol/L,血清白蛋白37.8g/L,球蛋白37.0g/L,A/G1.0。免疫全套示: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C抗体(+),梅毒、HIV、丙肝抗体、丁肝抗体、戊肝抗体、庚肝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均阴性。免疫六项示:免疫球蛋白IgM0.47g/L,补体C31.42g/L,C反应蛋白44.14mg/L。血常规示:白细胞11.7×109/L,血红蛋白109g/L,血小板611×109/L,粒细胞总数8.2×109/L,粒细胞百分数69.8%。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诊治过程

1)立即停用别嘌醇,停用激素,完善口腔细菌及真菌培养,行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真菌感染,并口服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

2)抗过敏治疗:扑尔敏+复方甘草酸苷片+葡萄糖酸钙

3)加强口腔护理:

a)2.5%碳酸氢钠含漱1次

b)500万U制霉素片+500ml生理盐水分次含漱

c)碘甘油液涂抹口腔及舌面黏膜溃疡

d)云南白药0.5g+生理盐水含漱止血,每天三次

e)橄榄油外用涂抹口唇防止干裂出血

4)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损及保持湿润

5)降压:苯磺酸氨氯地平+厄贝沙坦

6)监测肾功能及肝功能、电解质情况

7)补液及补充能量

8)白细胞高,未排除皮肤、黏膜合并细菌感染,机体易致敏状态,予以克林霉素抗感染或预防感染治疗

9)加用口服预防厌氧菌感染

3.结果

患者口腔真菌培养结果提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孢嘧啶均敏感。经治疗后,颈胸部及四肢皮疹完全消褪,皮下瘀点瘀斑消散,口腔黏膜及溃疡修复,恢复平滑完整,无菌斑。上唇黏膜无糜烂及溃疡,无血痂或出血,下唇可见2个点状黑色血痂,无渗血、渗液,无口腔疼痛,张口活动正常,进食、言语正常。于2015-3-6出院。1周后复诊,血痂、色素沉着均完全消退。

4.讨论

别嘌醇过敏发生率达3%~10%[1],但其早期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且多延迟反应,易导致误诊误治。而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别嘌醇后易致过敏综合症[2]。发生别嘌醇过敏综合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松,疗程较长,需数周或数月[2]。在本病例中,患者符合别嘌醇过敏综合症的诊断标准:有别嘌醇用药史,有1种主要症状和1种次要症状,未应用可致上述临床症状的其他药物[2]。一般而言,过敏反应的主要并发症为广泛的皮肤葡萄球菌感染,伴败血症或细菌性心内膜炎[3]。但文中患者静推地塞米松及甲泼尼松抗过敏治疗仅1周,即出现真菌感染,而患者入院前无反复应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病史,无糖尿病等易致感染疾患,与临床常见病例不一致。

口腔真菌感染多为条件致病菌,无致病性或致病性极弱的部分真菌,在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时或菌群失调时引起的感染,代表菌种有假丝酵母菌、毛霉菌和曲霉菌,多来自体外的感染因素,包括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脏器移植、放射性疗法和外伤等[4]。结合本病例患者疾病发展过程,本文推测,出现全身过敏性皮疹或剥脱性皮炎患者容易大量渗出丢失蛋白及营养物质,导致免疫力下降。高尿酸血症患者属于酸性体质,合并激素的使用后,口腔的PH值持续下降,而酸性环境有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故而患者易引起真菌感染。治疗上针对性应用碳酸氢钠口腔清洁、加强黏膜护理及局部、全身性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对于别嘌醇过敏综合征患者,注意停用别嘌醇及应用激素抗过敏治疗外,还需注意防止内环境的改变,防止细菌、真菌感染等不良并发症,加强皮损及粘膜的护理,积极补充营养,及时准确的做出对患者诊断及治疗的判断。

【参考文献】

[1]中华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S],2005:731.

[2]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系列问答106—何谓别嘌醇过敏综合症?—药物不良反应杂志[J],2006,8(5):396.

[3]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1.

[4]申杰,周文明,口腔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5):619-624.

论文作者:冼玉荣,谭妙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别嘌醇过敏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诊治1例论文_冼玉荣,谭妙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