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
随着国人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也随着文化多元化对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课堂的内容已经不再简单是音乐这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潮流,课程综合化进一步深入,这种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对教师的综合学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学科知识教学方面更加立体而直观。音乐的地理属性为音乐的教与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只有将音乐的地理属性贯穿整个课堂,结合时间经纬结合,注重运用比较等教学手段,并持续长时间地有条理的教学实践,才能培养孩子们多样化的研学视角,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整体意识,为学生更好地自学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国人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也随着文化多元化对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课堂的内容已经不再简单是音乐这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潮流,课程综合化进一步深入,这种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对教师的综合学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学科知识教学方面更加立体而直观。
音乐教学是一种文化教学,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刻受到地域、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文化的产生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巨大的差异性,因此说文化存在地理属性。如西藏地区的饮食文化中海拔高度的限制不能直接高温煮沸,因此智慧的西藏人民先将青稞面炒熟,然后再做成糌粑食用;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多食稻米,这与这一地区温度适宜、丰沛的雨水和肥沃的土壤有关,诸如此类。而音乐也具有鲜明的地理属性。
还以江南地区的民歌小调为例:江南的民歌多承吴歌之传统,具有细腻柔婉、清雅秀丽的风格。江南是鱼米之乡,风景秀丽怡人,迷人的园林景观,小桥流水。江南民歌如同柳永的婉约词派,温婉细腻、含蓄优美,具有典型的江南地理风格。诞生于阿尔卑斯山的约德尔唱法,因为受到高山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演唱时为了呼唤远方的同伴或牛羊群,又为了区别牛羊发出的叫声,约德尔唱法采用更高的假声演唱,假声的高位置穿透力极强,能将声音清晰地传到远方同伴的耳朵里。因此说正是阿尔卑斯山的地理环境对约德尔唱法的产生和发展提出了最突出的异质化的要求,学习时就可以从地理这个视角切入,既自然又精确,全面还原了这些音乐知识点的“真相”。
当然音乐的地理属性主要体现在文化地理范畴而不是行政地理范畴。冯光钰在《采茶戏音乐的生发、传播与变异》一文中,认为传播于江西、粤东北、鄂东南、闽西、皖南、湘东一带的采茶戏音乐,形成了一个“采茶文化区”。作者对该区中采茶戏音乐因交流、传播而产生的变异现象进行了研究。曹宏凯《河南坠子在天津的流变及其成因初探》,考察了河南坠子自20世纪20年代传入天津以来的历史与流变情况。并指出,其演唱曲目和演唱风格发生的变异,当与天津的文化环境有关。[1]又比如江南丝竹实质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层面的江南而不是简单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音乐的地理属性不要和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混为一谈。
注重音乐的地理属性的必要性
以往的音乐课堂我们十分重视音乐层面的重点难点的讲解,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单一学科的教学,学科综合化的教学也要求我们在施教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化。音乐的地理属性作为学习和研究音乐文化的一个视角,为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和串联音乐知识点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讲述一个音乐的特点与地域联系知识点时,我们要给学生模拟和营造更加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逼真的地理环境中感受并思考,为某一地域的音乐产生和发展找原因,而且是找与这一地理区域有联系的原因,这样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所学知识点与整个地域共生的文化,为学生织就全面、仿真的立体的知识大背景环境,这种有机的整体的知识网络会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加深记忆并能具有良好的大局观。
既然音乐具有地理属性,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地理学习视角呢?
1、做好课前的知识背景信息收集
之前提到学科综合化条件下的音乐课堂要求教师掌握大量的与音乐知识点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就音乐课堂来说,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国外地区音乐或国内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时,在提取音乐特点的同时注意搜集相关音乐的地理属性,并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穿插音乐的地理属性内容,甚至在复习音乐文化等教学内容时,打破单元概念,从地域角度出发,让地域把一个个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对比让各个地域的音乐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印象深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注意地理经线与时间纬线相结合
如果说音乐的地理属性是了解音乐文化的经,那么时间就是了解音乐文化的纬。在培
养学生全局观和发展眼光的时候,音乐课堂上可以注意音乐产生的地域与时间相结合的方法,立体展现音乐的文化属性。这种复合的导入设置不是各自为政、孤立的教学知识孤岛,而是能产生相辅相成,让学生立体、全面和系统化地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入手,结合音乐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和与同期其他门类学科的对比比较,并最终产生神奇的1+1大于2的化学效应。
3、持续长久运用学习音乐文化的地理视角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我们可以在了解教材编撰者的编撰的意图之后,结合所介绍的音乐文化产生地域,大比例地放大地区的地图,并清晰地展示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地形、行政、文化流域等详细的地图,让学生逐渐适应用地理属性来触摸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当然一种学习习惯和看待问题的眼光都是长时期习惯适应某种方法,并不断运用所积累下来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因此如果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大局观,让学生能自如运用地理的眼光去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就必须在课堂长时间地、系统化地引导孩子运用这种视角去学习,并学以致用,才能让地理音乐视角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4、运用比较的教学方式强化音乐的地理属性
对比是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两个或多个存在异同的知识点的教学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强化和条理作用。而如果要分析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还要从音乐的地理属性入手,就可以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会更加直观地体现出不同音乐文化的地域特色,并通过对比强化了音乐的地理属性。
音乐的地理属性为音乐的教与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只有将音乐的地理属性贯穿整个课堂,结合时间经纬结合,注重运用比较等教学手段,并持续长时间地有条理的教学实践,才能培养孩子们多样化的研学视角,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整体意识,为学生更好地自学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光钰《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中国同宗民间乐曲散论》(一、二),《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4-11页;2003年第1期,第1-8页。
论文作者:刘帮昆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音乐论文; 地理论文; 文化论文; 属性论文; 地域论文; 视角论文; 学科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