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联合中医砭石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腰背痛的临床观察论文_龚新宇, 代铁柱

1、湖北十堰丹江口中医院针灸1科;2、湖北十堰丹江口中医院风湿病科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刀联合中医砭石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为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1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补充骨营养剂治疗基础上,对照组45例针刺腰背夹脊穴,治疗组65例行小针刀松解术。2组均7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采用治疗前后临床症候量表评分及桡骨骨密度测定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治疗组7.34±1.22,对照组12.56±2.0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密度值测定治疗组有效率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刀联合中医砭石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针刀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属于代谢性骨病,临床表现为腰背、四肢疼痛、脊柱畸形、骨折以及由于胸廓变形而导致的呼吸系统障碍。根据其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三大类[1],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们运用针刀松解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110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4],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56-71岁,平均62.44±6.08岁;轻中度骨质疏松25例,重度骨质疏松20例。治疗组65例,男28例,女37例;年龄54-78岁,平均65.45±9.86岁;轻中度骨质疏松32例,重度骨质疏松33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观察指标

2.1症状分级及记分方法: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疼痛程度分为0,1,2,3,4级。

2.2骨密度值变化:治疗前后采用韩国EXA-3000双能X线即时成像骨密度测量仪测量患者桡骨骨密度值对比疗效。

2.3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血压、心电图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

3.治疗方法

两组以补充骨营养剂为基础治疗: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每日2次口服,高钙片2.5g,每日1次睡前服。对照组采用针刺腰背夹脊穴,每次取2-6组,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1日1次,7日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组行小针刀松解,疗程同前,每个疗程开始时分别于腰背部棘突旁开2.5cm处寻找疼痛反应点、痉挛肌肉起止点及条索状结节处行小针刀松解术。每次选择2-6各部位并标记,常规消毒、铺巾、戴手套,1%利多卡因1ml于每个部位行局部侵润性麻醉,后以小针刀规程进刀,逐步松解病变部位,以局部酸麻胀痛为标准,术后消毒敷贴,并预防感染。中医砭石治疗:选取大号砭石(80*80*20mm)4块,中药熏蒸机加热至60℃取出备用。患者俯卧,取舒适体位,以病变及损伤部位为中心,沿足太阳膀胱经涂抹药物精油,然后依次行砭石热熨10-20 min,手法后完成,一日一次。5-7天为一个疗程。痛消即止。

4.结果

安全性指标检查:两组在治疗前后所测肝功能、肾功能及其他安全性疗效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观察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两组共110例患者均能坚持治疗,无脱落,其中4例患者症状有所加重

5讨论

随着近30年来对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普及,和近十年来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的深入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和发病机制越来越明确[5]。目前认为本病与增龄、激素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机能及遗传基因等有关。但本病病因病机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在骨代谢的过程中,破骨细胞在骨吸收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旧骨被吸收的进展速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和破骨细胞数量的不断补充。破骨细胞群体相对平衡状态的维持,其中重要的一种就是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来实现的。近年国内学者也初步探讨了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活性氧的变化,有关活性氧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正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说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人体衰老进程密切相关的疾病。砭石治疗始于东汉以前,《黄帝内经》早有记载,1933年砭道人发表《砭经》,开现代人发掘砭术之先河。20世纪90年代,耿乃光教授应用岩石物理学技术研究砭石,认定杨浚滋先生在泗水流域山东段地表采集的泗滨浮石为砭具佳石,用它制作了多种新砭具并提出了适合现代人的新砭石疗法。砭石疗法具有逐寒祛湿、活血益气、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等作用。多年来,我们在治疗中医风湿病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提出了“天人相应、形神兼备、脏和精充、骨正经通”的学术思想,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病位在经和骨,通经健骨是大法[3] 。

鉴于此,我们提出,如果动态失衡可以导致骨质增生性的静态失衡,那么也应当可以导致骨质疏松性的静态失衡,因为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骨代谢平衡的两个动态因素,成骨性大于破骨性称为增生,反之称为疏松。通过对患者病变部位的针刀松解,我们发现针刀联合砭石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有显著的临床意义。随着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和模型研究的不断深入,破骨和成骨在人体生长壮老已过程中的机理会得到进一步的阐释;随着针刀临床和理论的不断丰富,力学平衡的价值会被提升到一个更加宽广的领域。至此,针刀医学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会发出更深的内涵和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97-2599

[2]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

[3]黄涛,韩彬,陈卫衡,田宇瑛,王广军,贾术永,张维波. 电热砭与传统艾灸治疗寒湿型腰痛: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4,06:585-589.

作者简介:龚新宇,男,副主任医师,湖北籍,工作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中医院针灸1科,研究方向:中医临床,邮编:442700 ,电子邮箱: dtzendy@163.com

论文作者:龚新宇, 代铁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  ;  ;  ;  ;  ;  ;  ;  

针刀联合中医砭石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腰背痛的临床观察论文_龚新宇, 代铁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