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3)04-0059-03
一、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挑战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内部互相连接的经济和政治现象,它最初是指人类活动突破国界和地域限制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一种趋势。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革命、制度创新,以及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全球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凸现。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主线、核心、基础。它主要是指商品及生产要素跨越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统一配置,从而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发展进程。其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在金融、贸易、投资等方面呈现出的信息化、市场化、自由化等特征。
尽管各国学者们对经济全球化作过多种概括和解说,有赞成也有反对,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利用世界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但是由于目前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在这一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又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提出了新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挑战。首先,社会主义国家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的科技优势和经济实力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力量在世界遥遥领先,特别是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起决定性作用的高科技方面,它们占有巨大的优势。目前发达国家每年用于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占全世界的95%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只占不到5%。科技人员90%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科技人员数只占10%。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研究与开发也在不断发展,在某些领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但整体水平的差距在21世纪内的较长时间仍继续存在。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对社会主义国家构成巨大威胁。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的统计资料,1997年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为299257亿美元,其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为238021亿美元,占79.5%,美国、日本和德国就占49.4%。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554亿美元,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3.5%。此外,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也面临着很大压力。
其次,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主权提出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发展的,主要体现和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这就使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制定的一系列条约、规则、惯例等都对资本主义国家有利。社会主义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同国际规则接轨,就必须接受国际已达成的各种不平等协议,这势必要做出让步和牺牲,从而使经济主权受到侵犯削弱。如果在经济全球化中,决策不当,找不到对外开放与自我保护的结合点,就会使基础薄弱的民族工业被挤跨,危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再次,经济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受资本主义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将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不稳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市场失灵的危险也随之威胁世界。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是难以克服的顽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否必然受到国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而且国际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波及许多国家,虽然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不完全和较慎重而得以避免,但对中国的经济仍然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外经贸领域的冲击更明显。
最后,对社会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市场占有份额也提出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少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实际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扩张,是少数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本国产业升级。这样会使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同发达国家高层产业的垂直分工,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出现低层化、单一性和从属性,从而在全球范围形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领头雁”的态势。由于产业结构、产业水平的差异以及跨国公司的经济扩张;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有可能被外资占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有可能被外资独占。这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提出挑战,构成威胁。
2.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的挑战。首先,对社会主义制度提出挑战。在经济全球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上虽然彼此依存,但这两种制度的对立还存在,而且斗争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国家颠覆社会主义之心不变,利用经济全球化为资本主义提供的有利条件,试图把他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在苏东剧变后,又集中对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加紧“西化”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西化进程,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制度的挑战。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国家主权受到严峻威胁。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科技、经济发展的优势,极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大肆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将所谓的“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挂钩,借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之机向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企图在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西方的“人权”标准和政治制度。更为严重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对他们的需求,干涉其内政,以经济制裁相要挟,企图使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方面作出让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利用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的倾向还会加强。
最后,经济全球化也影响着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稳定。在经济全球化中,不断发展的世界市场推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从而带来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宏观调控使国家的主权受到削弱;全球化的经济组织通过对资源的掌握和控制,使它拥有与民族国家相抗衡的权威,其经济活动必然要影响各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在政策上预以调试;经济全球化把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推进到“地球村”的地步,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国内政治问题国际化,如在全球加强人权、反恐怖、扫毒等方面的对话与合作等。这些趋向带来的问题就是对国内政治问题处理更加复杂化,处理不慎,就会危及国内政治的稳定。
3.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挑战。全球化虽然主要是经济全球化,但亦蕴含着政治与文化的相互激荡和融合。这一方面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也为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思想渗透提供了条件。经济科技因素在国际政治中地位凸现,使意识形态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相对下降,但这并不意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终结。西方国家从没有放弃和平演变,在经济交往中不断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渗透,以保护人权等口号为幌子推行西方民主化,恶意攻击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经济全球化虽然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接触,也带来了“个人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因特网、媒体、影视、书籍等工具宣传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目前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既不是高新技术产品,也不是军火,而是流行文化。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也提出挑战。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影响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社会主义理论更是面临着总体上的挑战,传统的理论越来越失去影响力。如何根据新的形势,从理论上回答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历史命运和基本走向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界应特别关注和研究的突出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来说是一种挑战,更重要的是一种机遇,善驭之则自强,不善驭之则自伤。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正确面对,充分认识这种发展趋势,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适应形势,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对全球化的根本大计。要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只有快速发展,才能抓住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也只有快速发展,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挑战。要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坚持改革开放。我国正是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背景下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经过20多年的实践,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95933亿元,已跃居世界第6位,是同期世界各国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在世界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的重要关头,思想首先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面临着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企业经营机制与经济运行规则等一系列深刻的转变,许多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必然难以适应这种转变,也难免会造成措施和行动的迟缓。因此,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做法、旧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的态度,大胆探索适合经济全球化要求的新措施、新途径。如参与全球化,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就必须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结构、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的不断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的多样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改革与新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找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途径。
3.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保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执行世界经济运行规则,社会主义国家必然会在经济上主动或被动出让一部分主权,但以尊重国家主权为核心的国家主权原则并未过时。因此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安全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前提。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要积极参与全球化,反对与西方经济“一体化”。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之机,宣扬一体化,实际上就是要搞西方化,即世界资本主义化,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国家推行西化的图谋。其次,要坚持国家民族利益仍是最高行动准则的原则。全球化中,社会主义国家主权让渡与限制应以国家利益为准则。在主权和国家利益上,不应抽象地为坚持主权而坚持主权,而应从获得国家利益最大化出发。有时转移和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并不等于放弃国家利益。没有国家主权就没有国家利益,反之,放弃国家利益国家主权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国家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必须以不损害主权为准则,而要维护国家主权,必须最大限度地增进国家利益。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民族国家利益为最高行动准则,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才能改变目前社会主义在全球进程中的弱势地位。总之,在社会主义国家主权让渡成为事实的情况下,既要确保国家主权不受侵犯,又要确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新的主权观。这样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保持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性。
4.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种制度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求。经济全球化使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都纳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之中,这就使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随着苏东的转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经济得以普及并迅速形成统一世界市场,使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一道参与国际分工、协作、贸易、投资,共同遵守国际规则、惯例及全球化运作规程。从而之间的对话、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条件下正呈增强趋势;两制间的矛盾由政治、意识形态为主转向经济矛盾为主,经济利益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如环境、资源、人口、核扩散、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等问题,成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同关心和面临的问题,要求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真诚合作,共同解决。这些特点说明两种制度由原来的敌对关系变为共处、对立、互进、替代的多层面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既要同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合作友好的关系,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同时也要同他们进行斗争,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和利益。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种制度的关系,做到合作与斗争有利、有节,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性,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5.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而奋斗,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对全球化的基本任务。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是按他们的利益和要求而制定国际准则和惯例的,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平等的,也是不公正、不合理的。目前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作为追求公正、合理和平等,代表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制定正确的全球化发展战略,联合世界发展中国家,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经济秩序而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合理的、造福于全人类的方向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方面应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也需要社会主义国家的参与与推动。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会更加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人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