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园林设计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得到的应用论文_郭向卿1,闫永奇2

市政园林设计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得到的应用论文_郭向卿1,闫永奇2

郭向卿1 闫永奇2

1漯河市市政管理处 河南漯河 426000;2漯河市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管理站 河南漯河 426000

摘要:海绵城市是近几年新推出的一种城市理念,又名水弹性城市理论,这种城市理念大提升了对城市雨涝、内涝灾害的防治效果,减轻了城市负担。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被城市建设行业所接受,且逐渐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净化了空气,改善了生态环境,降低了城市污染,扩大了经济效益,为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人们建造了一个优美和谐的生态城市,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应用

1海绵城市理念、建设原则、规划目标

1.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具有很强的水弹性特点,它能够提升城市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而且海绵城市具有较高的舒适性与宜居性特征,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与生存条件。海绵城市的生态性能特别好,它可以净化空气、水源,保养湿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它的渗透性能也不错,可以有效的缓解雨涝灾害,避免城市路面积水,及时的将雨水吸收或者缓释,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有很好的作用。

1.2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四大原则,即:安全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统筹建设原则。第一,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城市防洪防涝的标准进行设计,完善城市的雨水收集、储蓄系统,保障城市可以进行安全供水,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活体验。第二,海绵城市建设最大的特征就是生态性,所以生态问题是海绵城市建设当前最应充分考虑的问题;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将自然排水系统应用到湖泊、绿地等海绵体中,使雨水可以自行排放与净化,提升其自身的修护功能。第三,根据建设区域的水质、地质等因素进行调研,科学分析其特征和所适用的环境,然后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合理的开发与设计,有针对性的进行建设。第四,海绵城市的园林设计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分工,对工程施工进行统筹的规划,规范施工程序,既要达到生态效益又要满足经济与社会效益。

1.3海绵城市的规划目标

海绵城市规划的目标:其一,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海绵城市的建设就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首先就是对雨水的收集与渗透,这种方式可以达到节水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补充地下水,缓解地表径流;然后就是雨水的储蓄,通过自然水体如河流、池塘等来储蓄雨水,需要的时候再进行调用,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其二,改善城市景观。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改善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公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休息场所,且一般会建设在生态的敏感位置,但是海绵城市的建设就与这种建设方式不同,海绵城市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城市的发展。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要在满足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的规划与管理,从而打造生态环保的城市园林景观。

2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园林设计领域中应用的时候应当注意到的问题

在对海绵城市理论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展开市政园林工程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整体作为出发点,为了可以使得园林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将海绵效应充分的展现出来,那么预期性准备阶段中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应当妥善的完成。市政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工作应当将城市范围之内原有的系统作为基础,也需要对水系统形成全面的了解,在上文中提及到的理论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贯彻落实应当得到保证,以便于可以使得雨水系统构建工作的强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整体设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先规划后建设,从始至终都应当将科学放置在首要地位之上,以便于可以使得规划管理以及设计工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当在市政园林设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生态有限原则,海绵城市概念将生态环境领域中的概念作为基础,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当站在整体的层面上对区域范围之内的江河湖泊等水资源展开规划工作,使其可以进入到自然排水系统当中,从而也就可以使得城市范围之内的雨水自然净化,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个步骤可以体现出来循环利用这样一个理念,生态循环作用的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生态自然修复力度也随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针对以往已经受到破坏的地方可以发挥出来一定的融合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海绵城市理论的具体应用

3.1采用绿色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相结合

海绵城市理论的实施,是将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逐渐推进的重要举措。将海绵城市理论与城市园林设计相结合,体现了城镇化建设中的绿色基础设施的突出地位。将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稳定性结合起来,是在根本上解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重要举措。在政府实行各种城镇化建设措施的推进时,注意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这才是在根本上提高居民居住舒适度的方法。建议把径流系数和外排水量作为控制参数,通过提高绿地率,铺设透水砖路面,采用生态湿地、下沉式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来保障推进城市建设。

3.2增加绿地率

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绿地率是建设海滨城市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最大的自然海绵体,同时海滨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场所,是维护聚居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大量的研究发现,对于未开发的自然绿地,其每年的径流量的外排率达到了 15%~20%,要想更好地维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绿地率,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海绵体,而且还可以为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汕头属于南方海滨城市,在用水方面虽不至于很紧缺,但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能多处体现海绵城市理论。

3.3园道设计、平台的断面设计

排水园道设计要与地形选线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地形自然排水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节省投入、有利自然渗透、有利分散排水、减少雨天安全隐患等优势。还可以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利用园道的走坡和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的相互搭配,实现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效果;还可以实现城市河湖的水质污染和淤积量减少,从而增加绿地的土壤肥力。

3.4生态铺装

在园林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除了绿地可以覆盖城市地面外,还可以选择各种地面铺装,包括平台、道路的铺装,自然地的铺装,同时还需要重视堤岸覆盖和河湖水体的底覆盖等。透水砖具有透水、透气性强的特点,可让雨水快速渗透地表,补充土壤湿度和地下水,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汕头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也充分应用了这一点,在 3 年“绿满家园”项目中,新建公园的园路、硬地铺砖,均大量采用透水砖,体现生态建设,节水原则,也体现了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结束语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体现了国家对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从之前一味追求经济建设,忽视生态系统的病态发展方式,转变为现在经济生态两手抓的可持续性发展方式,是国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打造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强人类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道路设计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4).

[2]李文.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6(7).

[3]席雅丽.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165.

[4]凌晨.浅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2016(16).

[5]乔骆阳.从海绵城市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282.

论文作者:郭向卿1,闫永奇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市政园林设计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得到的应用论文_郭向卿1,闫永奇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