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材料作文的拟题是架设在“材料”与“作文”之间的桥梁,一头连着材料,一头连着作文,起着沟通二者的作用。它要求考生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用简练、准确、优美的文字,把自己心中所想最“适切”地表达出来。对学生而言,是从审题立意走向行文表达的必经之路,是对作文主题、立意的一种提示、指引。对于阅卷教师而言,又起到传递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影响其评判文章优劣的第一感。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标题;做法
在新材料作文命题“一统天下”之际,考生在考场上总有这样的写作习惯:写好正文后匆忙起个标题。这里,拟题的先后并不重要,问题是仓促拟题,也只能拟个大众化的题目,根本起不到“抢眼”“亮眼”的效果。“题好一半文”“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这些格言俗语固然说明了标题对于文章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考生上述习惯暴露出未把标题当成文章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大问题,甚至说在深层意识里根本没有把拟题当回事。因此,本文试图唤醒你的拟题意识,与你一道探讨妙拟标题之法,以期让你的文章标题“抢眼”“亮眼”。
新材料作文的拟题是材料作文写作之重、之难。言其“重”,“重”在它是架设在“材料”与“作文”之间的桥梁,一头连着材料,一头连着作文,起沟通二者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是从审题立意走向行文表达的必经之路,是对作文主题、立意的一种提示、指引。对于阅卷老师而言,又起到传递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影响其评判文章优劣的第一感,所谓“印象有时比事实还重要”。
说其“难”,则在于考生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用简练、准确、优美的文字,把自己心中所想最“适切”地表达出来。
一、拟题原则
1.扣住材料,切合文意。这里的“扣”与“合”,不是完全地“扣”与“合”,可以扣住材料中的一两个关键词,如2015年高考广东卷一考生作文拟题“远观流云近嗅花”,“远”“近”就扣住、切合了材料中的“远”“近”;这里的“扣”与“合”,可以是明“扣”明“合”,也可以暗“扣”暗“合”,如“借风唤花醒,聊赠一枝春”就是暗“扣”暗“合”。
2.能明白显示文章,不劳读者猜测。也就是说,要稍有含蓄,过于晦涩也不好。
3.能引人入胜,使读者看到题目就想知道内容。
4.注意音节和谐,过长过短都不太好。
二、拟题方法
1.立意法拟题
立意法就是把文章的立意中心概括为标题,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如:虽是凡星,亦可闪耀(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辽宁考生);顺其自然,功到自成(2015年高考山东卷考生);做聪明的老实人(2015年高考四川卷考生)。
2.修辞法拟题
在标题中运用修辞手法,显得既简明生动,又新颖别致,对读者极富吸引力。常用的方法有:
(1)比喻。如:春风始处是理解(2015年高考湖北卷考生);锻造翅膀,等待阳光(2015年高考安徽卷考生)。
(2)拟人。如:中国,咱们慢慢来(2015年高考江苏卷考生)。
(3)呼告。如:功利主义可以休矣(2015年高考山东卷考生)。
(4)反问。如: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2015年高考湖南卷考生)
(5)对偶。如:拥有个性,活出精彩(2015年高考安徽卷考生);忆它容颜,明它心性(2015年高考广东卷考生)。
(6)对比。如:近的是自然,远的是人心(2015年高考广东卷考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引用法拟题
引用法就是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名句、名言警句、成语、俗语、歌词、广告词、文学作品、影视剧题目……这样做往往能化俗为雅、化拙为巧,增强文章的文化气息,彰显作者的人文素养。借他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文章的标题。
运用引用法拟题,通俗明了,妥帖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平时多背些古诗词名句,多积累歌曲、俗语、歇后语等知识,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同时对作文拟题也有帮助。
(1)直接引用。如:看似寻常最奇崛(2015年高考江苏卷考生);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2015年高考湖南卷考生)。
(2)间接引用(化用)。如:存天理,明人欲(2015年高考上海卷考生,化用宋朝理学家朱熹名句“存天理,灭人欲”);我在,故路在(2015年高考福建卷考生,化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名句“我思,故我在”)。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三种拟题方法是最常见最常用的;文章是分文体的,但拟题不分文体,不同文体的拟题方法之间也是互通互融的。当然,拟题时也可以区别文体,如记叙文多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象等方式,议论文多用“谈……”“A与B”等方式。
其实,上面介绍的方法只是“题面拟题”,只关乎语言文字的修辞层面,而拟题更涉及作者的思维层面,因为拟题与审题立意甚至行文是一个写作思维连贯的过程,是一个写作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拟题,是写作者在阅读理解揣摩考题材料后,借以表达自己文意的“适切”形式的过程,而标题,则是写作者思想感情、论断或主张的体现,是写作者审题立意思维的直接的文字表现形式。下面介绍一种从思维层面来扣题的方法——断语式。
所谓断语式,就是“甲是乙”或“甲非乙”这种形式。一般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断定对象,二是断定态度(肯定或否定)。有常式与变式两种:
①常式(采用“是”字句形式)。如:等待是最真诚的善良(2015年高考重庆卷考生),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2015年高考江苏卷考生)。
②变式(采用非“是”字句形式,有时省略主语而采用动宾结构)。如:自信展现风范(2015年高考天津卷考生),走在通往智慧的路上(2015年高考江苏卷考生),发掘本质(2015年高考安徽卷考生),通过词气辨格调(2015年高考浙江卷考生)。
断语式标题的思维过程可分三步:先确定断定对象,再表明断定态度(肯定或否定),后用“断语词”(“是”或其他联结词)把二者联结起来。
三、标题使用
拟制好标题后似乎就结束了,其实,尚需向前走一步:在文中应不断地点题呼应,尤其在首尾呼应好标题。这样,拟出的标题不仅好看,而且灵动,给正文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带来一股灵动之风。
四、品读妙题
以2015年高考作文为例,妙题赏析
1.数风采人物,还看大李(全国卷Ⅱ,辽宁一考生)
该标题化用了毛泽东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巧妙点出了材料关键词“风采”,“风采”与“风流”一字之差,可以看出该考生化用之准。更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倾向:在材料“大李”“老王”“小刘”三人中,更看好“大李”。
2.追逐又怎样,千里又何妨?(全国卷Ⅱ,云南一考生)
文章标题吸引眼球,“追逐又怎样,千里又何妨”,似乎有一种玩世不恭的矛盾在其中,但连续反问,似乎在矛盾中又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挑战意味。含意丰富,手法巧妙,是难得的一佳题。
3.仙人掌般的心(上海卷,上海一考生)
该题目新颖别致,仙人掌有着看似坚硬的外表,又有着柔嫩多汁的温柔的内心。这个题目用了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已经暗含材料中的“坚硬”与“柔软”这两大关键词。
4.花若盛开,阳光自在(安徽卷,安徽一考生)
该标题富有诗意,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用比喻义暗扣“成功需靠自身努力,也需借助外界条件”的主旨;“开”与“在”又押韵。整体来看,该标题新颖、灵动,有深意,有诗意。
5.近林问烟尘,赏十里桃花(广东卷,广东一考生)
该标题用诗意的笔触表达了亲近自然、感知自然的愿望。“近”字一语双关,既是“亲近”意,又关联材料关键词“近”;采用对偶句,为文章增添了文采,创设了诗境。
6.借风唤花醒,聊赠一枝春(湖南卷,湖南一考生)
光看标题,顿觉诗意盎然,再看正文,方知作者借此标题形象地表达了借助他人智慧把花香吹满世界的观点。标题用了拟人手法,化用南北朝诗人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诗句,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文学功底。
总之,新材料作文的拟题是架设在“材料”与“作文”之间的桥梁。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与之相适宜的题目。好的、新奇的、有创意的题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的作用。尤其是在高考中,题目往往影响着评分老师的情绪,最终影响自己的作文得分。
论文作者:李增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考生论文; 标题论文; 立意论文; 材料论文; 文章论文; 的是论文; 题目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