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措施探讨论文_余建新,,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措施探讨论文_余建新,,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使用所占比重不断加大,为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要求高度关注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使用。为此,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建筑工程建设中融入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建筑项目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难点,并制定出了有效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建筑项目;混凝土;施工工艺;难点;措施

0前言

伴随城乡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建设中对于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推进城乡化进程,加快建筑事业的发展,需要控制好项目质量,如此就体现了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重要性。仔细分析与研究混凝土施工工艺,对控制建筑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建筑项目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难点

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艺的应用十分常见,而且技术应用的好坏还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质量。如此就需要掌握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混凝土露筋问题、混凝土尺寸误差问题、混凝土棱角破损问题、混凝土夹芯问题以及混凝土干缩开裂问题等各种难点。

1.1混凝土露筋情况

其一,浇筑混凝土时钢筋垫块于振捣环节产生了位移,甚至是由于员工在浇筑时出现了偷工减料行为,钢筋垫块量不满足国家标准。所以,在建筑建设中使用板块和钢筋时将会在拆模时产生露筋情况[1]。其二,因为钢筋砼的构造断面很大,钢筋安装的密度很小,用来浇筑的大石头极可能被卡在钢筋上,在采用水泥填充时就可能引起缝隙,不能充分填充,所以在钢筋密度较大的位置就可能引起露筋。其三,还可以和钢筋浇筑物的配比相关,若材料的配比不满足标准,将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离析情况。

1.2混凝土尺寸误差情况

①砼浇筑模板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变形,或是出现空隙,在混凝土浇筑与取模时将产生不平整情况。②施工方在选取模板时没有引起思想重视,模板强度与稳定性不满足标准,可能造成模板整体产生变形与位移情况。③施工者在放线时偏差过大,框架的构筑在支护时可能造成外形尺寸偏差过大。

1.3混凝土棱角破损情况

①浇筑混凝土时未考量到气候因素,例如在低温条件下提前拆卸非承重部件的侧面。②拆模时未保护好混凝土周围棱角,使得边角受到碰撞,损坏棱角。③混凝土定型时未充分浸湿木质模板,亦或是浸湿程度不足,造成混凝土在浇筑时保护不善,极度脱水。如此将会降低混凝土强度,最终导致在拆模时出现棱角掉落现象。

2、建筑项目中混凝土施工管理措施

2.1做好早期准备任务

做好早期准备任务,方便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成效。混凝土建设中,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材料的筛选。在采用混凝土施工工艺时,能够加入各种材料,比如水泥、骨料、水以及添加剂等等,有效补偿混凝土本身性能的不足,增强防裂性、防腐蚀性等等。①水泥:在选取水泥时,施工方应按照水泥强度要求和性能要求来确定水泥规格,所筛选的水利必须确保其强度满足所选取的标准,在投用以前还要检测有特殊承重需要的部位,必须保证其质量达标,方可正常应用。②骨料:骨料属于混凝土成分中关键的构成部分。骨料的性能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在选取粗颗粒骨料时,应主要检测最大骨料直径、质地等各项参数[2]。在选取细骨料时,应检查其含泥量、有毒物质成分以及细度模数等指标,尤其要检查有毒物质的成分和含泥量。③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必须采用纯净水,若条线受限,不得不采用不可饮用水时,要在搅拌前做好化验与防腐蚀检验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禁止以工业废水和酸性偏高的生活废水来拌合混凝土。④添加剂:筛选添加剂时,应选取合规合法的厂商来采购添加剂,需提前掌握厂商的检验报告等相关证书。为保证添加剂和水泥可以适应,在应用前要认真监测其各项性能,施工时要控制好添加剂的用量,为保证均匀拌合,应严格管理拌合时间。

2.2规范混凝土配备比

一般,在设置混凝土配备比时,能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理论计量;第二,实际调配。在调配时,要控制好水泥用量,再逐步调整,提升混合料的强度,避免裂缝的出现概率。在拌合混合物时,应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完善工艺流程,通过专业人士来投放,保证投放量的准确性。而且,尽可能缩短拌合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之间的间距,以减少运输时间,保障混凝土的性能。在高温环境下开展浇筑与运输工作,应控制好温度,采用科学的方法降温,防止产生离析情况。

2.3采取科学的混凝土浇筑模式及方法

混凝土浇筑模式包括三部分:全面、斜面逐层浇筑与分段逐层浇筑。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浇筑方法:①整体浇筑法,重点用在平面面积很小的施工项目中,要开展二次浇筑,有特殊的操作标准及质量要求,在首次浇筑还没有完全凝固的前提下进行,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开始浇筑直至项目完成。②斜面逐层浇筑,适用于有一定坡度的项目中,但应在标准范围以内,小于或是等于1/3、厚度为长度的1/3较为合适。在浇筑时,应遵守相关浇筑工序,由下至上实行。③分段逐层浇筑法,分成施工项目,遵守相关浇筑工序处理,首层浇筑结束后再开始下一层的浇筑。

通常情况下,浇筑方式能够分成推移式持续浇筑和分层持续浇筑,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开展施工: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筑中,所用的机械不同,比如泵送混凝土和非泵送混凝土,要求摊铺的厚度有区别。泵送混凝土应用中,摊铺厚度比较高,上限是600毫米;非泵送混凝土的铺设厚度相对偏小。在开展最上层浇筑工作时,应当采取特殊方法开展接浆处理。这一过程,关键受到振捣设备、混凝土和易性的干扰。另一方面,针对施工量很大的浇筑项目,浇筑能力不足,推移式持续浇筑较为合适。在具体操作中,逐层持续浇筑属于常见的浇筑方法,能够得到很好的散热,方便机械的运行[3]。在使用逐层浇筑方法时,应注意如下内容:浇筑过程,要根据施工标准开展工作,首先需清理工程环境,利用压力水清理杂质、清理油污,使粗骨料均匀的外露,保证一定的湿度,做好排水措施,防止产生积水情况。无论采取哪种浇筑方法或是模式,均要在首层凝固以前开展二次浇筑。并尽可能管理浇筑时间,尽量缩短时间,后续浇筑时间不得超出首层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2.4注重混凝土的后续养护

后续养护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一大关键因素。浇筑工作完成以后,要坚守规范的养护原则,建立科学完整的养护计划,控制好温湿度,避免裂缝的出现。目前,最基本的项目养护是指保温和保湿方面的养护。在保温时,最关键的是要控制好温度,尽可能令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维持在标准范围以内,保证温度恒定,防止由于温差太大造成墙体开裂。此外,在保湿养护中,把混凝土湿润度控制在恒定范围以内。对于养护的时间,按照温度应力情况,保温养护应保证在2周之上,确保混合物性能可靠,防止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大体积砼施工工艺与普通砼的养护方面大都无明显区别。

3、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项目施工中采用混凝土施工工艺时,要了解施工工艺要点,避免外部因素的影响,采取科学规范的措施,彻底解决问题,确保建筑项目施工质量,实现国内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施工技术的难点分析[J].四川水泥,2018(06):288.

[2]赵炜.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对策[J].四川水泥,2017(05):249.

[3]张啸.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J].科技展望,2015,25(10):32.

论文作者:余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措施探讨论文_余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